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提升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冯巧玲 汪媛

浮梁县审计局;浮梁县第一中学 邮编:333400

摘要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学科中,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为目的,以反复背诵和记忆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这种教学方式不重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主要把一些有可能考查到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并让学生牢牢记住。然而,在记忆的过程中,却未能实现内化,甚至于在考试后,就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还给”了老师。这样的教育思想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偏离了教育的本意。在新的教育时代,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要有某种媒介,某种物质结构,而红色资源就是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有力载体,也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资源。


关键词

地方红色资源;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正文


前言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当地和本校的具体情况,融合地方文化,自主开发历史校本课程或教材,并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以更好地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播和学习。学习历史的目标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事实,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内在品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史料综合素养

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活动策划和推进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数据,自主对一个目标进行调查和研究。但是,红色教育资源是“过去式”的,老师不可能“照本宣科”地教给学生,让他们背下来,否则,他们就会失去对红色事件的深刻理解,失去对历史真相的怀疑和探索。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自身素养和红色资源本身的性质,为学生设计一些可以亲身体验的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身体验并发掘红色资源,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培养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素养,使学生学会用时空概念来解释历史,感悟红色岁月中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从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如《由片面抗战到全民抗战》一节,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由于各种原因,敌我双方实力悬殊,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的牺牲。笔者所在的区域内,抗战历史文献记载较多。所以,在这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唯物史观素养,教会学生进行史料实证,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其主要内容为:搜集当地的抗战历史资料,以历史资料为依据,走访革命老区,完成专题社会调查。在调研结束后,笔者让同学们联系自己所掌握的史实,理解历史资料与经验的重要性,感受时间与空间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并组织同学们召开“座谈会”,就调研中对这段艰难时期的感受进行了交流。

这个教学过程不只是简单的讲解和解释,还要通过收集社会生活实例、调查地方红色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组搜集资料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史料综合能力。

二、组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既是学校教育的最高追求,又是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期教育的终极目标。中学历史课程中的“红色”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的时候,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而是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本区域内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红色资源的价值,感受到革命先烈的崇高与伟大,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对自己的情感进行升华,培养自己的爱国意识,最终达到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的。

比如,《人民解放战争》一节的内容就是许多革命烈士为中国人民的前途而英勇斗争,牺牲自己的青春。它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教学过程中,作者认识到,如果仅仅依靠课本中的图画和文字材料,很明显,很难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感受。以此为基础,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和领悟,我在讲完本节的内容之后,还会组织同学们去城市烈士陵园进行追思,并请来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为解放这座城市而牺牲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们的英勇事迹。在烈士陵园里,同学们听着讲解员的讲述,看着一件件革命遗迹,慢慢地品味着,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解放军为了解放整个中国,不惜牺牲自己的意志和决心,他们意识到了爱国主义的伟大。

三、还原历史事实,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对历史事件、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解释,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历史史料是由历史学家进行记录的,在记录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夹杂着一定的个人情感,因此,在对历史的认识上,学生要跳出原来的记录,运用自己的历史观,结合所搜集到的历史材料,做出一个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在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并以此为导向,培养出唯物史观素养,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从而提升对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客观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要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历史的时空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此,作者引导学生以中国共产党的救亡图存为主线,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在几十年后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走了几十年。在理解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理解了当时的历史事实之后,学生就能站在当时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中去理解历史问题,这样就能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

在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新的认识后,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事件,深入思考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条道路将会为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更大的福祉和更好的发展,从而全面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用动态的观点解读历史的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解读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总之,在利用红色教育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新方式方法,比如:利用社会调查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史料综合素养;通过实践性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等。这不仅可以丰富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邸兰云.试析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5).

[2]史建军,温小娜.探讨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