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摘要
关键词
儿童立场;幼儿;美术课程
正文
基于儿童立场的美术活动更贴切幼儿的真实需求,从幼儿视觉出发去观察和认识美。儿童立场的美术活动更能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积极主动投入到美术课程中,促进幼儿创新、审美能力的提高。
1、重视活动前准备、内容和材料精心选择激发幼儿兴趣
1.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的世界是直观的,他们表达的一切都是受外界事物影响产生的,要让幼儿喜欢美术,可尝试不同的作画方式,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有利条件,如带幼儿走出教室,到户外去以丰富其视野开阔其眼界。让他们观赏家乡山水、建筑物、农作劳动、观察街上的广告设计、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幼儿细致观察,以获得直观的感受。还可以带幼儿参观各种艺术画展,了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领略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力。也可以带幼儿观看各种的文艺演出,开阔眼界。孩子有了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感官体验,才能发挥创造力、想象力,这才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幼儿看得多、感受得多,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在创作中思考别人没有的想法,画别人没有画过的领域,做别人没有做的事。幼儿的作画表现力会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起来,为美术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储备。
1.2活动内容的选择
经过实践研究发现,选择有趣味性的、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课程内容更能让幼儿专注投入,更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参与。教师能认真思考和研究选择的内容是否适宜此年龄段孩子,根据内容选择美术活动在哪开展好,是否可从封闭改为开放,是否可以拿起画夹走出活动室到大自然,甚至到美术馆。或者把选择权给孩子,孩子因为有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讨论热烈,他们对自然对社会有了了解所以才能把作品尽情发挥,让他们去自由表现美、创造美。如写生活动《蔬菜宝宝》《游乐场真好玩》《桂花树》《桃花开》等,教师带上孩子和作画工具,引导幼儿把要表现的蔬菜等画面借助取景框,仔细观察开展写生活动。孩子非常感兴趣觉得好新奇,幼儿就在这样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作品。
1.3活动材料的选择
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目前有些教师给孩子提供的材料单一,不丰富。怎样让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致更高、对材料感兴趣、能对创作欲望调动起来呢?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如材料提供笔类有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笔、记号笔、马克笔、粉笔、毛笔等;纸类有彩色纸、报纸、宣纸、毛边纸、砂画纸、卡纸、刮画纸等;颜料有水粉、水彩、墨汁等;让孩子去收集的生活类有瓶盖、贝壳、石头、瓦片、木块、竹块、牙刷、滚珠、纸杯、酒瓶、棉签、纸盘等常见的材料。如中班绘画活动《花格子大象》中,教师先只为幼儿简单提供画纸和油画棒。开始幼儿很有兴致地拿起油画棒绘画,可后来孩子就不想画了。通过教师观察和反思后,觉得应对材料重新调整,然后为幼儿提供了五六种不一样笔;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材料等,幼儿的兴趣大大调动起来了,特别是第一次用粉笔和排笔在石头、瓦片、木头上画,孩子画得意犹未尽……总之,丰富多样的美术材料让孩子觉得画画原来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
2、为幼儿营造充满美术氛围的适宜环境
2.1情境化教学在美术活动中绽放异彩
2.1.1、用生动夸张的语言导入。让孩子“敢”画。教师用讲故事、猜谜语、儿歌、诗歌等语言情境导入,激起孩子学习欲望。如中班涂色活动《白杨村的美容院》活动里面有个诙谐幽默的文学作品,开头以轻松有趣的故事和精美的图片小白羊展示给孩子。活动中幼儿从图画中发现绚丽多彩的、浓妆艳抹的时髦白羊。幼儿从多彩画面的视觉进入,白羊的发型?染的色彩?衣着的变化?孩子欣赏了这样的艺术美,自然学会装饰手法和色彩搭配上,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兴趣。
2.1.2、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孩子“乐”画。如大扫除活动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乐意喜欢干的劳动,是一件既兴奋又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教师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爱劳动》让孩子练习画直线横线的技能。教师为增加趣味性给孩子提供两支绑在一起的水彩笔,孩子在画面上模拟吸尘器“吸地板”,孩子兴致勃勃把它从地板一头拉到另一头练习画线的技能,孩子的兴趣意犹未尽。在生活化情境的驱动下,孩子学习了横直线的重复练习,体验了涂线的乐趣。
2.1.3、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孩子爱“玩”画。教师用玩游戏和扮演角色的情境导入。如在游戏区大家常会看到孩子拿着电话筒喃喃自语,这是孩子与同伴交往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设计了小班绘画活动《装电话》创设为小动物装电话的游戏情景,孩子尝试画线圈圈把两端电话连接起来,孩子在游戏情境中学习画线圈圈的技能,体验了玩中学的乐趣,取得了不错效果。
2.1.4、借助音乐、多媒体渲染情境。让孩子有“趣”去画。教师用音乐中明快悦耳的旋律、跳动的音符节拍、多媒体生动活泼的动画。这一幅幅绚丽的画卷,一件件精美作品就是一首优美的乐曲,沁人心脾。通过音乐、多媒体的动画形象渲染,激发孩子的兴致,这更容易积聚孩子的灵感激发创新潜能。因此,设计美术教学时,教师应选择对孩子有充满吸引力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把活动要求融入生活游戏情境中,借助各种感官体验的推动,引导幼儿主动创造表现。
2.2对幼儿美术作品创作的有效指导
2.2.1、在自然生活中获取经验,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想象空间
教师多组织幼儿接触大自然,让幼儿亲自体验世间万物妙美,幼儿对事物认识越广博,想象力越宽广,越能触发新的异想,引导幼儿观察事物特征方法。如中班美术活动《桃花》中,教师带孩子到户外找桃花,孩子饶有兴致拿起放大镜,捕捉观察对象。他们兴奋告诉同伴自己看到观察到的桃花。孩子的遐想是那么丰富,画出不一样的漂亮妈妈。原来孩子想象后劲是那么大,他们纯真稚气、奇异想法能给大家以崭新的启示。
2.2.2、运用启发性和开放性语言,激发孩子想象力
教师精心设计好的提问对启发幼儿创意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好的提问能帮助孩子想得更远更广阔。如中班美术活动《装饰毛巾》,问除毛巾的这一面可用一条直线虚线装饰外,还可怎么画线呢?孩子想的都是画线来装饰。若这样问,除掉画线还可以用其他什么来装饰呢?这样幼儿瞬间打开思路了,还可以画星星、爱心、树叶等。当教师设计开放性提问就不会束缚孩子,能引导孩子真正思考,更大发挥想象力,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说出自己心中梦想。此外,也可用故事、猜谜、音乐、游戏等多种手段启发孩子想象力。
3、教学活动中注重评价方式多样性,为想象创造提供发展的可能
第一,孩子自评。自评能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致,得到教师和同伴肯定。激励孩子自信评价自己作品,让别人能看懂作品,理解自己创作意图。第二,同伴互评。幼儿之间相互评价不仅可关注他人作品,提高审美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学会尊重他人,懂得向同伴学习。当孩子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可以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客观看待事物。在互评气氛中促进幼儿相互尊重、谦虚向别人学习,同时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第三,教师正确评价。教师要注意评价技巧,大家用激励的言语、商量的口气、建议的方式,让孩子学到看到好作品,学习借鉴优秀名作,不去局限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大胆去思考、去说、去画。教师只有做好了评价工作,才能推动幼儿创造欲望,使孩子更投入、更有意愿创作下去。第四,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评价。教师利用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文艺汇演等,邀请幼儿家长参与。教师指导家长用表扬的方法鼓励孩子,而不拿其他孩子作品优点进行对比来批评孩子,要认真倾听孩子创作意愿,会读懂孩子作品,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激励孩子。美术教育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最立竿见影的手段,每个幼儿都有巨大的潜能。
4、结束语
总之,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儿童立场对幼儿学习美术的重要性,调动幼儿学习兴趣,使幼儿积极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激起他们主动自由思考,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创作,描绘出属于自己心中的伟大蓝图,促进幼儿多元化、全面的发展,这也是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联合课改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SMJY2204
参考文献:
[1]朱茜.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J].内蒙古教育,2016(02).
[2]俞红英.“活”策略“,趣”成长——主题背景下幼儿园趣味美术活动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20(22).
[3]董玲霞.论情境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