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安全教育视域下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远

河北省隆化县职教中心 邮编:068150

摘要

中职学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阵地,因此,将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网络安全知识融入到实际网络环境中。与此同时,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循序渐进地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进行渗透,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经验,从而对网络安全知识有更好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关键词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安全;教育

正文


一、中职学校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在如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领域。特别是对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育,如何打破传统的课程模式,更好地渗透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已变得至关重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是网络的使用者和建设者,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和能力,做好自我防护,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信息安全。中职学习阶段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阶段,网络安全教育应该贯穿其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能力,成为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预防者和处理者。只有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网络安全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网络安全的需求,推动网络安全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渗透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目标

(一)指导学生认识网络安全问题

指导学生认识网络安全问题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渗透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而随着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的发展,网络威胁也变得更加难以预测和控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指导学生认识网络安全问题意味着让他们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威胁类型、常用的防范手段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网络安全问题的现实性、严重性和复杂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更好地做好自我防护和保护他人的工作。指导学生认识网络安全问题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2.明确网络安全的威胁和危害,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和手段,以及常见的网络诈骗和犯罪等安全问题;3.掌握常用的网络安全防范方法和技巧,包括加强自身密码安全、防范邮箱和个人信息泄露等方面;4.了解网络法律法规和相关国家政策,明确自己的网络安全法律责任和义务。总之,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对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只有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提高他们在网络使用方面的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二)指导学生形成网络安全意识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渗透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目标中,指导学生形成网络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网络安全意识是指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敏感性、判断力、预见性和责任心。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在网络空间中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受到网络攻击和侵害。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职学校应该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注重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实际情况和危害,让他们亲身体验网络攻击的过程和后果,并培养他们的防范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递网络安全知识,让学生形成全面的网络安全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要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在网络上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网络安全意识,让他们切实地将保护自己和维护网络安全作为自己的生命线,随时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三)助力学生形成网络安全能力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渗透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目标中,助力学生形成网络安全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安全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时,能够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应对和防范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能力方面,中职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攻击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常见的网络攻击技术和防御手段,为学生提供实际的网络安全场景模拟训练,引导学生主动习得网络安全技能,如安全加密技术、防火墙、网络域名解析等,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网络安全比赛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况下应对各种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防范和分析能力。通过助力学生形成网络安全能力,中职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网络安全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维护社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做出贡献。

三、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渗透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增强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度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中,增强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度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才能够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增强他们的网络安全能力。增强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度是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之一。首先,学校应该制定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如建立信任机制、防范入侵等,以保证学校网络安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次,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使用网络的管理,如网站过滤、网络访问控制等,以保障学生和教师的网络使用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此外,学校还应该对教师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同时,学校承担着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在网络安全方面也应该发挥作用,加强与社区、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网络安全教育的持续发展。中职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网络安全实践项目和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宣传,中职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校报、校刊、学生会、宣传栏等,宣传网络安全知识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和家长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重视。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度,提高学校网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二)注重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是防范网络攻击和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前提。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该将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融入每个课堂,启发学生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和了解,提升对网络威胁、网络攻击等风险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起自我防范意识。

比如,以项目二《网络世界,我畅游——因特网应用》中的网络交流任务为例,在开始网络交流任务之前,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威胁类型、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风险和应对策略。同时,教师应告知学生在网络交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信息等。在网络交流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某些案例或实例,提醒学生注意网络安全问题,如谨慎点击陌生链接、保护个人信息、防范网络诈骗等方面。网络交流任务的目标和内容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网络交流的主题,但需要注意避免内容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教师应当加强对网络交流任务的监管和评估,防范网络交流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和信息泄露等问题。可以通过设立网络交流任务的评估标准和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效地注重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在网络交流任务中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素养和实际应对能力。

(三)对教育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中,对教育方式进行优化和创新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使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获得更及时和有效的信息安全知识,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网络安全问题。

以项目一《家庭网络,我配置——因特网接入》中的宽带路由接入任务为例,教师可以应用娱乐元素,如游戏化教育的元素,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学习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或指导学生制作宽带路由接入教程的演示文稿或短视频,让学生通过传递可视化信息感受学习成果、提高兴趣和学业成绩。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通过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实际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网络攻击和防范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攻击和防御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危机意识和实际应对能力。结合模拟实验来模拟每一步操作,示范正确的操作流程,并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答疑解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实际问题,解决疑惑和纠正错误操作流程。还可以将课程相关资料存储在网络硬盘上,方便学生随时查看、下载和分享,增加课程的易用性和直观性。在教学中采取这些措施,有效体现了对教育方式的优化和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得到了娱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可以更好地推广网络信息安全、扩大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识的网络道德观念,抵制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健康、文明地使用互联网,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维护网络安全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

例如,以项目二《网络世界,我畅游——因特网应用》中的信息搜索任务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强调学生在信息搜索过程中的合法性,即不能查询、下载、传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的内容,教育他们应该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搜索。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网络上的信息也是有版权的,不能随意抄袭或转载他人的作品,只能在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标准的前提下使用和传播他人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版权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搜索过程中要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道德准则,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不当信息搜索的影响和危害,让他们认识到网络搜索的道德标准和规范,不因短期的利益而违反网络道德。为提高信息鉴别能力,教师可以教育学生对网络信息进行认真辨别,不轻信、不传播虚假信息和恶意程序,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伦理素养,增强他们的道德自觉意识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秉持正义、公正、批判的态度,正确地使用网络。通过设置评估标准和考核机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搜索,并加强网络监管和评估,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可以在信息搜索任务中体现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帮助学生明确网络应用的道德准则和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职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渗透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无可替代。仅仅掌握各种技术的使用方法是不够的,教师更需要通过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让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健康、快乐、安全地成长,同时,也能为我国网络安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应该渗透网络信息安全教育,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网络安全和道德标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和谐、安全、公正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谢满红.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22(04):170-172.

[2]施玉红.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2(04):146-14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