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探析——以重庆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党支部 组织力建设
正文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现状与对策思考”(编号:20SKDJ043),主持人:邓泄瑶。
民办高校党支部组织力从狭义上讲,是指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是党支部执行力、胜任力、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从广义讲是指党支部为履行职责、实现工作目标急需的组织、动员和影响各方面力量的能力。当前,民办高校党支部在加强自身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积极发挥堡垒作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对标党中央要求,还存在党支部建设不均衡,党建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党支部整体功能不够强等不足,亟待进一步研究并探索实践。
1.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重要性
1.1是加强党对民办高校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在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党支部的建设和效能发挥,党支部组织力建设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关乎学校能否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党的事业能否在高校顺利推进、高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能否有效发挥、能否增强党在师生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是全面实现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基础和关键,是实现党对民办高校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
1.2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依靠。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一样,都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要实现这个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必由之路,须将立德树人融入到学校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将立德树人的工作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就需要花大力气加强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建设,把好政治关,教育引导全体员工常修为师之德,人人争当“四有”好老师,切实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是实现民办高校高质量治理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办学时间相对较短的民办高校,满足高水平的办学治校和师生成长成才规律的治理体系还尚未成型。而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学校层面顶层科学谋划、中层坚决贯彻,更需要基层特别是基层党支部深度参与和全面落实。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为重点抓好党支部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学校内部治理和执行力,而且更有利于党支部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进而服务学校科学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1.4是考量基层党组织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准。政治属性是基层党组织与其他一般社会组织的主要区别。基于此,必须把党支部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牢抓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层党支部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党支部的政治优势。
1.5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主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在基层,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丝毫不能放松。换句话说,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就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坚强有力了、党员示范到头作用发挥好了,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稳固。这就需要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支部以组织力建设为抓手,在责任担当、凝聚意志、党员管理、群众动员等方面不断攻坚克难,最大程度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从而凝聚发展合力来推动事业发展。
2.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不足
2016年以来,中央、重庆市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明确的规定了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全覆盖向全市民办高校选派了党组织书记,将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情况纳入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年检,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办高校内部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人员配备和基本工作保障等建设,党委的政治核心、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较好发挥,但对标上级要求,支部建设特别是支部的组织力建设还存在不足:比如党支部建设不均衡,未完全按照内设机构对应设置党支部,存在横向多部门联合设置党支部情况,导致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不够,还存在党建业务两张皮和重业务、轻党建现象,个别支部书记甚至有“不能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不给中心工作添乱”的错误思想,对抓党建保发展认识不清,抓好党支部所属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办法不多、效果不好,没有真正发挥思想引领、凝聚师生共识的政治作用;党建工作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因高学历高职称党员缺乏,多数教师党支部书记不符合“双带头人”要求,近半数支部委员没有高校党建工作的经历经验,能抓党建、善抓党建工作的能力不强;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执行不够规范,部分党支部书记对支部工作的规范性、严肃性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得法”,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不理想,组织生活方式单一陈旧,存在应付现象,政策宣讲没有做到入心入脑,工作推进没有做到与业务工作、中心工作高效融合,组织功能发挥还有弱化现象等等,需要多渠道多形式加以研究和探索,需要通过强化政治引领等途径来加强党支部组织力建设。
3.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3.1在强化政治引领中提升组织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要坚定不移把政治建设摆在党支部建设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武装师生,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四史”和把握新时代伟大实践结合起来,注重集中教育与自主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研学相结合,按照“六有”要求,不断优化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学习效果,引导党支部所属党员和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而形成对各项工作强大的政治导向、政治定力和政治引领。二是把准政治方向。党支部处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直接面临并承担着风险的考验,必须要把牢学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个定盘星,保持政治定力,及时向师生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引导师生特别是资方树立“公办、民办都是党办”意识,引导全体师生特别是党员坚定政治信仰,自觉听党话跟党走。三是增强政治担当。党支部作为学校党组织基础单元,必须强化政治担当,始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自身立足之本。一方面,要尽全力履行好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及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员的党内政治责任。另一方面,要在党外担起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师生的职责,通过高效的策划组织发动,引导广大教师爱业敬业乐业,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关于教师、关于青年的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精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中走在前当示范,真正使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师生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
3.2在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中提升组织力。一是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有效覆盖。学校党委根据学校机构设置、党员分布等实际,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开展组织生活、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服务师生、避免超大支部等原则,不断探索党支部设置方式,力所能及按部门、教研室单独设置或职能相近部门联合设置党支部,推动了党支部设置的有效覆盖。二是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的“主心骨”。选准配强支部班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是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关键。我们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坚持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等选用标准,积极推进“双带头人”工程,选聘符合条件的教师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引导支部书记发挥“双带头人”作用。同时,通过精准施策和分类培养,选派党支部书记参加市内外党支部书记示范班培训,搭建支部书记交流探讨机制,提升支部书记能抓工作善抓工作的能力水平。三是强化评价考核。学校以强化党支部建设、提升支部组织力为切入点,制定《加强党支部建设的实施细则》和《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将支部书记年度工作述职评议、党支部工作年度考核与党内表彰评优、工作津贴计发相结合,建立鲜明的奖惩机制,以此激发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履职尽责的内生动力。
3.3在严格组织生活中提升组织力。严格规范的组织生活是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党支部组织力的重要抓手。一是抓好制度建设。严格组织生活,关键要锲而不舍地从基本制度抓起,从组织生活严起。为此,学校相继出台了《加强和规范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党员校领导定点联系党支部制度》等制度,对党支部设置、党支部及支部书记职责和落实“三会一课”、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制度以及党支部会议程序、健全党内民主、强化党建工作保障等作出规定,从制度健全和执行层面强化党支部特别是支部书记抓支部建设、组织生活的责任,增强每一名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确保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二是注重创新。当前,支部工作普遍遭遇“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和“组织生活生命力、活力不强”等困境。党支部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必须研究工作对象特别是“90”后职工、“00”后学生的特点,在针对性设计并开展活动上实现创新。如创新活动形式,改变原有的你讲我听无研讨、规规矩矩坐在办公室学文件等传统方式,利用学校所在地爱国主义基地、“三线精神”红岩重汽博物馆等开展实践研学研讨,增强党员组织生活参与感。又如在价值引领上探创新,组织党员观影《建国大业》《建军大业》《觉醒年代》、观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复兴之路》等,邀请道德模范、能工巧匠等进校专题报告,通过案例引导党员看到党的工作价值,引导群众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进而增强党支部工作实效,坚定他们爱党的情感和跟党走的决心。三是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通过每年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和反面警醒,咬耳扯袖、红脸出汗,解决党员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和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坚持严管与关爱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的谈心谈话,精准掌握每一名党员的思想动态,及时消除疑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进团结。
3.4在服务中心工作中提升组织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提高党支部组织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服务功能发挥好坏直接影响服务高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成效,其本质在于强化党支部的宗旨意识。需要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结合融合,提升对各项工作强大的政治导向、政治定力和政治引领,进而提升服务导向能力,从而实现党建引领,推动各项中心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程婧.党支部提升组织力的基本路径.学习时报.2018-02-05
【2】党支部提升组织力的基本路径.《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www.doc.com)》.2019
【3】党支部提升组织力的基本路径.《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s://www.doc.com)》.2020
【4】党支部如何提升组织力研讨发言材料.《互联网文档资源(https://wenku.baidu.)》.2018
【5】刘素贞.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路径探析.党政论坛.2020-12-28
【6】王多昕.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柴达木开发研究.2020-02-25
【7】肖辉,黄鹏宇.在强化政治功能中提升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科教文汇(中旬版).2019-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