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林美玲

龙南市阳明小学 邮编:341700

摘要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并提出几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更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新闻报道等多种文本的阅读,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成了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一、整体设计

(一)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指导教学过程,并提供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并涉及相关的阅读技能。例如,学生需要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掌握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等。这些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逐步提高。除了针对具体的技能目标,学习目标还应该关注学科知识的积累和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阅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扩展想象力等思维能力。学习目标的设定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对于小学生,目标应该具体可行,能够适应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不同年级的学生可能具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设定目标,帮助他们逐步提高。除了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应的学习策略和资源。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自律性。

总之,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它可以引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为评价和反馈提供依据。同时,合理设定的学习目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选择适读材料

选择适读材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选择适读材料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确保阅读材料内容和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年级和学科知识的积累来选择适当的材料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包括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科普读物、名著等不同类型的材料。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开阔他们的视野。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喜好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选择适合他们的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爱好、进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选择材料时,要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选择经典的文学作品、权威的科普读物等,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推荐书目寻找经过专业审核的材料。除了语文知识阅读材料还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如历史、地理、科学等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同时,跨学科内容的引入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兴趣。

通过选择适读材料,可以提供给学生有趣、具有挑战性和适合他们能力水平的阅读内容。这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分层次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分层次进行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差异性了解学生的优势和困难,分析他们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能力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或设置不同的学习站点让他们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对于阅读材料,可以选择不同难度级别的文本,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进行阅读和理解。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扩展活动。对于阅读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如辅助阅读材料、词汇解释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难度的扩展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挑战。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了解学生的进步和困难,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

通过分层次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个性化的辅导活动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发展和提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发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预读导入

预读导入是一种教学策略,它旨在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在进行预读导入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如图书、文章、图片、视频等,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即将学习的内容。这些资源可以是主题相关的文本片段、真实场景的照片或相关专题的视频,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或设定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问题可以是与主题相关的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思考并预测即将学习的内容。情境可以是一个真实或虚构的情景,让学生在想象中探索和构建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经验分享等方式与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联系。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见过相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联想和回忆,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事实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期待接下来的学习,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预读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提前接触相关资源、提出问题或情境等方式,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预读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与新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提供相关资源和引发学生的联想和经验分享,可以在学习开始前就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打下基础。最后,预读导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通过预读导入,学生可以提前准备并投入学习,对待学习内容更加积极主动,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深度。

三、语文阅读教学策略--阅读技巧指导

阅读技巧指导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的重要策略。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阅读技巧指导:

1主旨概括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文章的主旨,并进行概括。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标题、首尾段、关键词等来确定文章的主题,然后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关键词标记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词。学生可以在文章上划线、写标记,或在笔记本上记录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可以是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和逻辑关系。

3上下文推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或理解句子的意思。当学生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时,可以通过前后文的线索来推测词义。同样,当学生遇到理解困难的句子时,也可以通过上下文的提示来推测句子的意思。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理解和句子理解能力。

4阅读策略运用

教师可以介绍和教授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给学生,并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灵活运用。例如,预测、提问、概括、归纳、比较等策略。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并加深理解。

5反思和总结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成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回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采取的策略、遇到的困难以及理解的程度,进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元认知能力,为日后的阅读提供指导。

通过阅读技巧指导,学生可以培养阅读的主动性和方法论,提高阅读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读的文章,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四、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问引导

提问引导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参与,促进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探究。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提问引导方法:

1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分析、比较、评价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认为这个故事的结局会是怎样的?为什么?或者,你觉得这个历史事件对现在有什么影响?

2引导性问题

引导性问题是指那些通过具体的引导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这种类型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个段落中,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为什么作者要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或者,在这个实验中,你认为哪个变量会对结果产生影响?为什么?

3深入提问

深入提问是指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一步追问学生的回答,以促进更深入思考和讨论。通过深入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观点、挖掘潜在逻辑关系、加深理解等。例如,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后,教师可以深入提问:你的回答中提到了这个因素,那么你认为这个因素与其他因素的联系是怎样的?或者,你的观点很有道理,能否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支持你的观点?

4反思性问题

反思性问题是指那些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性问题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成长,从而提高自主学习和元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这个任务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或者,你觉得这次小组合作对你有什么帮助?你学到了哪些东西?

通过提问引导,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灵活运用提问引导策略,推动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五、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方法--阅读理解测试

在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之一是阅读理解测试。完形填空是一种常见的阅读理解测试题型,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文章内容,在文章中选择正确的词或短语来填充空白部分,以完整表达文章的意思。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和细节的理解能力,以及推断和推理能力。通过分析学生的填空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词义、上下文关系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并评估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选择题是另一种常见的阅读理解测试题型,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问题,在几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文章内容的答案。这种评价方法可以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主旨、逻辑关系等方面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学生的选择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捕捉和理解的准确性,以及他们在推理和判断方面的能力。

除了选择题和完形填空,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进行思考和回答。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解释作者意图等。学生通过书面回答来展示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总结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将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丽梅张立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

[2]谢启华.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3]宋云丽.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J].语文课内外,2020,(22):19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