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小林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城南小学 334600

摘要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都只是让学生在被动地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大意,其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与其他的文学载体相比,古诗词不仅具有语言精练的特点,还蕴含着优美和深远的意境,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值得学生更加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

正文


通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分析,能够看出现如今的古诗词教学更加注重语言鉴赏、情境感知与文化探寻主要的教学目标不再局限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让学生既能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意蕴,又能增强文学素养,落实语文审美教育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对此,身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要立足小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具体情况,结合古诗词授课目标,制定科学的授课方案,以便能创建高效的古诗词课堂,为学生领会古代文化、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必要助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学习缺乏兴趣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本古诗词了解不够深入,在课堂中仅仅是单纯地讲授知识,也没有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待,也没有从传统的教育方式上进行改革;只是机械式地传递诗歌的表层含义,而不能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教授,从而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诗歌的独特韵味,也不能正确地表达出诗歌的语言结构、情感的表达和技巧,从而让人失去学习的热情,从而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课堂讲解时间过多挤压学生阅读时间

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可以感受到诗歌中的意蕴和独特的韵味,并在持续的诵读中培养出优秀的语言意识,感受到作家作品中所蕴含的感情,感受到特定时代下诗人的心境,从而对这个世界的不断探寻,形成更为积极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然而,在实践中,教师在对诗歌本质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往往以讲解为主,其讲解时间更多完全挤占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导致学生在整个过程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主动性。

(三)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之内

在传统的古典诗歌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时,往往局限于课本里的古诗文,而不能进行拓展,没有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的古诗积淀,而是机械地讲授课本的内容,这种做法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古诗学习,还会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原则

(一)注重循序渐进

古诗词教学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征,并结合古诗词的内容与难易程度,开展相应的授课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古诗词学习内容与形式有所区别,有所侧重。低年级段的学生,其古诗词内容相对简单,数量相对较少。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所要学习的古诗词内容越来越难,数量日益增多。这样的安排,使小学古诗词教学呈现为梯度状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学生由于语文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即便处于同一年龄段,在学习古诗词时也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考虑学生的年龄因素,对于不同的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还应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尤其对于后进生,应保持高度的关注,及时关注他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并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以此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更好地掌握古诗词内容提供必要助力与支持。同时,还应给予后进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切莫因为他们在短时间没有进步就一味指责,从而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应善于运用鼓励性语言,引导他们用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从而获得文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二)注重趣味性

有趣的语文课堂,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古诗词过程中所出现的畏难情绪,促使其以更为饱满、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最终获得学习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往授课中,由于语文教师缺乏对趣味元素的引入,致使语文课堂沉闷、枯燥,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不断落实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从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供强大助力。想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在对古诗词内容进行有效讲解与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强化教学活动的创新性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同时,转变对古诗词教学的看法。此外,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善于运用鼓励与赞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将对教师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最终获得个人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景感悟的相结合

古诗词在表达方面呈现为言近而意远、景近而情深的丰富意蕴,不论是描写人物、抒发个人情感,还是描绘景象,都是语言的高度浓缩与生活的真实缩影,皆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外在流露与真实表达。教师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景感悟相结合的举措,则可以加深小学生对古诗词内容与意境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与记忆能力,有助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与发展,这对于其正确世界观的树立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古诗词授课中,语文教师应通过多种举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心理活动的走向,理解诗词的意境,以此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作者高尚品格的敬仰。

三、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深化诗词知识学习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下国家出台一系列新的教育教学标准,这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自身的教育方式方法。同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在不断为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供技术支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效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培养文化情感与文化认知。

例如教师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凉州词》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投影仪播放简述凉州词的动画片以及一些现代爱国奋斗励志视频。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材料的选取上可以尽量选取内容积极正面并且文化内涵丰富的动画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通过动画片的观看把握与理解本文所要体现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所彰显出的为国奋战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深化知识学习。其次,通过视频的观看教师应首先向同学发出文章内容的相关问题:“同学们,大家看完刚刚的视频有什么感触吗?视频内容和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词有什么联系呢?”这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思维进行文化情感的自我感知,带着问题进入古诗词学习更有利于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与知识难点,这样有利于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深化知识学习,在学习古诗词句的同时也能领会主旨内涵。

(二)注重古诗诵读指导,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古诗词的诵读指导,在朗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僻字,把握古诗词的节奏,掌握语调的变化,在读出节奏的基础上,还要理解古诗大意,读出诗人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语言应用特点,提升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朗读比赛的方式激发小学生的表演欲望。教师可以先示范读,学生再模仿老师的语调、节奏进行朗读,教师可以在朗读的时候播放与古诗氛围相同的音乐。

例如,在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认识这首诗的生字词:忆、茱萸、倍;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按照本诗的节奏进行朗读活动,在将古诗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从诵读中感受这首诗作者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从题目中的哪个字可以体现出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学生思考并回答:忆。教师可以补充:“忆”在这里表示思念的意思。最后,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独”“异乡”“异客”“逢”“倍”“遥知”“登高”等词语的含义,逐句带领学生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三)强化对诗句的品味与赏析提高鉴赏能力

古诗词的意蕴深刻,许多字句都值得推敲。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有一定困难,对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古诗词赏析,由此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通过对古诗词进行赏析,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将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例如,在《泊船瓜洲》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与赏析古诗。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王安石的生平经历,同时强调王安石推行变法这一历史背景,进而对古诗内容进行赏析。“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表达了京口与瓜洲之间的距离之近,并展现了诗人对于钟山的回望,反映了诗人对钟山的依恋之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则发出感慨:春季到来,江南大地又回归绿野,我何时能在明月的照耀下归乡呢?教师可以重点引导学生对“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一句进行赏析,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王安石推行变法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人在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也暗喻在新政的影响下,朝廷将呈现出全新的景象。然后,教师可以采用辩论、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辨析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增强整体学习效果。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互动,有助于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树立学习古诗词的自信心。最后,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提高其鉴赏水平。教师在进行赏析教学时还应关注重点内容,突出古诗赏析的侧重点。

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拓展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部分古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对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有效互动拓展学生思维,深化学生对古诗词思想内涵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李白通过描写夜景与月色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教师则可以根据这首诗的内涵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静夜思》中的‘思’是什么意思,‘思’的内容又是什么?”由此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从字词的意思出发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古诗词学习效率。再如在教学《石灰吟》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石灰’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表达出了什么思想?”通过学习探究,学生可以了解到诗人通过描写石灰“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景象,表达出了自己“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诗中石灰的形象是诗人自我追求的写照。诗人通过描写石灰的烧制过程,展现了自己不畏艰险的人生态度,通过以物喻人的手法将物体的性格与人的性格融为一体,进而表达了自己的高尚品格。

融入背景,提升学生古诗词理解深度

古诗词创作的时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较远的距离,同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能力方面还有待提升,难以依靠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生活经验来对古诗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因此古诗词的理解一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到棘手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教师应将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生平经历等融入实际的讲解过程当中,以此来丰富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同时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拓展课堂知识的目标。

例如,在《塞下曲》的教学过程当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内容的理解,通过分析古诗词描绘的画面,品味诗人蕴藏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以此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在开始讲解之前,教师要为学生介绍西汉名将李广的生平事迹,其在驻守边疆的过程中,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军能力,让敌人闻风丧胆,后人也称其为“飞将军”。同时,教师也要为学生介绍诗人卢纶的背景资料,概述本篇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让学生能够带着同样的情感进行分析与理解,丰富其学习体验,提升其理解深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教学利于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提高他们语言积累,发展他们综合能力。传统的古诗词授课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多元化需求。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做出科学的创新,充分认识到加强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从多个角度入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在加深学生记忆的同时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潘昕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22(21).

[2]刘修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浅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5).

[3]马兰.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对策[J].智力,2021(2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