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优化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杨菊萍

康乐县景古小学 731515

摘要

阅读能力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能力。但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困惑,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解决问题,必须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让阅读教学有温度。


关键词

新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优化策略

正文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双减”、语文新课标等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升学习效率,必须解决教师阅读教学中的困惑,确立以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的阅读教学目标,在备课上课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要紧紧围绕课本知识,解决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教学。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阅读教学内容选择有脱离实际现象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会选择一些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知识和优秀文章,但由于部分内容的选择不合适,效果并不理想。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有限,无法自主理解文章的内容,只会为了应付这些阅读任务而匆忙浏览,而不会进行深刻的理解.阅读内容的选择脱离学生实际的需求和学习情况,也就无法体现每个学生自身的个性。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阅读内容有着差异性的需求,而教师在选择阅读教学文章时,更关注的是其是否具有教育意义,是否被教育机构和学校采用等条件,脱离了实际教学环节。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需求自主性地选择阅读内容。教师推荐和选择的文章学生缺乏兴趣,无法与作者产生共鸣,更难以将其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也就无法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

(二)一体化阅读教学贯彻不彻底

一体化教学是将知识传授转变为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模式。在教育改革政策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逐步开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未能真正落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能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环境。固定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无法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二是教学措施不够完善。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未能从传统的教学形式转变过来,教学思路缺乏创新,导致了阅读教学活动比较枯燥。三是阅读教学未能渗透到实际生活当中。很多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学习习惯不够了解,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教学,学生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更无法在生活中自行探索和拓展,也就无法体现一体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1

(三)阅读教学形式固化手段单一

目前,大部分的语文阅读教学仍旧采取以教师为主体的形式,在课堂上,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来推进教学进度,学生只能被迫接受知识的灌输,极大地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对语文阅读的教学主要从讲解字词含义、文章大意等几个角度出发,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虽然会鼓励学生朗读和发言,但大部分依旧停留在表面上,未能实现与学生的深入交流2。创新性的阅读实践活动更是极少开展,无法得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难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准确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明确的学习目标与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进行有效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考虑小学语文阅读的特点及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根据阅读教学的侧重点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带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开展阅读活动,以顺利完成阅读学习任务,达成合作学习目标,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以《红楼梦》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作品中的重要情节。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拓宽视野。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及表演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阅读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进一步分析、理解作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深入理解作品,学生不仅能够提升分析能力,还能培养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及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注重经典导读,激发学生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的时候,需要结合教材中的名著内容,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了解更多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阅读过程中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文学作品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1 .阅读原著,感悟人物性格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比较熟悉。但是,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除了了解一些人物形象之外,还需要让学生明白每一部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都是有差异的。例如,《三国演义》是一本比较经典的名著,它讲述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历史风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一下这本书,然后让学生思考同一个人物形象在不同事情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拓展延伸,学会学以致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在阅读中获取到更多的知识。所以,教师在进行名著导读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对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学生在阅读名著时,首先要端正自己的阅读态度,以认真、专注、平静的心态去阅读名著,充分感受名著中的思想情感、精神内涵以及文学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引读”和“自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乐观向上的精神。而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相应的阅读方法来指导学生,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让学生明白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是为了开阔眼界,学习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3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方法的运用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对于学生而言,学习方法的使用也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学习效率。同样,阅读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路径。阅读是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学生在对某些书籍进行阅读时可能只需要了解一个大概,就能明白书中的含义,而对某些课文内容则需要进行细致阅读,这也使得阅读有了略读和精读之分,究竟什么时候应该略读、什么时候要精读,就需要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引导。

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也可以结合学习的实际需要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精度以及默念读法等都是常见的阅读方法,略读就是大概浏览阅读,学生先把课文内容简单阅读一遍,大致了解课文的含义以及主题,然后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精读就是学生对一些重点内容、重点段落等按照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认真阅读,以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慢慢细读,让学生在优美的文字与隽永的意蕴中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使其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的含义、深入体会书本知识的奥秘,进而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默念读法也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方法,即学生不发出声音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和理解,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要始终保持较高的专注力,并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获得感悟和总结的过程,其作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方法,通常在阅读较长篇幅的文章中运用4

不管是略读,还是精读,亦或是默读,其都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都是现代阅读中运用较多的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要结合学习需要合理选用阅读方法,不能仅为了阅读而机械地复述文字,而是要在深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和体会,要在阅读中不断的学习和成长,把文章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才能在阅读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作用,指导和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尽可能为学生推荐或者选择一些优质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让其能够快乐阅读、开心学习,这样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加强情境任务设计,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据观察,低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对新知识的探索欲、好奇心强,爱寻根摸底地探究事物;高年级学生课堂表现形成分化的情形。因此,提倡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真实的教学情境,精选多种类型的阅读材料,设计多层次的阅读任务。现行教科书中提供的阅读材料,可读性非常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多与学生进行对话,引导学生建构课文的意义,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利用翻转课堂、智慧课堂,组织学生举行辩论赛、答记者问、演讲比赛、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文章的情感意境。根据问题连续体理论,教师可以设计任务群的问题,环环相扣,积极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例如对于不太说话的同学,一方面可以鼓励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通过书写、纸条回答等多种形式串联每个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古代诗词主题阅读,首先教师给出按朝代排序的阅读材料,学生自行选择并确定感兴趣的朝代,分组阅读后,教师组织进行阅读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导读及评估,关注学生个体对知识的二次表达与描述,可以播放一些关于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动画,进一步加深学生语文情境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李白、杜甫互相写给对方的诗,感受更为广阔的历史天地,体会诗人的豪迈、悲壮、哀痛与沉重,观照现实社会人生,体悟今日生活的来之不易,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五)优化阅读教学评价,给予学生积极鼓励

受年龄限制,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对所学知识不能完全理解,而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和照搬硬抄的方式来学习肯定是行不通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方式进行优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小学生的人格正处于勤奋感和自卑感相互冲突的阶段,他们刚踏入学校,心中对学校和教师都保持敬畏态度,在学习时表现得更为主动和努力。身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较强,教师一句评语可能就会对其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多给予学生鼓励。通过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或者动作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更期望教师对自己回答的问题进行细致性的评价,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与夸奖。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性用语要保持艺术性、多样性,同时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要保持针对性,以此全面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5

三、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阅读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素养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要转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创设阅读情境、设置阅读问题并传授阅读方法,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由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阅读能力,有效提升教学效能进而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惠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J]. 新课程研究,2017(2):

72—74.

2]张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 华夏教师.2019(29).

[3] 杨月平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J]. 西部素质教育,2017(7):28.

[4] 邓雨晴. 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J]. 求知导刊, 2022 (26).

[5] 刘小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J]. 甘肃教育,2019(23):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