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晟

蔚县西合营中学 075700

摘要

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使得如何推行教学改革成为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教学核心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秉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本教育理念,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教师要秉承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新目标、新要求和新理念为基准,不断优化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模式更加完善,同时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功能,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水平。

一、营造轻松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可以调动学生情绪也能活跃学生思维,在对学习充满兴趣的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非常高。初中生活泼好动,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教师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激趣策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游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类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讲授“降水”的相关知识。比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组各地区降水量的真实数据,然后让学生模仿电视台主持人,在班级内播报一则民生新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回忆平时看到的主持人的仪表、仪态,学习主持人的表达方式,使用专业的地理语言播报新闻,描述清楚各地区的降水量。整个过程中,学生都跃跃欲试,既兴奋又紧张,一方面渴望参与进来,一展自己的才华,同时又害怕说错话,引来同学们的笑话。总体来说,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在其他同学发言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实现了地理知识的建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但要求教学过程中图文并茂,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一味采用单一、重复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人口与人种”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多媒体视频课件,一边进行语言讲解。通过课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世界各地不同肤色人群的对比图片,加深学生对人种的形象认知,从而深化学生的形象记忆。

二、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实践证明,互动交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比如小组合作探究,在互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想要实现对区域的良好规划,首先就要对区域的差异性和整体性有全面的认识,深层次分析了解区域地理要素,但这个过程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想要避免困惑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学生之间多沟通、多交流,在互动中将问题抽丝剥茧,最终解开困惑,达到提升区域认知能力的目的。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同时也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距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教师要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借助教材内容和地图明确青藏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大致范围和地理位置,梳理四大区域的地理特征,掌握四大区域地理差异性。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助推互动交流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引用学生熟悉的《晏子使楚》这一经典历史故事,就“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展开讨论,将目光引至“秦岭淮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自主收集有用信息。在随后的互动过程中,有的学生发言,陈述观点;有的学生负责当评委,在其他同学发言的过程中认真倾听,评价同学介绍的区域地理情况,比较谁的描述更加准确,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同学予以奖励。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互动交流活动中来,做好汇总和补充工作,帮助学生提高区域认知能力。

三、提供更多探究机会,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实际上,良好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循循善诱,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与探究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然后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确定探究主题,做好充分准备。教学之前,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加强论证、分析和整合,在教学时做到条理清晰,在教学中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同时,教师要学会等待,注重启发和指导学生,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出发,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例如,在教学“黄河”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①为什么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改道?②地上河是怎样形成的?③泥沙主要来自哪里?④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⑤怎样治理黄河?⑥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对黄河的危害?以上问题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同时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深度挖掘教材内容,重视人文素养培养

地理教材选材内容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引导价值的,对提升学生地理素质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教材内容,认真梳理教材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更加科学、系统地展示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发挥地理教材的价值,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水平。此外,教师要看到地理教材中包含的具有德育价值的知识内容,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初中地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国地理,另一部分就是世界地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习俗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讨,开展人文素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地球与地图”这章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方向和目标,通过了解人类世界的光芒以及人类历史的漫长发展历程,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自豪感,树立坚毅果敢的精神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不畏困苦。再如,在教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知识和历史发展,同时还要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白当前的幸福生活是一代代人努力奋斗而来的,我们要珍惜当下,肩负起开拓未来的责任。为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教师要带领学生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与创新,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例如,在学习“疆域”时,如果教师采用背诵记忆的传统学习方式教学,会引起学生反感,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降低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学道具以及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生动地展示我国疆域范围以及地理位置。同时,为学生讲述一些国家取得的成就、著名文化古迹以及名人事迹等,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眼界,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开展课堂实践操作活动

学习应以实践为目的,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要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给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地球和地球仪”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在课前,教师让学生准备好本节课需要使用的材料,比如纸壳、胶水、画笔、纸张、剪刀等。教师先为学生介绍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球仪模型,为制作地球仪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地球仪模型进行拆解,将地球仪上的地理信息进行放大展示,让学生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形状和地理位置,并准确标注出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当学生制作完成后,可以在同学之间互相展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同时让学生区域认知和空间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二)组织地理实践探究活动

参加地理实践探究活动不仅可以夯实理论知识基础,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水资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调研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可以独立调查,也可以小组分工协作,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走访相关部门,根据调研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此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此外,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汇总学生反馈的调研成果,指出需要优化的细节,帮助学生改正问题,弥补自身不足,在提升探究能力的同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坚持评价的多样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是对教学成果和学习成果的总结整理,同时也是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途径。教学评价的基础是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综合表现,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客观、多元、公正的评价。同时,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实际需求优化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例如,在教学“东南亚”时,教师可先带领学生梳理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比如,教师采用设问的方式,通过一问一答,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东南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学生围绕“东南亚经济主要是以初级产品的输出为主”展开回答。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解答表现时要考虑到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差异性,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帮助其指明解题的思路,明确问题的要点,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重拾学习地理知识的信心。此外,评价多样性不仅指标准的多元化,其中的评价方法以及评价主体也要呈多元化趋势发展。比如,评价主体可以由教师向学生进行转移,评价方式也要将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开阔评价视角,让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全面,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例如,在教学“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时,学生要了解塔里木盆地人口状况、地标景观、气候、地理位置等,从气候以及地理位置对当地行业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在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询问学生对塔里木盆地的戈壁分布以及沙漠分布情况的了解程度,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随后让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思考气候和地理位置是如何影响当地发展的。这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教师要通过适当的引导以及激励性语言带领学生进行主题式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对当地经济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发展具有的积极意义。可见,教学评价要分别从不同的指标着手,全面落实激励评价原则,通过多表扬,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想要提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效性,教师就要立足学生学习需求以及身心发展规律,使教学方式得以优化,使教学手段得以改进,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真实生动,使地理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以发挥,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刘桂香.核心素养下提升地理教学实效的对策探究[J].学苑教育,2023(24):42-43+46.

· [2]王红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08):50-51.

· [3]刘世霞.浅析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99-101.

· [4]卢新珠.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3(16):134-136.

· [5]刘豆豆.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8):60-62.

· [6]陈凤春.浅析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8):72-74.

· [7]康丽珍.基于新课标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探讨[J].学苑教育,2023(22):79-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