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玲

祁阳市椒山完小 邮编:426199

摘要

在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包括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鉴赏能力、积累文化知识等,而这些能力也是每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掌握的。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进行教学,并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从而培养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语文学科学习的意义和功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在核心素养下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这就是新课程标准下对现代教育所提出的教育求,而小学语文课程也应该将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教育求付诸实践,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放在最关键的位置上,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不利的作用,而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则是建立有效的课堂的一条关键之路,所以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关注到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进行改革。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运用阅读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阅读方式的多样化,阅读的效果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既能使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也能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语文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二)建构语文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语文课程可以让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层次,让语文的学习变得更加简洁。通过分层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基本含义和中心思想,并通过教师对语句的解释以及学生的阅读次数的增长,来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由此,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语文教育方式,可以在某种意义上实现整个语文教育的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由于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会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会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充分地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除此之外,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展开教学设计,如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展开教学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而学生也会在与自己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中积极地展开学习,创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结果。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理念严重滞后

教学理念是确定教学方向教学方法的关键,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教学理念的科学与否,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一直以来都受着应试教育的困扰,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上一直都是教师讲解,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

(二)教师教材内容认识不够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都是按照课本的内容来授课,课本中含有需要传授的知识。除此之外,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也都是按照教材来进行的,而教材对于教学活动的成功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环境下,假如教师不能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准确理解,并且产生了偏差,学生也会产生误解,还会对学生产生误导。教师没有对课本进行深入地理解就进行授课,这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教学很难进行顺畅进行,也很难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相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具有挑战性和真实性的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跨学科的项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任务的设计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计任务,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调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任务的完成不仅仅是结果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的成长和发展。

(二)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性

小学生天真烂漫、生气勃勃,教师不能只注重上课的规矩,那样会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用诙谐的语言,配合丰富的表达和姿势,让学生在一个更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在小学教科书中,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就可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从多个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可以组织一些与之对应的学习内容相关的小游戏,这种方式既可以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也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重视交流与指导,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综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既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让学生拥有对学科学习的基本好奇心和专注力,以此来降低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这种问题,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把注意力放在了对自己进行的指导上,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给予更多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以一种简单、易懂的形式进行渗透式的教授,同时还能让教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相应的调整,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比如,在部编版《揠苗助长》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重点讲解完后,还要指导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而互动的方式,就是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回答出课文中幼苗长得不好的原因,然后让学生猜测幼苗没有被提前拔出来,会变成什么样,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突出语文审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又要把语文审美教育贯彻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在进行审美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味到课文的韵味,遨游在语言的海洋中,主动地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实施语文审美活动,要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的实践,将教与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大胆地去想象,去将精彩表现出来,为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例如,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味那些在字里行间使用词语的美丽。在文本朗读的前提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秋季飘零的美丽景色;接着,通过与课文的联系,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某些优秀的描述和修辞手段的使用,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秋季的美丽图景,从而提高成都自然的爱。在课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收集各种颜色的树叶、树枝,并利用彩泥、卡纸,创作出一幅以秋季为主题的手抄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品中包括了什么形象,在旁边还可以用文字来描述一下作品中的故事,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句式,将自己心中的最美秋景展现出来。

(五)建立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占绝对优势。新时代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所以,我们可以成立课堂学习小组,使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充分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对文章中的有关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比如,当教师给学生讲《慈母情深》时,学生不但可以探讨文本所描写的内容,而且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告诉别人,也可以讨论自己父母之间的情感,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来了解和体验到母亲的伟大。在此基础上,教师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创造了一个更加独立的学习情境,并运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多元评价法

多元评价法是指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以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成果。多元评价法的核心理念是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应仅仅基于一次考试或一种评价形式,而应该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和工具,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和潜力,并为教师提供更良好的教学反馈。在多元评价法中,常见的评价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1笔试评价:传统的笔试评价方式,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它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但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展示。

2实践评价: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验、项目制作等活动时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能够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更贴近实际应用。

3口头评价:口头答辩、讨论、演讲等形式的评价。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流,可以考查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4作品评价:学生的作文、绘画、设计等作品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反映学生的创造性和艺术表现能力。

5综合评价:将多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考查学生的各个方面,如学科成绩、课堂参与、小组合作等。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潜力。

多元评价法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减少对传统考试的依赖,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通过综合不同评价手段的结果,可以提供更准确的教学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然而,多元评价法也存在一些挑战。首先,评价过程可能更加复杂和耗时,需要教师进行细致观察和记录。其次,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评价能力和判断力。同时,多元评价法还需要与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相结合,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总结

总之,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在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俊红.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析[J].才智,2020,(4):200.

[2]袁霞.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2020,(12):36-38.

[3]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J].丁文龙.休闲.2020,第029期

[4] 基于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何庆元.环球慈善.2020,第001期

[5] 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范朵.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第004期

[6]沈良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14):117-118.

[7]王芳.核心素养下构建小学语文“砺志课堂”的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1(12):159-1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