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罗宜男

福建三明市沙县区实验小学 邮编:365500

摘要

在整个小学教育系统中,小学音乐课堂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一环,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一直都在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小学的音乐教学则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此为基础,要持续提升在小学教育中的音乐教育的品质,改进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存在的缺陷,为此,本文对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了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合作意识

正文


前言

笔者认为,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性的艺术教育活动,在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能力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会倾听,并且在学习中对协作与共享有着深刻的理解与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教学活动也进行变革,这就使得小学音乐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逐步向多元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的音乐课堂更加具有吸引力。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开展的意义

强化审美能力

学的音乐课上进行合唱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到一些著名的合唱作品,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利用音乐美感染他们,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此外,在学生们开始合唱前,首先,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研究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感情融入合唱表演之中,从而提高合唱的水平让自己的心灵精神在每次的合唱中都得到提升。

提升音乐素养

小学这个时期进行音乐教学,为的是让学生对音乐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在实际的合唱课上把这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合唱时更加自信、大方得体。我们国家的大多数学生并不擅长表现自己,特别是当他们独自进行音乐表演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羞涩和不安,从而影响了表演的质量。可是如果全班同学一起唱,那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变得信心十足。因此,在小学的音乐课堂里进行合唱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进入到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中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其自身的音乐素养。

培养集体精神

合唱是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集体完成音乐表演。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来进行声部的划分,然后让每个声部都能互相协调,从而获得一个完美的合唱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声部都要认真地聆听其他声部,然后才能整地完成表演。每个学生在合唱中都非常重要的,他们要明白,在大合唱中,他们是一个整体,只有将自己的实力展现出来,才会让整个合唱的配合变得更好。一旦学生明白了这一点,那么集体的凝聚力就会自动提高。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在我国的现状是多样的,有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合唱教学方面做得很好,但也有一些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资源不足。合唱教学需要合适的教材、音乐设备和排练场地等资源支持,但是由于资源的限制,很多学校和教师在合唱教学中面临一定的困难。

其次,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时间有限。小学课程中的音乐课时间相对较少,很多学校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导致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时间被压缩。这使得教师在合唱教学中需要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在合唱技巧和音乐表达方面的深入学习和发展。

再次,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方法单一。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合唱教学中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和学生模仿的方式,缺乏足够的合唱实践和合唱技巧的培养。这使得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最后,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参差不齐。一些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方面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实践和音乐表达。但也有一些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方面的专业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在资源、时间、方法和教师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质量,需要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增加合唱教学的时间,创新教学方法,并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经验。同时,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合唱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表达音乐。

三、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目前小学的合唱课上,教师要主动、高效地与学生沟通,以提高学生的合唱学习兴趣使合唱课成为一种深受广大学生欢迎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合唱感兴趣,才能真正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能发挥出更合唱作用。所以,在小学的合唱教学中,老师要尽量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小学的合唱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

小学的音乐教学是一以听觉能力为主要培养内容的艺术学科一切的音乐活动都是以学生的为基础的。因此,在合唱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听觉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合唱的学习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过去的教育过程中,老师注重的是培养和讲解发音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在目前的情况下,老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并以合唱形式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开设趣味盎然的鉴赏课,让学生们更好地识别乐曲,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为以后的合唱训练打下坚实的根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分辨出歌曲中的高低音旋律在不断地练习和实践中,学如何去理解和解析音乐,这对于学生合唱的时候,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歌曲的意境和作者的情绪通过集体合唱学生们可以意识到自己和别人声音起到的作用。让学生们在合唱的时候,对自己的声音进行更好掌控,这样才能让学生合唱声音达到最好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小组,再进行分声部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聆听他人的歌声,学习如何掌握声音的音量让整个大合唱的音色变得更加悦耳。这种方法在课堂上往往以学生的聆听为主,它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对合唱的掌握能力

通过丰富的伴奏,提升学生的合唱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老师可以把竖琴、口风琴、笛子等各种乐器引入我们的合唱课堂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合唱效果,而老师可以利用些乐器,将课本上的曲目演奏一遍这样可以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整首歌的旋律。比如,在《小燕子》的授课中,因为歌曲比较容易,老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首先,让学生们掌握和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给每个小分发乐器,由学生自己弹奏,然后让其他学生跟着节奏合唱。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好自己的声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旋律,而且还可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又比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熟悉这首歌的高低声部旋律,再试着让学生进行合唱。在实际训练的时候,如果很多学生跑调了,老师就可以通过弹奏的方式来展现乐曲的旋律,让学生再进行合唱训练,这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可以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在第一次进行练习时,由于对歌曲的曲调掌握不好,导致合唱练习的不顺利。通过演奏方法来配合学生们进行演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从而提高整体的合唱效果。

(四)在教学当中合理地使用教学评价

合唱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地信任每个学生积极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在教学中老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长处,给他更多的激励这可以给学生们在练习的时候增加信心。同时,老师也不能过分地给予学生太多的鼓励和评价,应该给予他们相应的建议,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改进和发展自己的优势。另外,老师还在合唱课上还可以采用一有效的课堂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合唱练习进行评价。在进行合唱训练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录音来对学生的合唱进行较为系统、有效评价老师可以在教室里放上一台录音机,对学生的合唱情况进行录音,并让学生们欣赏和对比,从而找到他们的缺点和优势,让学生进行自主评价通过录音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且指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处理,进而提高合唱课的教学效果。

多元暗示,提高效果

所谓暗示,就是人们或社会通过一种很自然的方法,给个体一个信号,让个体下意识地去接收这个信号,并由此产生一种与之相对应的心理响应。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暗示,以提高合唱质量。可以使用体态暗示,如果一个学生合唱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眼神和指挥动作来提醒他们,这样就可以引起他们的重视,从而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让我们荡起双桨》非常好听,在引导学生唱歌时,如果能恰当地采用多种暗示方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合唱水平首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指挥动作上,在一些需要拉长语调,注入感情等地方,可以设置一些与之对应的动作,而在指挥作出这些动作时,学生也要作出对应的演唱。其次,要用言语来引导:“你们想一想,我们在公园里快乐地玩耍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大自然的美景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人我们拥有这么美好生活这些言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体会到画面中的情境,并在演唱中倾注自己的感情,在合唱中,应适时地将歌唱水平较高的学生插进各声部,以其作为示范,带动身边的学生进行排练,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合唱水平除利用体态进行暗示外,利用语言暗示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通过形象的话语来指导,让学生体会到合唱的效果。榜样暗示也是一种很好暗示方式,使优秀的学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从而激发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乐器辅助,激发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可以在恰当的时候,鼓励学生使用一些乐器来开展一些辅助性的活动。在合唱队伍中,找到那些已经具备一定乐曲演奏能力的学生,并让他们利用乐器来解决音准的问题,在小组合唱中,以乐器的音高为依据,来模仿发音。这种方式的声乐训练更加有意思,可以更好地调动起学生们的歌唱热情,提高合唱的效果。在学习《木瓜恰恰恰》时,为了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这首曲子里热烈欢乐的氛围,同时也为了学生了解到叫卖艺术的独特之处,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一些打击乐来配合这首曲子,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家仔细想想,如果让你们挑选一件乐器,你们会挑选哪件来伴奏?用响板之类的打击乐器好还是用萨克斯之类的吹奏乐器好大部分学生观点是:使用打击乐更好,此曲以欢乐为主,不以舒缓为主,使用它更能表现出节奏感。

然后,老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合唱中加入打击乐器。“要想把这首歌唱好,对节奏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大家可以来看看打击乐器的节奏是怎么样的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来演奏这首歌。”当学生的节奏出现紊乱时,要鼓励学生融合打击乐器,聆听乐器的节奏,并对自己唱歌的节奏进行控制。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可鼓励他们进行声部合奏,并鼓励他们聆听,比较一下乐器在演奏单一声部和复合声部的过程中所呈现的效果。之后进行合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准

结语

总之,小学合唱教学是一较为全面的音乐学活动,在进行合唱训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选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在课堂上创造比较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练习中得到提高。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来辅助教学,那么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从而激起他们的合作精神,让他们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合唱中来,让他们与合唱作品产生感情上的共振,从而推动他们逐渐提高自己的歌唱能力,从而提高合唱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聂自秀,李艳.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4):188.

[2]赵小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7):199.

[3]夏永丽.开展合唱教学,散发音乐魅力——论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合唱教学[J].北方音乐,2019(7).

[4]叶子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200.

[5]陈狮啸,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研究[J].人间,2015,191(32): 106-106.

[6]肖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6,36(4):81-8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