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地理;生活化;策略
正文
引言
现阶段,地理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已经不能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匹配,也不能与社会对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相匹配。因此,老师们要积极地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提升地理课堂的效率,推动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概述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把学生的生活和课程的内容有机地融合起来,这样就能达到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教育效果,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和全面的了解地理知识,让他们摆脱了以往的教育方式的局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把生活化的素材和现象运用到初中地理课上,把枯燥的、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生活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亲近感和真实感,缩短了与地理学科的距离。比如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有趣的自然规律和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综艺节目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深化地理知识理解
初中生是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形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思想特征决定了他们要对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就需要获取直观的认知,由直观认知到理性认识,再到知识内化。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生活中的材料素材和实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直观的、感性的知识,使他们更好的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的地理现象,例如环保事件、工业园区分布、旅游业的开发等,让学生了解五彩缤纷的大自然、神奇的自然景观、层出不穷的地理事件,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了解。
3.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教学知识内容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大气污染、环境与生活、气候与天气、自然风光、地形地貌等。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跟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还是粮食问题,这些都跟我们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有效的开展生活化教学,注意把地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三、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明确地理生活化教学目标
要想将“生活化”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重视课堂教学与“生活化”之间的紧密关系,充分认识到地理生活化教学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具有的积极的作用。要想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展开生活化教学,老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老师应该抛弃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把新时代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导向,在上课之前,把所学到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们在教学《地球的运动》的时候,为使同学们了解昼夜交替的现象,了解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地理含义,不妨把同学们分成若干组,让同学们在不同的季节、地点,观察太阳升起的时刻,观察周遭的草木变化,思考是常绿植物还是落叶植物?明确太阳光线与地平面所成的太阳高度角,一天当中正午最大,一年中的太阳高度角是会发生变化的,让学生找到变化的规律,并对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挡光窗帘在夏季和冬季哪个季节起到更大的作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又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所学的内容,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效果。
2.收集地理生活化教学素材
在实施“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这样才能充实地理教学的内容,提升地理教学的质量。在搜集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水平进行充分的考虑,保证所选择的教学素材与新课标的要求相一致,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可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激发起来。在地理教学中,只有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地理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才能有效地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如在教学《天气和气候》时,教师与学生可共同使用学习卡片搜集地理资料,如:可到气象局查询资料,搜集当地气象资料;根据气象预报,记录天气情况,标出气象符号;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大气污染指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人为因素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通过收集城市交通流量数据,对数据变化情况和空气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想开展好地理生活化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在生活教学中积累素材,并把生活素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3.增加师资力量,转变教学观念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融入生活化教学模式,使地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融合。为此,老师们要持续提升自我。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地进行教学观念的革新。其次,要真正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才能通过生活案例来给学生讲解生活知识,让地理知识转变成生活现象,让学生对地理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前提下,老师不但要定期参与到校外的研修,还要对新课标进行深入的研究,要从网上了解到新的教学方法,认识到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地理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老师也能从学生的观点和建议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并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偏好和需求。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让老师们的教学更加完美,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真正的爱上地理。
4.激发学生学习生活化地理知识的兴趣
(1)教学要从学生喜欢的方面入手:随着现代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们都会在假日里安排外出旅游,因此老师们可以指导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旅游规划,并帮助学生准备好交通、住宿等一切与旅游有关的事情,从而使学生在旅行中了解到更多的地理信息。
(2)从学生熟知的地方入手:本土地理是最容易促进师生间交流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的地理课上,老师可以从学生所熟知的地方入手,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扩展自己不了解的地理学知识。
(3)从新颖的角度出发: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轶事、诗歌、散文,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之中,也可以让学生从沉闷的课堂中解脱出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5.通过角色扮演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距离
在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拉进学生与地理课程的距离,就要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与自己实际生活的关系。在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中,角色扮演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调动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并持续培养他们的协作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比如,老师在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地理知识时,可以让同学们开展一些活动,让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去。老师们应当以班上的人数为依据,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向他们提问,让他们用一个小组的方式来探索教学问题,并对南北地区居民在生产及生活方面存在的差别进行探讨,最后,举例最多的小组获胜。在这个活动中,同学们可以积极地展开自己的探索,然后指派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有些同学觉得,在北方,人们的主食是以面食为主,而在南方,则以大米为主;北方的水资源比较匮乏,南方的水资源相对优厚等等。利用这样的角色互动,能够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展示自己的良好条件,让他们的学习兴趣得以充分发挥,进而为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注重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
将生活化教学应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不能仅仅关注地理课堂上的生活化,还应该把生活化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用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弥补地理课堂上的缺陷,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生活化教学的核心是将教科书上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教科书上的知识有更好的把握,从而提升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地理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与掌握,又可以使他们对地理的认知与分析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比如,在《匮乏的水资源》这一课程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做一些生活化的实践,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里,注意并记录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撰写相应的分析报告。让参观过水利工程的同学,介绍水库的用途及重要性;让到过长江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富有意义的生活化教学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地理教学活动中,学会怎样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并加强了他们的地理分析和地理应用能力。
7.延伸地理课堂,优化实践活动
为了丰富学生的地理学习生活,提升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们要注重开展实践活动,扩展和延伸地理课堂,使学生们在生活中消化所学到的知识,使地理课堂变得更有趣、更丰富,使学生们对地理课程的学习有更大的热情。教师要向学生们布置一些课外的学习任务,并鼓励学生们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学习技巧,来完成这些学习任务。
比如,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认真撰写调查报告、地理小论文等。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主体意识,树立人地协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地理理念。也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当地的自然特征和农业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对地理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8.教学评价环节生活化
为了让评估变得更加生活化,我们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以他们的真实生活为出发点,在评估中融入生活的特点,让他们在评估中感受到公正和合理,从而促使他们继续前进。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要将评价的范围进行扩展,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单个的学生。要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在课堂上多鼓励他们与生活相结合,并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进行称赞。要注意到评价的人性化,在评价中要以激励为主要内容,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回答就去批评、挖苦学生,要多夸奖学生,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互动。
结论
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填补了地理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鸿沟”,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感悟、更多的体验。高效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策略可以迅速把学生的视角从课本的理论转移到生活的实践中去,把学生最熟悉、最感性的知识作为突破口,把地理概念、规律、原理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经历相融合,形成一个三维的知识框架,从而提高地理知识的饱和度,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价值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陈海霞.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20,10:16-18.
[2]吴鹏. 汲生活之源,绽课堂之花——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21,73:125.
[3]赵江峰.浅析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J].读写算,2021,54(48):194.
[4]陈江.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与实践反思[J].中学课程资源,2020,10:16,18.
[5]朱文亞.实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20,12:142.
[6]邓艳娇. 浅谈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 高考,2019(8).
[7]贾雪梅.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谈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 考试周刊,202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