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促使学生学习动机转变研究文献综述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郝超君

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 山西 吕梁 03300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在体制上,要健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并把它要贯穿到义务教育、高中以及大学这条教育纵轴上,《意见》特别指出,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融合教育评价、督导检查和支持保障制度[1],《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地位[2],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本文结合硕博论文,对概念内涵,研究案例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接下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一、概念内涵

在本次研究中,有“评价”和“学习动机”两个主要关键词。接下来分别对这两个关键词进行阐述。

(一)评价

评价这个词源于拉丁语assidere”,它的意思是“和某人坐在一起”[3]。课堂评价专家阿什认为,评价是指收集、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决定的过程。评价不仅仅包括实施管理,给学生的纸笔考试评分和定级,评价从最真实和广泛的意义上讲,还包括教师在教室中所收集的所有信息:有助于他们了解学生的信息,监督教学进展的信息,创设一种有效的课堂文化信息,以及收集、处理、 解释这些信息的各种手段和途径[4]。沈玉顺认为课堂评价是指教师为了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开展的对学生学习信息的采集、分析和利用活动[5]

(二)学习动机

对于动机的定义众说纷纭,戴维迈尔[6]斯认为动机是指向某个目标的需求或欲望的一种刺激行为。动机是以外在行为作为表现形式的内部心理过程,行为的产生依赖于动机的激发与指引。皮连生[7]指出学习动机其本质上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机制,它不仅引导学习活动指向一定目标,而且还能引发并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故而学习动机不仅能激活学生的学习,还能为其学习指明方向,同时,还可以强化与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

近年来众多的研究者把动机引入到教育领域研究动机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而有了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学习动机是动机的具体运用。霍斯顿把学习动机定义为“在我们自身调节的作用下,个体的内在需要与学习行为的外在诱因相融合,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8]。沃尔福克(A.E.Woolfolk,2001)将学习动机定义为“探索学习活动的积极方面,并极力从这些活动中得到收获的趋势”[9]Robert E.Slavin认为学习动机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起到激励和指引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一种直接内部推动力[1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能够激励学生的某种行为朝着某一方向持续发展,进而达到某种预期。

二、分类

(一)评价

1.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进行,还可以叫做配置性评价或者安置性评价,主要是为了诊断问题、原因的。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一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主要是为了评定等级成绩的,与形成性评价相比较,更加关注测验的信度效度。

2.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性评价

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突出表现为没有固定的标准。

(2)绝对性评价

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常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

(3)个体内差异评价

这种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总之,强调自己跟自己比较。

(二)学习动机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照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人们对事物本身感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由外部诱因所引发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因素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种学习动机的产生是由于外在对主体的吸引而使主体的心理发生了对事物的渴望,而这种渴望最终又转化为了实践。

2.按照动机行为和目标的远近关系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所谓远景性动机是指动机行为与长远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远景目标可分解为许多近景目标,近景目标要服从远景目标,体现远景目标。

三、研究、展望

教师有效的运用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评价策略的实施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属于外部动机,当然,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仅有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之分,教师实施的教学策略也不仅仅只包含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适时使用小组评价、生生评价、教师评价等多元评价方法,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励,促使学生学习动机的转变,进而促使学生的全面转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D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7-09/24/content_5227267.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

[3] Satterly, D..Assessment in school [M] .New York:Basil Blackwell Ltd, 1989:1

[4] Airasian, P.,徐士强等译.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9

[5]沈玉顺编著.课堂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6] 戴维迈尔斯.心理学精要(第五版)[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7]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8]霍斯顿.动机心理学[M],大连: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12.

[9] A.E.Woolfolk. Edueational Psyehology.2001:402.

[10]Robert E.Slavin.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004:2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