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立法背景下职业学校家校共育的内涵价值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家庭教育法、职业学校、家校共育
正文
课题项目:第三期苏州市德育特色学校专项课题,名称:家庭教育立法背景下职业学校家校共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Szzjdylx202107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正处于一个充满着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单一的,封闭的传统教育体系逐渐被多元的、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所代替。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再不能把教育理解为单一的学校教育,应把教育理解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家庭教育立法背景下,学校有义务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庭教育促进法》已于2022年1月1日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第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第三十九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工作计划,作为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第四十一条 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根据家长的需求,邀请有关人员传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第四十二条 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提供支持。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立法新背景下学校有义务,有责任为家庭教育指导提供更大的支持与更好的服务。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1.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日常的言谈举止、做事态度、对人的礼仪习惯、自身的人格修养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一个好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学生三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教育他的行为规范,学会求知,但也无法陪伴其一生,也不可能经常在其身边教育引导。对比之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远远大于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教育界常说的“5+2=0”理论,指的就是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如果2天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那么学生的教育始终在原地打转,甚至会越来越差,揭示的就是这个现象。国家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成果,还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2.学校教育的成功,源于家庭教育的良好基础
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和协调,可以促进家校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平台,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合力教育。建立家校沟通目标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家庭和学校在育人方面的“思想一致”和“行动一致”。
要想让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达成一致性,那么家校之间需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互动沟通。一方面,召开家长会,学校要把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向家长明确,取得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教师的教育方式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也要把自己对子女的期望、育人方法的采用向学校表明,求同存异,各取所长,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的今天,在沟通方式上,既要弘扬传统的家校沟通方法,又要与时俱进地丰富沟通平台,利用好QQ、微信等网络平台,让家校沟通更方便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由此可见,家庭和学校之间只有在教育方面达成一致性,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好的思想基础,才能真正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家校共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有一位教育名家这样说过:“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几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都离不开家庭教育与之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启蒙、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长的道德观念、思想认识、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
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长的观念各不相同,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因此,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让家长全方位的关注孩子的成长,让学生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教育带来的欢乐。如此,家校共育便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目前职业学校家校共育的困境
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职业学校家校共育比起中小学,存在着更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有利于开展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职业学校的家长普遍文化层次不高,大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缺乏认识,缺乏对孩子成长的理性认识,没意识、没能力或不乐于参加家校共育的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大部分职校生的家长忙于生计,支持家校共育工作的精力有限,更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养成了孩子自由、懒散、自觉性较差等特点。其次,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单亲家庭学生占在校生比例越来越高,因家庭结构不完善,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或者不足。从而身上呈现出十分突出的问题:自卑感强、嫉妒心重、持久力差、攻击行为强,亲和力差等,甚至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却很难被家长及时发现、纠正。第三,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教育问题认识有误差。很多父母花大把的钱给自己和孩子买昂贵的外在物品,却舍不得花钱买一本家庭教育的日常书籍。第四、对于孩子教育的责任主体不清晰。一些家长认为,只要是教育,责任主体就理所当然在学校。《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应当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五、家庭教育立法背景下,职业学校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推动家校共育新局面
《家庭教育促进法》建议家长们要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积极参加学校提供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父母双方要相互配合,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根据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父母们在学校家庭教育的指导下,更好地引导孩子,这样一来,使孩子不仅在校教育得好,在家同样教育得好,这样孩子的成长才会是健康的、向上的,成长的道路才会是宽广的、多彩的。
平时学校为了加强家校沟通,提升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组织开展了很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设立“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长课堂”等,另外通过设计校、系、班级不同层面的主题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使家校双方联系的渠道更畅通,使得家庭教育更有时效性、针对性、对学生的目标要求更加一致。
始终记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学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一个共同教育目标展开,即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如果各自为政、相互脱离,必然导致教育的缺失。良好的学校教育,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家校紧密结合,才能使孩子的教育更上一层楼,促进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柴江.家校合作的本质属性、困境根源与破解思路[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
[2]杨严.浅谈职业学校由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职业,2019(33):37-38.
[3]丁德云.实施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探究[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1,(5).9-10
[4]赵宇平.融入家庭氛围推进家校共育[J].中小学班主任,2022(9):46-47.
[5]杨婷.家校共育视角下的中职教育[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2(1):27-30.
[6]张小丽.推进家校共育助力学生成长[J]. 甘肃教育,2022(9):49-52.
[7] 张笑予.祁占勇,穆敏娟.新时代家长学校治理的价值意蕴与实践逻辑[J].当代教育科学.2021,(10).
[8]傅国亮.新时代家校共育的再认识[J]. 中华家教,2021(1):31-36.
[9]张璐.我国家庭教育立法的若干思考C.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0,(6)
[10]和学新.李慧慧《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背景下家校合作研究的进路与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3,15(3)
[11]郁琴芳.Web2.0环境下家校合作的新趋势与新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9. [12]陶维军,祁强.家校协同育人的价值指向与路径创新[J].中国教师.2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