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班主任班级管理措施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
正文
一、高中语文班主任德育渗透工作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崇高情感。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比如,在《沁园春・长沙》这篇文章中,学生可以体会到我们国家毛泽东主席的博大精深,也可以体会到我们国家的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才之多,人才之多。进而提升自己的国家信仰感,让自己对自己的国家有更多的热爱。
(二)培养实际操作技能。语言知识无处不在,如果你仔细去看,你会发现语言无处不在。语文教育是让学生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进行良好合作的基础,而班主任也可以通过运用生活实际来开展德育渗透工作[1]。比如在五一节进行大清扫,增强了同学们的劳动意识;在植树节期间,向同学们灌输环保意识。
二、高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生学习压力相对突出。对于高中生来说,高考是最重要的一次,也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一步。所以,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比较关心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真实表现,这给广大的高中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在学业和生活都比较压抑的时候,高中生们会对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会比较关注,他们对道德教育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抗拒。与此同时,这也给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和道德教育渗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因此,他们必须要引起高中班主任的高度关注[2]。
(二)班主任与学生间交流较少。对于各项现实的常态化班级管理工作来说,高中班主任与本班学生之间真实的交流与沟通,将会直接地对班级管理工作在管理效能方面的真实表现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高中班主任必须与高中生维持比较经常的、有效的交流与沟通,才能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行维护[1]。目前,一些中学的班主任对此还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重视,还在沿用着传统的“训诫”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工作。如果没有跟同学们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那么,中学的班主任所能达到的班级管理成效,也就只是一个比较欠缺的初步阶段。
(三)班级管理方式单一且落后。在各项常态化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中学班主任所选择的管理理念及方式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对此进行重视,对自己已有的班级管理理念及方法进行检讨,从而进行创造性地对其进行优化和调整。但目前,一些中学的班主任没有充分认识到班级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重要作用,导致他们趋向于使用一种过时和简单的思想方法,从而严重地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高中语文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语文课程内容,构建德育教学情境。高中语文在开展德育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古代与现代的杰出作品及诗歌。在他们的创作中,不仅凝结着中国人的优秀传统道德,而且蕴涵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它们都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优秀教育资源。因此,在课堂实践教学时,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课程内容中的道德元素,可以结合文章的特征,将道德教育融合进去,为学生创设道德教学的情景,并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道德教学的熏陶,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在授课人教版高中一门语言必修二《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先让同学说出自己的理想,并给同学们放映几部有关追求理想、成就理想的优秀典型的感人影片,以此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同学们体会到理想的珍贵与力量,进而引导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理解,使同学们在课堂上获得灵感与灵感。
(二)探究文章背景,提高学生德育素质。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教师可从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入手,让学生对文本内容中作者创作时的情绪有所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到作家创作时所展现出来的精神,从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3]。比如,教授《赤壁赋》,首先可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然后将其与当前阶段的道德教育内容进行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制定出一个适合于当前阶段的道德教育的教育目的。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旨在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当遇到困境时,不能逃跑,要有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赤壁赋》为苏轼所作,此词为苏轼流放期间所作,故可由教学内容引出。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对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和情绪的波动变化进行深入理解,进而激发学生去考虑,假如把自己放在自己的位置上,会如何想。在课堂上,由于授课的时间有限,老师不一定能够给同学们提供完整的文本信息。每一篇论文所要传达的理念都会有一些差别,所以,老师应该为学生建立一个合适的道德教育目标,并以目前阶段的学生现实状况为基础,为他们提供一个有针对性的背景信息。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探讨分析时,能够准确地把握其核心要点,从而提升其道德素养。
(三)与班级其他科目教师多沟通。很多人都认为,管好一个学生的班级,是班主任的职责,跟别的学科的老师关系不大。但事实并非如此,每一位老师都必须对本班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中心,但又需要其他学科老师的配合,也是对学生进行管理的主体。班主任要积极地与各门课程的老师们进行交流,对班里的同学们的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状况,在高中的时候,很多同学的偏科比较严重,这时就要注意与有关课程的老师们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真实状况,讨论怎样帮助他们把这门课程给补课,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因素,到底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原因,或者是因为别的什么。这是国家的规矩。既然是一个班级,那肯定是有自己的规矩的。班主任要将自己的班规传达给各学科的老师,老师们要相互学习,相互学习,这样才能起到有效的班级管理的作用。对于课堂上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好的,坏的,都要毫不隐瞒的告诉各学科的老师,让老师知道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同学的进步,老师可以给予称赞和鼓励,这要比班主任的鼓励效果要好得多。只有通过老师间的有效沟通,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在老师和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班主任老师的教学管理工作也会更加顺利[4]。比如,在班上,成绩一般的学生,是偏科的主体,这就要求班主任与各学科老师交流,对其进行分析。在某些学科上,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因为他们不能在某一学科上出现偏科现象,因为人是要向多个方向发展的,所以要想获得一个好的整体成绩,就必须要在某一学科上出现严重的偏科现象,这样才会让他们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均衡的发展。就算是这门课学的很好,但是综合分数并不会提高。对该学科的优秀表现给予认可,对分数低的学科进行查漏补缺,并及时赶上,这样就不会被掉队。在内心深处,学生感觉自己被老师肯定了,感觉自己受到了老师的重要,这样他们就会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对这门学科进行重点的学习。老师要与个别的学生展开有效的交流,如果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形,比如要占据其它学科的上课时间,则要由班主任来积极地在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与协调,既不会影响老师的教学,也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只有全体老师都能从共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好地进行。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双减”的实施,使高中阶段的学业负担有所缓解,但仍有可能影响到高中阶段的考试成绩。高考,这是高中阶段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重担。在班级的经营工作中,班主任必须重视同学们的精神状况,对同学们展开正面的指导,让同学们能够及时地缓解自己的精神紧张与问题,让同学们拥有一种乐观、乐观、乐观的心态与人生态度,从而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成长。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们才会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减少了课业负担,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与自由,也给教师与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与教学工作带来了方便。每一个同学的精神状态都不相同,因此,在班级的经营中,教师要对同学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同学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有目标的精神卫生教育。班主任可以从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嘴里,了解到他们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或者是查阅他们的档案,从而知道他们在成长中的心理变化,防止他们走错路。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注意对学生的观察,特别是课堂表现、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方面,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在下课之后,班主任要跟同学们进行更多的沟通,还可以用家访或微信的方法,向同学们了解同学们在家里的具体情况,从而对同学们展开更多、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做为同学们的楷模,班主任要树立起一个正面、开朗的自我形象,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用自己的外部形象和个人魅力来感染同学,让同学们感受到更多的正面能量。在班级中,要多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先进人物或者是感动的故事,让同学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起自己的楷模,让同学们在榜样精神的影响下,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同时,班主任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与共享性,在班级平台上设立一个心理健康咨询模块,并定期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让同学们通过匿名留言的形式,将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所遭遇的困惑与困难告诉同学们,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理辅导,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保障同学们的个人隐私,还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处理好他们的心理问题。
(五)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凝结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是我们国家发展壮大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我们国家发展壮大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在课堂上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在增强语文的人文性的前提下,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进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5]。当前,一些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可以对一个具体领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从中总结和归纳出具有一定深度的结论。因此,老师们可以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素,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实践,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认同和热爱,从而使同学们有一种继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如《故都的秋》中的《过节和观灯》,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审视传统节日,探索与传统节日、神话故事、节日文化等相关的文化现象。又例如,在《北京的四合院》这门课结束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去做一些雕塑和古典建筑方面的实习,然后让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的材料,写一些调研的文章,然后去做一些展览。又例如,在教授完《故乡的婚礼》之后,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去搜集和整理自己国家的婚姻习俗和习俗,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讨,运用历史事实,证明自己的看法,并与老师、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加深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这就引发了诸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继承与创新”这样的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创造的理解,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与语言教学的融合与发展。
四、结束语
因此,要想持续地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就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教学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要想有效地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必须要有班主任、学生和家长三方的合作。班主任可以利用与家长的沟通,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加强赏识教育,来提高高中语文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萌.提高高中班主任管理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1(05):7-8.
[2] 曹富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9(03):267.
[3] 杨博雅.如何提高中学语文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8(30):138-139.
[4] 陈玮琳.高中班主任家校沟通:现实问题与优化策略[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1,41(1):155-158.
[5] 张德.试论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33):7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