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困境与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困境与路径
正文
基金项目:2023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一般项目“数字党建高质量推进乡村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3ZYB29)
引 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和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基层党建在引领乡村治理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与挑战。所以,我们要在进行乡村治理过程中,要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充分分会基层党组织的全面引领作用。并不断优化创新引领路径与策略,才能进一步落实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水平。
一、基层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性
乡村治理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环节,而基层党建作为党的一项基本任务,对于乡村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首先,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起到了组织架构和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决策执行的核心力量,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例如,基层党组织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乡村发展需要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基层党组织还能够协调各类资源,解决乡村治理中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其次,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中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基层党组织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引导农村群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社会秩序[1]。同时,基层党组织还能够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乡村居民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如健康体检、文化娱乐等,提高乡村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此外,基层党组织还能够促进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二、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困境
(一)城乡整体发展的制约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差距。城市通常拥有更好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资源以及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农村地区则缺乏这些条件,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日常需求。这种差距导致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平衡,也给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其次,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资源供给相对较少。由于资金、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农村地区很难实现同城化发展。这使得农村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治理、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
(二)基层党建职能定位不清
基层党建职能定位不清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目标不明确: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应该承担哪些具体责任和任务,缺乏明确的指导和目标。这导致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模糊性和难以量化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往往缺乏清晰的工作思路和长远的发展规划,无法有效地引领乡村治理。第二,职责重复和交叉:在农村地区,除了党组织外,还存在其他行政、社会组织等多种力量进行乡村治理工作。然而,由于职能边界不明确,基层党组织与其他机构之间职责重复和交叉的情况比较普遍[2]。这使得基层党建工作效果不显著,也影响了整体治理效率。
(三)组织力量与服务意识薄弱
在许多农村地区,党组织的组织力量较弱,特别是一些偏远贫困地区。这可能是由于基层党组织成员数量不足、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干部培训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缺乏足够的组织力量会影响党组织的工作效能和实施各项党建任务的能力。其次,一些基层党组织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这表现为对群众需求的了解不深入、对群众利益的关注不足、对民生问题的反应不及时等。当党组织不能真正为基层群众提供有效的服务时,很难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第三,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政府政策宣传和落实方面面临困难。一方面,党组织可能没有足够的宣传力量和手段,无法将政策及时有效地传达给群众;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党组织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或滞后。
(四)基层党建法治意识不强
一些基层党组织成员对法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相对较低。他们可能缺乏对法律法规的基本认知,以及对法律政策的正确理解。这导致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准确把握法律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方法,容易出现违法行为或法律风险。其次,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执法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可能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无法有效地执行法律规定,处理纠纷,维护社会秩序。这将直接影响到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社会稳定性。一些基层党组织在推进法制宣传方面存在不足。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法制宣传资源和手段,无法将法律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基层群众。缺乏对法律的正确理解和意识形态,容易导致基层干部和群众产生违法行为,影响社会秩序和稳定。
三、解决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策略
(一)加强基层党建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基层党建队伍建设的目标,第一,要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加强培训、选派优秀干部等方式,提高党员干部的业务水平、理论素养、道德品质等。第二,不断优化队伍结构。通过合理配置各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确保队伍结构合理、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通过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基层党建队伍建设目标之后,还要通过有效的实施方法进行落实。第一,加强培训教育。通过组织全面系统的培训,包括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技能提升等,提高党员干部的专业素质和执政能力。 第二,要不断优化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制度,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和具备专业背景的人才,确保队伍的结构合理与功能齐全。 第三,要加强监督考核。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严格对党员干部的责任追究和考核评价,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和纪律性。 第四,提供良好待遇和激励措施[4]。为党员干部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晋升机会和荣誉表彰,激发其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二)健全科学合理的乡村治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多元参与机制:在乡村治理中,应该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社会组织、企业、专家学者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可以建立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村民理事会等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民主决策和自治管理。其次,要加强法治保障:科学合理的乡村治理体系必须以法治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并加强执法监督。通过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农民权益保护、农村产权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乡村治理的规范化、有序化。而且,要借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建立乡村治理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系统化管理。通过建设数字农业、智慧农村等项目,提高农村生产经营和服务管理的效率,促进乡村治理的科学化。另外,要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完善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和权力,推动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能力化的乡村治理干部,提升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能力水平。最后,为了保障乡村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增加对乡村治理的资金支持。
(三)建立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
在传统的乡村治理中,信息流通不畅、沟通渠道缺乏,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而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各部门、乡村组织、村民都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相关信息,相互沟通和协同工作,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信息的滞后和断层。首先,要整合资源和信息。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可以整合各种相关资源和信息,包括政策法规、经验案例、技术指导等。通过收集、整理和发布这些信息,提供给基层党组织和乡村治理干部使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乡村治理的挑战。第二,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可以为基层党组织和乡村治理干部提供决策支持工具。通过数据分析、模型预测等方法,平台可以帮助其进行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制定有效的发展计划和政策措施,提高治理效能[5]。第三,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可以成为基层党组织和乡村治理干部之间沟通和协作的桥梁。平台可以提供在线会议、讨论区、消息推送等功能,促进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加强团队合作和协同工作,提高乡村治理的整体效果。
(四)加强社会参与,激发居民自治热情
加强社会参与和激发居民自治热情是解决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重要策略。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党组织作为核心,应该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居民参与,并激发他们的自治意识和动力。首先,要提高社会参与水平。社会参与是推动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可以有效增强治理的合法性、公正性和透明度。政府和党组织应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乡村治理的认识和参与意愿。通过开设议事平台、设立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其次,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些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居民开展各种自治活动,如文化娱乐、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等,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自治意识。同时,社区组织也可以成为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桥梁,促进信息的流通和沟通[6]。第三,建立便捷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建立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提供各类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这样可以方便居民了解乡村发展动态、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并参与到决策和监督中来。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应用程序,让居民直接参与问题的解决和意见的反馈,提高居民自治的效果和参与度。第四,要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社会参与和激发居民自治热情需要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支持。党组织应该组织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组织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通过培训和教育,帮助居民理解自身权利和责任,提高自治的实践能力。
(五)加强基层党建的法治与服务意识
基层党组织应当牢固树立守法意识,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法制观念。此外,还要推动基层党组织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工作,争取更多与乡村治理相关的法律支持。其次,基层党组织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关注民生问题,提供优质的服务。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并提出群众的诉求和意见建议,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改善基层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第三,基层党组织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使党员干部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吸引乡村治理干部人才
第一,建立健全乡村治理干部选拔机制,注重人才的激励和选拔。通过广泛宣传、招聘公开、竞争评比等方式,挑选出具有优秀品质、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加入乡村治理队伍。同时,要重视对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以保持乡村治理队伍的更新和活力。第二,为吸引乡村治理干部人才,应提供与其职责和工作量相匹配的薪酬待遇,并给予合理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机会。此外,还应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包括医疗保险、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等,以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第三,组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活动,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课程,提升乡村治理干部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领导能力、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等方面,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适应乡村治理的需要。
在当前社会的复杂环境下,基层党组织应积极适应新形势,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组织力和服务能力,真正成为联系党员群众的纽带和坚强后盾。同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保障,为基层党组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通过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曼,吴欣凯,张卿,等.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J].民风, 2023(2):0039-0041.
[2] 燕玉娜.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基于浙江湖州的乡村治理实践分析[J].锋绘, 2019(7):1.
[3] 刘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与思考[J].新长征, 2020, 000(005):P.44-44.
[4] 李湘丹.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探索与思考——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J].新丝路, 2021, 000(011):P.1-2.
[5] 史海燕.党建引领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基础,困境与路径[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22(1):7.
[6] 胡艳霞.乡村振兴战略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J].农村科学实验, 2022(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