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细华

江西省余干县东塘中心小学335100

摘要

数学是一门极具逻辑性及思维性的学科,在对同一道题目的解决中存在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十分灵活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环节要学会打开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个方面思考,而不是只会运用单一的方法解题。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多样化的解题能力更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并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予以落实。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学习方法;问题驱动;项目化学习

正文


1问,在课堂中设问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发散思维能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更为灵活且多样化地解决问题。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就是让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设置设问环节让学生更为深入地思考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题目案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观念并借助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相关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更为多样化的解决问题路径。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例子给学生设置题目,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性很强的学科,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相关联的。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道题目:有两辆大卡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出发,五小时之后在约定地点相遇,其中一辆大卡车的速度是65千米每小时,另一辆大卡车的速度是35千米每小时,问:那么A地和B地之间的距离大概是多少千米?教师给学生展示完问题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何更为灵活且多样性地解答这道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深入研讨,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经过讨论之后得到了以下解题方法,第一种是65×5+35×5=500(km),第二种是(65+35)×5=500(km),第三种是利用方程式的方法,解:设A、B两地相距x千米,得x÷5=65+35,x=500,这三种方法都能够得到正确答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解题方式进行创新,从而也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题目进行解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三种解题方式中选出最为简洁的方式,让学生在之后的考试中遇到相关题型也能够熟练运用,从而将教学落实在实际过程中,切实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2探究,在教学中创新让学生充满探究力

教师应该尝试在课堂中运用更为多样化的教学路径,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多样化的解题思维,不同的教学方式带来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法”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以及学会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了解教学目标之后教师要针对目标展开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给学生展示榨油机榨油的画面,并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榨油过程,先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便可引入相关题目:五十克油菜籽可以榨出15千克的菜籽油,那么按照这样的比例,五吨的油菜籽可以榨出多少千克的菜籽油呢?然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对这道问题进行思考,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要采用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多媒体教学工具作为当下课堂中重要的教学方式,以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更为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此题目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小数乘法问题,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3思,在合作中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当下数学课堂中解题能力教学不佳的一大原因在于学生怯于表达,虽然对题目也有思考但是不愿意主动和班级同学以及教师分享自己的看法。针对此情况,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堂中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提升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合作中交流灵感,从而迸发出更多的解题思路。教师要鼓励班级内的学生勇敢地表达自身的看法,并给予学生积极的回应。比如,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给小组成员提供一道应用题目:假如小刘与小李在工厂中共同制作一批零件,现已知小刘和小李各自单独完成一个零件所需的时间以及两人在合作完成时小刘比小李多做的零件数量,求这批零件的总数是多少?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就这些已知条件展开头脑风暴,积极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将两人的工作量设为单位1,利用分数方面的知识解答。另外,还有学生提出可以通过小刘和小李的工作量之比利用分数加减法的知识解答。教师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研讨,一方面能够改善传统课堂中教师单方面输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并且通过小组合作也能够让学生在讨论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解题能力,发散思维,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4研,在数学学习中培养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作为数学思想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剖析问题的根本所在。转化思想,顾名思义就是在做题过程中遇到一个未解决的问题时,通过恰当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可以用已知的理论知识解决的一个数学思想。

通过转化思想,可以将那些不熟悉、复杂晦涩的问题转化为可以理解、简单、模式化的问题,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多样化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转化思想作为一种十分高效的数学方法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做题过程进行实践。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运用转化思想能够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创新思维以及面对问题时的逻辑思维理念。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素质提升以及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融入转化思想的培养途径,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并深入剖析数学公式及元素之间的联系与规律,找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从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这些知识点的特点进行转化思想的培养,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思想分析题目,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点对数学题目进行解答,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不断地运用新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时,也能够迅速联想到已知的理论知识,举一反三,运用更便捷的方式解决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做题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应用转化思想夯实自身的数学学科核心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目标不断改革的当下,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多样化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改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课堂,从而让学生融入课堂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多样化的解决问题能力。以“问、究、思、研”四步骤,从教学方法到学习方法,以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升学生多样化解题的能力,教师提升专业素养,贴合学生实际。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科学评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党锁宁.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2(07):42-44.

[2]安育春.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分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2(07):95-9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