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径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融合
正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德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符合现阶段开展德育活动的需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德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用寓言故事启发学生。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在教学情境中渗透德育,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深化德育。小学语文教师应对语文教学展开有效的延伸,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比较强,因此在语言与文字层面都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字,让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探索。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语文教学仅仅停留于文字、语言的层面,没有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资源,这导致语文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其德育功效,学生无法得到德育知识的深层次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养的成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到最基础的知识,而且要得到综合能力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整合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让学生在德育资源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品格,不仅能拥有良好的知识技能,而且能拥有高品质与良好的道德素养,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教育的特性。德育教育中经常包含孝亲敬长、热爱学习、立志成才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而类似的例子都可以在语文教材中找到原型,这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得到道德素养的培养,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学生在道德品质的推动下会更加刻苦、努力、勤奋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结合德育教育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在教学中以德育小故事激励学生,营造活跃课堂氛围,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二、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寻找教材中的德育契机,开展无痕式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都是内涵深厚、文笔优美的,其中包含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表现对祖国热爱之情的诗篇,也有弘扬传统文化,描述劳动人民辛勤工作的课文,这些课文都包含着满满的人文色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很容易受到文章之中情感的激励和感染,真实地感受到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并崇尚生活中的真、善、美,这对于教师开展德育教育是极好的契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要通过空洞、枯燥的大道理进行灌输式教学。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对于枯燥的大道理非常反感,甚至抱有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开展无痕式的德育渗透,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德育价值及人文色彩。比如在学习《三亚落日》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想象、朗读,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内化、积累,同时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让学生从感性与理性两方面感悟三亚落日之美,学生会认识到大自然的美与祖国的美。
(二)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融入德育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时,一定要深入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将德育更好地融入语文教学课堂中。如今,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依据不仅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结合了德、智、体、美、劳教育的需求。教材内容由以往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向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对德育的实施。
例如,在讲解《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课文的德育价值。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详细介绍西沙群岛美丽景色背后的故事,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最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探究。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学习到一定的地理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实践和学习中能更加自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了解学生的行为特点与心理特点,并制定科学的德育教育目标,有效地融合语文教育与德育教育。教师在平时也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他们对教师也有依赖感,教师在平时要注重一言一行,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平易近人,积极开朗,有责任、有担当,在教师的良好影响下,班级会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与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参与到德育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三、结语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过于注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积极革新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准确把握时机,渗透德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卫青,李建鹏.小学语文与德育教育的渗透融合途径[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0).
[2]陈德根.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J].幸福生活指南 ,20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