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蒋全波

铅山县第二中学 334500

摘要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训练活动,发现学生擅长的体育项目,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就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推动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体育;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

初中是学生养成体育训练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初中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体育兴趣,并提高自身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育对学生的影响是较大的,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还可以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而初中生的体育技能不同,其运动需求、运动兴趣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如果不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案,学生的学习需求就会得不到满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有所下降。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学习体育游戏、体育教学情境创设、体育素质拓展训练项目设计等教学内容,并设计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体育教案。因此,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初中体育教学的实施方案,并要求学生认真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发展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

一、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特征

1.统一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质教育和竞技体育的观念在人们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了,这就导致人们对教学的认知过于局限,过分强调体质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更加注重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強调体制教育和体育文化内涵的统一,并对体育教学理论进行了拓展和延伸,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更加重视体育实践,强调体育锻炼的健康性,并对体育课程内容、课程方法和课程目标进行整合,有效实现了初中体育教学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的高度统一。

2.多样性

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更加关于学生的地区差和个体差异,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从体育课程中受益,教师根据不同地区学生间的差异,针对性的对体育课程内容和和课程目标进行选择,采用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媒介,及时更新体育教育信息,并以自身的工作经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健康培养计划,开展具有趣味性和科学性的多样化文化体育活动,开创了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的新局面。

二、新课标对初中体育教师的要求

1.明确自身职责

初中体育教材对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材为基础,及时向学生进行答疑解惑。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学目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思维活跃、身体健康。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时刻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体育教学中要和其他基础学科教学一样,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重视以身示范

基于新课标的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做到以身示范,突出重点,并确保自己的示范动作标准规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体育教学要重视求同存异、集思广益,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1.初中体育教师教学方案老旧

初中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时,对学生的学习爱好认识不清,很难指导学生参与更高效率的体育学习活动。比如,教师在教学排球时,会有意识地纠正学生错误的体育运动动作,却没有因人而异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育训练方案。同时,教师在设计体育实践教学目标时,没有制定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方案,只是按照教学要求为学生设计了必需的体育训练方案,却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没有考虑学生的体育学习基础,实现差异化教学。

2.初中体育教师自身创新教学水平有限

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运动技巧,还要让学生在参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提高体育技能。而教师本身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足,会直接影响其发挥教学引导作用。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教师就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教师如果重视初中体育教学过程,就会向学生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就会有所增加。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并借助现有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体育潜力,就会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综合品质。但是,教师教学方案较为传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教学培训和教学研究中提高自身认识,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仔细思考如何构建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发展体育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初中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体育训练潜能。

、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策略

初中是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它对学生体育思想的转化、体育技能的提升都十分关键。体育教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教师不仅应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学会如何有效地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1]

1.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习惯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告别过去灌输式的体育教学方式,积极采取贴合生活实际的体育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部分初中体育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中考成绩,取消学生的体育课程,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其他学科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影响较大。教师应该积极寻求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对体育学习的激情。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环境中的实际内容来设计体育教学过程。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看法,并让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的体育训练项目中提升体育技巧。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身边人的体育锻炼方式,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日常的晨练过程中去。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性体育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身边的体育训练资源发展自身体育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平时的训练方式,比如晨跑、夜走、健身房训练、干农活等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订假期体育训练计划,并陪伴父母进行晨跑、夜走等体育活动。学生在实际的体育训练过程中不仅发展了自身的体育技能,还建立了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2.结合体育教材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师要想做好教学工作,就必须从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出发,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并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科研实力。初中体育教师不只是体育的教学引导者,还应该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注意体育教学的难度,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知识。教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更新自己的体育知识库,从而与初中生实现无障碍的高效沟通,并与学生分享体育锻炼的优点。教师应该积极研究和学习体育文化和体育历史,并用自己的热爱带动更多的初中教师走近学生,体会教学带给自己的深厚影响[2]。同时,教师应该建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在教学工作开展时,不再只是思考如何教好学生,而是要用朋友的角色去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困难点,并找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教育。在平时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体育训练的快乐。教师要转变之前灌输知识的想法,要让学生自主探究体育活动,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认识体育知识结构,从而建立与知识的桥梁。

3.开展体育游戏,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初中生建立游戏规则意识,并让初中生在体育游戏中提高体育技能。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初中生在不同类型的体育游戏中的表现,进而发现并发展初中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初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同年龄段的初中生对体育游戏的认识不同,教师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应该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游戏环节,让初中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发挥個人主观能动性,提高初中生的反应能力和体育技能。比如,教师可以学习如何运用游戏创作元素来设计抱球跑的体育游戏。教师可以先组织缉私行动,让初中生在规定的场地、时间内,双方队员持球投向对方场地,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初中生思考滚球、拍球、传球的意义。教师要明确体育游戏的目的,培养学生对球类运动的熟悉感,并让学生学会判断和堵截球,在相互合作与交往的过程中体验身心愉悦的感觉,在奔跑中改善学生的灵敏性。教师让初中生谈谈自己对球类运动的印象,并让初中生观看球类游戏的PPT课件,分析球类运动的特点以及球类运动的动作细节。初中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会主动思考如何与同学进行球的传送合作,并理解运动过程中换球的技巧和要点,为后期参与抱球的集体练习、分组练习提供比赛思路。学生在篮球游戏中,掌握了如何让球跳起来,且理解了球是可以滚动的,并掌握了运球的基本规则。初中生在抱球跑的实践阶段,可以分享自己的认识,并激发自身对球的学习兴趣,发展奔跑能力和协调性。教师在体育游戏设计过程中,也逐渐掌握了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进而提高了自身的教学兴趣。

4.结合室外训练体育活动,提高初中生的体育技能

初中教师应该结合室外训练体育活动来提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效率。初中生的体育技能不同,体育兴趣爱好不同,适应的室外训练体育活动也不同。初中生可以选择参与不同类型的室外训练体育活动,进而锻炼身体,提升自身的室外生存技能。室外训练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现有的室外训练活动帮助初中生发挥自身的体育潜力,通过让初中生参与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来认识体育训练技巧,并在活动参与过程中找到体育训练的乐趣。教师应该认真把握体育教学的实际,借助现有的教学工具,鼓励初中生参与到室外的活动训练过程中,让初中生的体育技能得到提高。教师应该借助本地的旅游景点,构建多样化的室外训练活动,让初中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下参与体育训练。教师如果想让初中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就应该积极寻求与初中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体育锻炼内容,帮助初中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3]。比如在“室外接力跑”“舍我其谁篮球比赛”的体育训练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分组,让初中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室外体育活动,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提前做好教学设计活动,并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场所来提高其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教师可以分别为初中生设计符合其体育训练所需的活动内容,以此来激发初中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舍我其谁篮球比赛”的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提高初中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让初中生分别选择适合自己的篮球训练角色,让初中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发展篮球训练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提高初中生体育技能的篮球活动内容,让初中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单手拍打篮球,并逐渐学会运球。初中生在参与类似的体育活动后,会逐渐建立对室外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自身的体育技能。

结语

新课标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参照新课标的实际要求,对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科学健康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丽萍. 新课标下初中学生体育教研活动的现状及改革措施[C]. //2020年中小学教育减负增效专题研讨会论文集. 2020:720-722.

[2] 倪辉. 体育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足球特长生体能训练实践研究[J]. 文理导航,2020(4):F0002-F0002.

[3] 何泳江. 人格心理学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 魅力中国,2020(31):244-24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