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舞蹈综合素质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学前教育;舞蹈;培养策略
正文
一、学前教育专业在舞蹈方面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一)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舞蹈教学中要学的相关知识包括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发展史、舞蹈基本功、基础芭蕾、古典身韵、民族舞、幼儿舞以及舞蹈创编等内容,涵盖教育观、儿童观以及教师观,还应增强职业道德规范、法律意识、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阅读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期间学生还应了解幼儿发育状况、个体差异以及幼儿心理知识。
(二)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涵盖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管理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实践能力主要指舞蹈教学中的教材选择、内容研究以及组织能力。为了提升学前舞蹈教学质量,应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组织方法以及管理政策,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动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坚定自身信念,对未来职业规划充满信心,努力争取达成职业规划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积极进取,明确自身责任,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在未来规划中融入社会责任相关内容,强化自身的教学动力。
(四)身心素质
身心素养是确保综合素养的前提,学前专业学生应当坚持锻炼,确保精力充沛,现代人生活压力较大,生活节奏较快,需要更强的抗压能力以及适应能力,这就需要保持身心健康。学生一方面要注重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锻炼,保障自身身体及精神的双重健康。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知识薄弱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的教师需要具备综合知识,不仅需要具备幼儿教育理念、心理疏导知识,还需要具备正向积极的教育观、儿童观以及教师观。现阶段院校中不少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综合知识掌握不足,只专注于自身专业课程,对于专业之外的实践课程内容则知之甚少。但是,现阶段人们对学前教育越发重视,需要幼儿教师具备更多综合知识,这就促使院校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二)身心素养亟待加强
由于互联网高速发展,一部分学生极少参与校内体育活动,除了身体上的亚健康之外,心理健康状况也不稳定,容易敏感、抑郁,对事对人的心理状态不够成熟,面对问题总是消极对待,长此以往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损害。部分学生没有健康的人际关系,交流能力较差,身心健康出现问题,很容易影响专业学习,降低了整体综合素养。
(三)专业能力不足,知识框架不完整
院校教学体系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也要与时俱进地发生变化,但部分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院校组织的培训工作也没有引起重视,难以掌握新型教学理念,对于学前教育中更加先进的教育技术、心理学、教学实践等知识极为匮乏,无法引导学生拓宽自身知识面,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下降,学习止步不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当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强化知识探索能力,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学前教育对于人才的要求。
(四)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综合素养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素质教育水平,还能够组建更加优秀的学前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对学生教育要求更加全面,其中包含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剖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学素质的策略
(一)规范课程比例,增加师范课程类型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中设置的舞蹈课程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授课框架都不够完善,一般舞蹈课程仅限于大一每周两节舞蹈课,其涵盖内容较多,课堂时间内无法进行全面教学,部分舞蹈课程仅仅关注动作学习,忽略了舞蹈内容设计、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活动内容,这就导致舞蹈课程存在严重的重要内容占比较低现象,无法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体系。
1.确保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学前教育专业针对基础教育预备师资的培训有明确要求,要在创新基础上提升改革力度,构建完善的教育结构。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进行的,各院校都要更加注重教学内容以及课堂的组织设计。其中,对于舞蹈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改革中不仅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舞蹈专业知识,还要求其提升专业水平,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专业特殊性,借助素质教育模式提升学生舞蹈专业素养。
2.设置更为合理的舞蹈教学课程
舞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已被纳入专业课程范畴,对于这类基础课程要倍加重视,不仅要增加课时,还应当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将教育类课程内容融入舞蹈课教学之中,借此弘扬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特色。在提升基础课与专业课比重的基础上,为了提升舞蹈专业教学效果,还需要融入相关的选修课,通过选修课程丰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向学生普及舞蹈发展背景、舞蹈受伤养护、舞蹈课程安全等相关内容,将专业课、基础课与选修课结合起来,丰富课程内容,帮助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课程内容,逐步建立综合性教学体系,鼓励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基础上掌握更多相关知识内容。与此同时,要注意授课过程中教学内容要实事求是,以广博且精确的内容传授为出发点,确保素质教学理念贯彻始终。
3.充实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包含芭蕾舞基础、民族舞、幼儿舞蹈等各类舞蹈课程,同时涵盖中外舞蹈发展史、人体结构学、舞蹈鉴赏以及舞蹈教学方法等课程内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主要是将教育理论、教育技巧以及教育综合实践相结合。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互动以及指导学生演示内容,能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舞蹈教学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更新教学方法,以实践教学完成舞蹈教学辅助,可以提升学生对舞蹈教学的积极性。在自我教学方面,要巩固学生实践成果,面向当前学习进度和质量进行反思与总结,确保学生的舞蹈能力与教学能力协同增长,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
4.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既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也要重视学生舞蹈教学相关能力的培养,如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性较强的能力,各类能力的培养既要存在共性,又要兼顾学生个性,教师应当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以往以记忆组合的舞蹈考察模式,教师也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舞蹈本身作为技术类课程,教师要在关注学生基本功的基础上,注重学生日常训练的态度以及阶段性成果,结合课堂教学、日常训练、期中与期末考试、艺术实践课程展示以及学生自我教学等方式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促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都积极参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二)改善教学方法,强化专业素养培训
1.将舞蹈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现阶段,教师在舞蹈理论教学中主要侧重于舞蹈基础理论、舞蹈发展史以及舞蹈鉴赏三个部分,学生要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将理论内容与现实相结合,借此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当代院校为了强化舞蹈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关系,一般会借助教育专业专门的实践基地将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培养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2.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对教育人才的需求,根据教育专业学生未来面对的对象差异,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比如,在热身环节添加兔子舞或者老虎跳,以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幼儿园工作时融入其中。院校也可以定期派遣知名教师进行授课,带领学生前往专业教育机构观摩学习,为学生未来舞蹈就业提供样本,借由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以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舞蹈课程的积极性。
3.运用多媒体方式,提升学生教学水平
多媒体技术能够确保学生借助技术的优越性推进自主学习,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模式,鼓励学生以自身为主体完成自主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除了能够保障学生自主掌控学习进度外,还能够为学生进入职场之后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三)完善管理机制,构建入职培养体系
1.强化院校教师培训管理体系
第一,制定可操作性较强的培训方案,按照师生比例为教师培训制定相应的目标,对培训时间、地点和培训内容进行切实规划,确保规划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其中,要强调课程反馈以及评价机制建立的重要性,细化各个步骤的培训工作。第二,培训相关部门要尽到自身责任,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互助合作。第三,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把握培训时间,完成查漏补缺。第四,培训结束之后要针对培训成果进行评估,借此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职业规划能力以及专业实践能力。
2.制定符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的培训课程
刚入职的教师对院校教学环节了解不到位,容易产生紧张情绪,对未来工作较为迷茫。为了有效消除新教师的负面情绪,学校要组织对新教师的心理变化进行摸排,按照不同能力对教师进行划分,为新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在培训内容中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相关项目,由于现阶段新教师年龄普遍较小,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思维创新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无法及时找出问题的核心关键,灵活变通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培训者针对教师优势以及弱点进行预判,使教师借由努力达成一部分基础目标,帮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弱点。
(四)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1.提升舞蹈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不仅肩负着引导学生学习舞蹈专业知识的责任,同时也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学榜样,教师的道德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也应当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创新发展空间,鼓励教师融入校园管理,确保教师作为榜样,引导学生增强职业道德感、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2.提升舞蹈教师教学水平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更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社会经验,教师要借助丰富的社会经验充实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要逐步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自学,不断更新知识,借此提高专业素养。
(五)融入校园文化,舞蹈教学要结合实际
1.鼓励开展多样性校园文化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学科不同于其他类别的学科,需要借助大量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基于此,院校应当鼓励学生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以舞蹈公开课或者展示课的形式展示学生学习实践成果,同时,邀请历届优秀毕业生返校分享从事幼儿舞蹈教学的方法和经验,借此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行业的理解。
2.将舞蹈教学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借助硬件设施,比如练舞房、教学楼、多媒体厅等发展舞蹈教学的人文氛围,鼓励学生将舞蹈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借助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将舞蹈教学融入文艺汇演、运动会、节庆展示之中。针对部分对校园活动参与热情较低的学生,学校可以借助集体表演的形式使这部分学生也参与到校园活动中,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关注,确保不同性格、不同体质、不同心理状态的学生都能借助舞蹈教学融入集体生活。
结语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依旧存在诸多不足,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应以教学为主、校园实践活动为辅,完善教学模式,组建更加优质的教学队伍。在优化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借由舞蹈教学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未来进入幼儿教育相关行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婷婷.学前教育专业“项目式”舞蹈教学实践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2,(01):124-131.
[2]夏薇.舞蹈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07):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