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节奏训练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何慧君

江西省赣州市营前中学 (江西 赣州) 341208

摘要

初中音乐节奏训练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提升音乐演奏和合奏技能、发展音乐创作与即兴能力、增强注意力与集中力以及培养良好的节奏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注重节奏训练的开展,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和理解,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技能。


关键词

新课改;初中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正文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不高

许多学习活动都需要培养兴趣,对于学生而言,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由于音乐内容的抽象性和可读性等原因,一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不高。在节奏训练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无聊、厌倦,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高,从而影响学生对音乐的学习。

(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够

部分学生对音乐的本质没有建立正确的理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音乐课上态度不够认真。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因为一些学生只是将音乐课堂当作娱乐,这也就间接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氛围,造成音乐教学的不顺利。

(三)音乐教学方法不合理

在音乐课堂上,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这也是造成音乐课堂沉闷、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一)重要性

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感知、辨别音乐的节奏、节拍,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首先,节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通过感知节奏理解它们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从而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音乐的节奏、节拍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表达能力是有益的。音乐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力、表现力的重任,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感受音乐所蕴含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教师也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让学生可以大胆创新,结合“欣赏”“演唱”部分的相关内容开展编创活动,使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培养音乐感知与表达能力: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节奏训练,学生可以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他们可以学会分辨不同的节奏模式,准确地演奏节奏旋律,并在音乐表演中有更好的节奏掌握和表达能力。

培养音乐演奏和合奏技能:节奏训练对于音乐演奏和合奏至关重要。学生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演奏乐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与其他乐器或合唱团队保持良好的节奏协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个人演奏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有积极影响。

提升音乐创作与即兴能力:节奏训练为学生提供了熟悉和掌握不同节奏模式的基础,进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和即兴表演能力。通过熟悉节奏的规律和变化,学生可以更自由地进行音乐创作,创造独特的节奏模式和音乐风格。

增强注意力与集中力:节奏训练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地执行特定的节奏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集中精力,专注于音乐的节奏变化和表达,久而久之,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学习中。

培养良好的节奏感:通过节奏训练,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良好的节奏感。良好的节奏感对于音乐的欣赏和表演都非常重要,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节奏结构,从而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二)可行性

1.依托歌曲背景进行节奏训练

创作背景往往可以体现歌曲的情感,学生需要了解整首歌蕴含的情感。贴近日常生活的事是学生容易接受的,而这恰好就是歌曲创作背景的来源。例如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进行节奏训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包含了师生情,把教师在学生心中的美好和憧憬展现的淋漓尽致。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教师引导学生带着对教师的情感进行演唱,就可了解到整首歌的节奏是抒情平缓的,学生对歌曲的把握会更好。

2.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节奏

多声部的节奏训练最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注重学生多声部的节奏训练可以为学生之后的音乐学习以及节奏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力,优化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例如,在《让世界充满爱》歌唱教学时,在歌曲的二声部合唱部分,教师可让学生演唱两条不同的旋律,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在教师的指挥下,在同一个节奏下演唱两条不同的旋律。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展示中,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体会了多声部的节奏,又让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的策略

(一)结合流行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音乐节奏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兴趣较低,因此,要把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兴趣作为首要任务。由于节奏训练比较抽象,学生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可把音乐节奏与流行歌曲相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节奏训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在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可选择与其相适应的大众化歌曲,并指导学生结合通俗歌曲借助肢体动作,配合表演、演唱等形式进行节奏训练。这样节奏训练的讲授就变得更为活泼、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节奏训练的兴趣。在利用流行歌曲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具有故事性的流行音乐,并在进行练习前对该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蕴含的故事,从而积极地参与到节奏训练中。

(二)结合音乐欣赏,加强学生的节奏认知

在音乐课堂上进行节奏训练,要根据学生对音乐的接受和学习情况,因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欣赏音乐,在欣赏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练习和提升。在对乐曲的选择上,尽可能地挑选具有强烈节奏感的乐曲,这样更容易让学生学会和练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雨水进行节奏感的培养,雨水的滴

答声很有节奏,学生很容易就能在雨水中寻找到节奏点。然后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音乐欣赏方式,让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再运用一些与之相对应的节奏培训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进行培养和提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听《幸福拍手歌》,这是一首很有节奏感的曲子,它的风格很好地适应了音乐节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鼓掌的方式去寻找节奏点,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很好的平衡。用这种最初的音乐节奏训练方法,让学生从特定的音乐中实现对音乐节奏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认识,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学生对乐曲的节奏感有了一定认识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较难的乐曲进行深度的乐曲节奏训练。

(三)开展音乐游戏,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掌握

要想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较好地把握音乐的思想感情和内涵意蕴,就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反复聆听感知。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在重视节奏训练方法和技巧的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愉快地进行节奏训练。因此,教师可以节奏训练为参考,了解学生的节奏掌握情况,设计针对性的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通过以下游戏进行训练,从而使音乐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达到音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数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进行有序竞赛,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具有强烈节奏感的曲目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以跑与走、快跑与慢走等身体的肢体动作,分别代表音乐节拍的长短,通过接力的方式,完成整首音乐的律动。通过这样的游戏,学生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律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的协调能力。通过多种游戏,将“玩”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节奏的学习。

(四)利用四步训练法,循序渐进开展节奏训练

第一,“读”,即将节奏谱念出来,并且根据拍子的指挥图式来挥拍。这样既可以进行节奏训练,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节拍的强弱规律,并把二者结合起来理解与练习。通常来讲,教师往往习惯于用“哒”来引导学生读节奏,但是如果每次都使用这个方法会非常的单调,学生也会因此对音乐失去兴趣,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引入更形象的读音辅助教学。第二,“击”,即在读节奏的同时用手来拍节奏。例如,在走路的时候自己喊口令指挥自己,自己迈的步伐与自己的口号保持一致。在进行击拍节奏的时候,要做到手口一致,同时也要区分“击拍”与“击奏”两个概念,“击拍”是有两个击点,前半拍的正击点是在下面,后半拍的反击点是在上面。但是“击奏”的击点是没有反击点的,只有一个在下面的击点,所以“击奏”只能在节拍内运动,这就是二者的差异。第三,“唱”,即通过唱名把所读的节奏演唱出来,多声部的可以使用音程或者和弦关系的唱名进行演唱。在演唱的时候,手也要始终用击拍法进行挥拍或者用击奏法进行击奏,这样在练节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音准。第四,“合”,即将前面几个步骤都进行完之后,最后进行合奏,将单调的节奏训练合成一个丰富多彩的演奏形式,这是一个提升综合能力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与音乐表现能力。合奏部分需要全班学生共同合作完成音乐的演奏,这也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部分,有负责拍手的、有负责跺脚的、有负责拍腿的等,进行分声部击打节奏,锻炼学生合作演奏的意识和能力。在日常的练习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做到手、口、腿、脚熟练并用。在该环节,教师可以先分开进行单项练习,在学生较为熟练之后就可以尝试引导他们进行合奏,并且反复练习,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利用音乐节奏设计活动,增强音乐活动的趣味性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与游戏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节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落后的教学观念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把音乐节奏与游戏相结合,让节奏训练变得有趣,让学生体会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不能体会到的东西,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揭开音乐的奥秘,理解音乐的精神。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因此,在开展音乐节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个小组中选出一名成员,与其他小组成员展开双人对唱,演唱中含有节奏训练的内容,在演唱结束后,每个小组可以进行评分,选出获胜的一方。这种方法既能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又能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找一些教学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包括视频、音频、图片等,将它们加工成一部生动、有趣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尽情的享受,体会音乐的节奏,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与歌曲的内容相结合,创造一种新的音乐节奏和音乐结构,在创造的过程中得到乐趣,加强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踏雪寻梅》的合唱中,教师通过简单的练习,使学生了解歌词的旋律、歌词的内容和节奏,再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的伴奏。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在聆听这首歌的原唱时在一旁鼓掌伴奏,等学生对这首歌的旋律熟悉了以后,教师再将没有伴奏的歌曲放出来,让学生用鼓掌表达音乐的节奏,这样学生就能体会鼓掌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乐感。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活泼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运用音乐节奏策划音乐活动,其活动形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音乐节奏的音乐活动中,指导学生通过简单的活动方式感受音乐节奏,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为学生情感的表达、压力的抒发等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进行音乐韵动培训时,教师应该掌握一种科学的、丰富多彩的、趣味化的授课方法,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通过一种活泼、趣味十足的节奏韵动培训,提高学生的乐感和美学素养,从而使音乐教学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要强化音乐教学,实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音乐素养的提高,重视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节奏训练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对音乐的感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使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书瑶.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J].江西教育,20196):87.

[2]陈兆凌.视唱练耳教学中现代音乐节奏训练探究[J].北方音乐,20192):

110111.

[3]凌智梅.巧借节奏激发学习兴趣,润色中学音乐课堂[J].北方音乐,20191):2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