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不断普及的背景下,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已是当务之急。高中语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社会发展和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反映出来,所以,要想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该认识到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并具备创新的意识,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仍需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建设高效的课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确立正确的差异化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的所有学生,由于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文化基础不同,以及学生本身学科知识认知能力也不同,所以在正式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时,往往呈现出来的语文学习结果也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差异程度,合理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自身的语文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学科学习技能,促使高中教师顺利开展语文学科的课程教学活动。
举例来说,高中语文老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划分为高等、中等和初等三个学习级别,并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比方说,高等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对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全面的评价;可安排中等程度的学生,根据课文所用的主要时间,进行概括性演讲;初等可以安排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阅读和概括。通过这种分层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开展对文言文的细致学习,教师则在旁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使学生都能在课堂中高效地学习课文知识,学习其中人物的爱国精神。
二、课前预习,强化预习
为了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语言期望值。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前准备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好了课前准备,教师才能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才能确保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有效期待。在备课的时候,教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收集教学资源,并按照新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来制定教学案。老师们也要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课堂。其次,教师要做好多种教学手段的准备,选配好课件、教具等,并设计好当堂习题和课后作业。比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积累,课文的重难点等情况,并通过问答、讨论、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进而使学生在深入解读、欣赏课文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言文基础。《荆轲刺秦王》作为一篇具有高度故事性的课文,其本身具有强烈的趣味性,教师不能直接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应引导学生搜集与《战国策》、荆轲、秦王等相关的材料,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除此之外,在上课之前,还应该给学生布置适当的预习任务,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解决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或语句,熟读和翻译课文等,让学生期待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重视自我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推进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自学意识,注重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水平不断地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一,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能盲目地让学生去学习,必须要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制定自学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与自己学习的情况和各方面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真实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保证所制订的自学计划更适合自己。其次,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学生的语文底蕴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有很大的联系,但为了锻炼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要适当地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运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此外,在学生实际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句记录在本子上,这也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四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心积淀”习惯。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有持续的知识积累,可以让学生在闲暇之余,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在读物中记录经典语句,进行积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肯定学生主体性,重视学生的需要
在这一阶段,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生本位”的教育观,充分认识到高中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主体性。学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主动性的发挥,可以促使他们加深对语文知识学习的印象,更好地理解吸收和深度积累。教师能够对高中语文课堂上的问题互动进行优化和改进,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把握和分析,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有效的课堂互动问题。逐步引导高中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相对自主的有效思考和分析,从而活跃他们的语文学习思维。除此之外,老师们还需要注意到不同的高中学生实际的语文学习需求,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对于特定语文知识的理解吸收效率也会有所差别。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现实,对教学方案进行完善,更好地帮助具有不同语文学习能力情况的高中学生,都能通过有效的语文学习,在现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深度、高效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给高中学生们带来很好的学习动力,持续地促使他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投入到高中语文学习的知识海洋中来。
五、增填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只会向学生讲解课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知识内容,然后就让学生去背诵并记忆这些重点知识内容,根本不会考虑到学生是否会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放弃学习并记忆语文知识。这也导致了高中语文课堂逐渐呈现出一种缺乏活力的局面。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改变教学现状,增加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欲望的方法和手段,来开展教学工作。
比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学生播放关于天空打雷下雨的声音,让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试着说一说自己听到打雷的声音时的心理感受,以此来引入课堂。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这篇文章,让学生试着从文章的结构,情节,人物关系等方面来深入的学习和了解文章的内容,并就“在文章当中一共有两场戏,在这两场戏当中,矛盾的双方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以及“两场戏的主要情节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试着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和讨论,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最后,为了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教师还可针对本文的相关故事情节,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戏剧表演,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可以通过扮演课文中不同的人物角色,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对话,使学生在实际参与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一片较为新颖和广阔的教学空间,使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课件或微课制作,来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性和教学内容容量,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既富有形象动态,又富有生动美感,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例如,语文老师所选教材中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李白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为了加深高中生对这首诗的记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高中生进入到这首诗所描写的意境之中,而这种意境的融入,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创设。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放一段朗诵的视频。在学生听完朗诵之后,教师再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向学生作必要的介绍,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多媒体课件教学环境的熏陶下,迅速地融入到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之中,并在体味诗歌意境的过程中,细细体会作者以诗造就的精神世界,进而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浓浓情怀。
七、根据体裁特征进行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优选
新教材一改以往以单篇为单元的教学模式,改为以主题、内容和写作方式为单元的教学模式,以一篇或多篇为单元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更加要将单元语文素养放在心上,对文本之间的关联要素进行探究,提炼出单元大概念,甚至是超越文体,来设定整体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教学中应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戏剧单元课教学质量低下,表面上看与教案设计、教学策略有关,而究其根源,则在于教师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观念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就是理性与人本的统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学生精神世界的解悟者。戏剧具有其他文学形式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戏剧的课堂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格健全以及社会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应透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评价力,这些都是这门课程的重要内容。
八、学案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中,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数量很多,而这些知识点又具有很大的松散性,因此需要学生自主总结并进行重点学习。然而,学生经常会回避重点,忽视重点,这就造成了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教师可以提前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到学案上,并在学案中设计好学习步骤和课堂小结训练习题。在上课的时候,把学案发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根据学案展开学习,并把学案中的填空补全。之后,老师把学案回收起来,根据学生的学案完成程度,可以对学生在这一节课中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在下节课中进行重点讲解。
结语: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有效的满足了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还促进了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不再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上,从而激发他们愿意主动地去学习语文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也给老师们带来了在课堂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老师们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语文的自信。高中语文教学在高中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浦梅之.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智力,2020(32):92-93.
[2]郑慧龙.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与探究[J].课外语文,2020(31):79-80.
[3]李珍萍.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8):176.
[4]尚郭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