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设计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
正文
在高中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考试模式的影响下,高中生在提高语文阅读素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消除这些障碍,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素养,这就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采取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语文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人文色彩很浓,要想把语文学好,就需要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培养人文素养,打好基础。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路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总之,课堂需要师生作为共同体的结合,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地消化、吸收、运用知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在教学方式与方法上存在缺陷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依然限制着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推行。单一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并没有被真正淘汰,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不能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发挥出来,被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渐对语文小说的阅读失去了兴趣,从而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师资力量的局限性
事实上,要想胜任语文教学工作,需要具备很高的素质,其中包括了教师的体能素养、智能素养和品德素养。在整个语文教育工作中,语文教师是一名重要的承担者。但是,作者认为,当前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还需要提高,具体表现为: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承担语文小说阅读教学方面的教学任务时,自己的小说阅读积累不足,甚至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对小说的欣赏和分析还达不到一定的水平,文学功底也不够扎实。老师在教学小说作品时,基本上都是对小说作品的理解比较浅显,没有深入阅读理解后再分享讲解,只是利用一些教参课本来教学,长此以往,又如何能培养出有独特小说鉴赏功底的学生呢?
3.情感体验与审美渗透的缺失
因为“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师生之间进行深入交流,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却忽略了语文教学对人的精神熏陶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更令人惊恐的是,语文老师一面埋怨学生的语文素养太低,一面却乐此不彼地沉溺于填鸭式的死板教学中。小说教学注重的是在设定好的框架内展开讲解和引导,而忽视了小说本身所传递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美化内涵,没有内涵的小说就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程序化,他们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考试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严重缺乏情感体验和审美的渗透,学生不可能花时间去主动阅读。
4.阅读教学的范围有限,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够全面
在目前高中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主要是利用教材。这种教学方法是为了适应目前高考的需要,以确保学生语文成绩为主要目标的。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应试观念,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高考带来的压力,教师们并没有完全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他们限制甚至不支持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认为学生需要把阅读时间用在学习教材上,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一种压抑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机械化学习,这对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不利于有效地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深度,导致了语文学习的滞后性。
5.深度不够的阅读教学,缺乏理性认识
在现阶段的高中阅读教学中,教师使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没有对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进行改善,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一直很低,导致阅读教学深度不足。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主要侧重于阅读知识的传授和对教材的阅读训练,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自主培养。在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这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和深层次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理性的思考,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从而失去了阅读教学存在的真正意义。
二、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
1.合理选择阅读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内容对语文阅读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根据文本的风格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内容,就必须根据不同的阅读方式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内容。语文的教学文本和教学系统都非常复杂,这就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也非常复杂,从而影响了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一课时,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时,可以以品味故都秋味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文章整体的同时,细细的品味、鉴赏五幅秋景图。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故都的秋》课文的朗读音频,就课文中的散文内容对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阅读课文,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和有目的性阅读的习惯。老师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老师所提的问题,集体讨论来完成老师所提的问题。在学习本课时,教师也可通过马致远的词作《天净沙·秋思》,使学生体会到《故都的秋》中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认识到同一类文学主题所表达内容的共性。
2.以核心素养教育为视角,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新课标的影响下,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和内容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为了确保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课程的学习质量,提高他们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积极开展更加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应认真研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内容。阅读教学前,阅读教材内容,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预设;阅读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当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保证高中学生可以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
例如,语文教师在带领班级中的学生欣赏某篇文章的时候,应该对自身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情境式阅读、自主阅读等教学活动,让高中生们有机会亲身参与其中,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在授课后也应反思自身的阅读教学,以此来优化自身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以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让相关教师的语言阅读教学经验更加丰富。
3.对学生进行审美观的教育
语文美育是一种对文本中美因素的感知、鉴赏与评价的心理过程。从“美”的观点来看,并将其重新组合、重新创作,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精确的动情点,来激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带着激情去阅读、理解、提问、分析课文内容,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感受能力。这种情感的激发,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去感受当时的情绪,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可以看出,在对审美情趣进行培养的同时,也是对学生精神层面的一种充实和提升,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推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故都的秋》的时候,笔者着重描写了一幅美丽的秋色,表达了强烈的乡愁。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猜测作者的语言意图,去体会这篇文章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并寻找出文章中的相关语言在表达达意方面的内在联系,进而去体会故都的秋色、秋声和秋味。郁达夫以“思秋,赴秋”的诗句,抒发了他对北方秋天的憧憬;用“赞秋”来描写故都的秋色,抒发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颂;在文章的结尾,以“恋秋”一词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秋天的无限留恋。
4.指导学生读得多,阅读范围变得广泛
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素材的积累,是知识的延伸,是语文素养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只盯着分数,要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广读,不拘泥于阅读面,要同时把握经典读物和流行读物,在选择书籍时囊括古典、哲学、宗教、科学等不同范围的内容,让不同文体、不同内容的读物并驾齐驱,扩大课外知识的涉猎,这对学生拓展思维、提升思想都有实际意义。
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涉及到散文体裁的阅读和体味,通过课堂讲解,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月光所营造出来的清雅朦胧之美,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景语”与“情语”相融的境界,在充分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的前提下,使学生认识到情绪随着场景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而产生“批文入情”的感觉。散漫的散文具有开放性的美学结构,学习时应注重引导,强调自主学习。朱自清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除了他的散文之外,他还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诗作,比如《毁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读一些朱自清的其他诗作,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阅读不局限于同一位作家,还可以阅读其他作家的经典名作,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通过与这篇文章的对比,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两个方面作具体分析,比如周邦彦的《苏慕遮》,这两篇作品都表现了思乡之情,对其进行具体的时代感和社会意义分析,能使学生在课外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思想、情感和审美等方面得到丰富。
5.创设阅读情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认真对待阅读课这一环节,因为它关系到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能否得到保障。为了更好地满足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发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促使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阅读资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自我修养,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通过创设阅读情境的形式,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大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营造出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学生在阅读时全身心投入,享受一种轻松愉快的阅读状态,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其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整体成绩的不断提高。
结语:总而言之,高中语文阅读对高中语文学习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发挥阅读教学的效果,又是一项缓慢的系统工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的长期发展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思维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学到具体的知识,还能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让学生逐渐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在阅读中对语文学习的影响,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促进有效教学,教育工作者要克服各种困难,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找出适合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胡妍霞.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建设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2(04):16-18.
[2]郑建明.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高考,2021(03):79-80.
[3]张俊南.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汉字文化,2022(03):103-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