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代晓娟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兰店街道办事处中心学校 464000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为了对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进行科学培养与提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化学实验教学,依据 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 实验应用意识。因此,教师要树立以素养 为本的教学理念,优化创新实验教学和优化评价方案,积极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促进中学生化 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

正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探 究是发展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等化 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由于化学知识比较复杂,而化学教 师讲课方式比较传统,缺乏一定的趣味 性等,以至于一些学生逐步对化学学习 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还有的学生产生了 厌学心理。因此,为了对学生的化学核 心素养进行高效培养,广大化学教师应 该积极对实验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高 效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 力。

一、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意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化学理 性认知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实 践中,如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化 学实验,那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轻松、 愉悦、趣味化的教学氛围,有利于高效促进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与进步,对于 化学知识可以科学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与 认知。由于化学实验可以将抽象的化学 知识以一种具体化的趣味化渠道有机呈 现出来,可以充分迎合初中生的记忆规 律。同时,可以更具有针对性地向学生 展示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化 学实验中的各项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 动手能力,充分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产 生更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帮助学生科学 构建化学理性认知思维。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 兴趣

科学开展化学实验时,经常会出现 一些新奇的化学现象,而且在日常生活 中,学生并没有机会见到一些化学仪器, 因此科学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充分 满足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假如教 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化学实验 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积极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兴趣与习 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积极采用现 代化的多元手法,积极对学生展开化学 实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从基础性的“兴 趣”有机转变为更为稳定的“志趣”, 充分对学生的日后长期化学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兴趣基础。

二、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实验目标不明确

大部分初中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员,教师对实 验教学准备、组织等工作不够重视,多按照教学参考书 的要求开展,缺乏明确的实验目标,实验教学较为枯 燥,在教师主导下,学生思维难以得到有效锻炼。部分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单纯注重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 实验过程与方法,而忽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 操作评价、反思总结等内容。例如,教师在实验操作中 向学生强调如何安装实验装置及具体要求,却未解释 为什么要这样做;强调学生该如何验证结论,而忽视了 学生的自主探究,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与新课 改的教学目标相背离。教材中有许多小实验,如锅炉 房煤球燃烧、电池结构、水垢清除等,教师应将课堂教 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但 有些教师却未能将二者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为单纯的 理论说教,导致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不利于学生化学 思维能力的提升,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部分化学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未能严格 按照新课标要求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应试教育理念仍然根深蒂固,将教学重心放在知识点讲解上,未能 意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以口头描 述、传统演示为主,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实验,动手实践 能力长期得不到锻炼,即便能够理解教师描述的实验 流程与原理,也会因记忆不深而很容易忘记。化学教 学课时有限,部分教师认为做实验很浪费时间,往往 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步骤、结论,学生对实验 缺乏深入了解,一旦实验中的对象发生改变,常常不 知所措,不会举一反三。一些教师虽然能够准备实验 工具、仪器与材料进行实验教学,但只是单纯示范,实 验过程仍是“一言堂”,学生个性发展始终受到束缚, 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图操作,导致实验兴趣下降,自身 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均无法得到发挥

)考核方式与内容单一

 初中化学考试多采用笔试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在 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很难 检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化学本身是一门实践类学 科,许多原理、物质性质都需要动手操作进行检验,而这 种能力也是通过笔试方式进行考查,可见考核评价的 内容与形式较为单一。部分学校开展了实验测试,但 评价依据以学生的实验操作结果为主,忽视了对实验 布置、方案设计、实际操作等环节的评价,无法为学生提 供全面评价,且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单纯 以教师评价为主,最终导致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不足。

三、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开展情境教学,形成化学观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 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应该积极对化 学实验内容进行逐步的优化与完善,鼓 励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自我假设,展开科 学判断,从而得出科学结论。例如,在 “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实践中,教 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化学实验用品, 如石灰石、稀硫酸、导管、集气瓶等, 帮助学生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操作。接 着,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 学生自主探究“如何证明所生气体是氧 气?如何验证集气瓶是否装满了氧气等 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新的实验方 案设计,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氧气的性质、 特征以及用途。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本 课的学习中融入温室效应等现状,及时 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有效 培养。

(二)树立三维实验教学目标,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针对化学实验目标不明确、教学设施不完善等问 题,学校和教师应加强重视,通过教育理念革新、增加 资金投入等方式,满足实验室建设的各项要求,促进 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方面,明确实验目标。新课标背景下,化学教 师应精心设计实验目标,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实验 用品,在课堂上与学生一同开展实验,将枯燥晦涩的 化学理论通过实验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减 轻学习压力。教师还应结合实验现象不断提问,引发 学生思考,点燃思维火花,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例如,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 2 二氧化碳的实 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教学要制订明确的实验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流程,学会设计 实验来验证物质性质;(2)过程与方法:利用向上排空 气法收集气体,通过现象描述、分析和归纳,体会实验 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 过二氧化碳知识的学习,体会该物质与人类生产生活 的关联,明确“性质与用途”间的辩证关系。在实验开 展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演示短视频,并强调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使其充分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增 强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实验教学设施建设。化学实验的 顺利开展需要充分的硬件条件,针对实验设备配置不 足、学生参与度低的问题,学校应结合校园建设发展规 划,适当增加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投资,增加化学原料、 试剂、仪器设备的采购量,为实验教学高效开展创造条 件。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应立足于实验室建设现状与 教学需求,制订完善的实施方案,并加强实验室管理, 在化学药品、设备采购中,应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采购, 确保其质量,为实验安全开展提供保证。同时,为了满 足师生教与学的需求,学校还可定期面向师生开放实 验室,在保障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师生可在课余时间 进入实验室学习或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以直接接 触、参与实验的机会,促进其实践探究能力的提升。

(三)强调趣味性化学实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索 及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化学实验教学环 节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验证相关 化学技术理论知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过 程及结果,主动探究更加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作为初中化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过 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要教育发展 目标,强调多元化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渗透,使学生积 极参与到化学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对此,初中 化学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且富有特点的化学实验, 为发展学生科学探索精神提供助力。初中阶段的学 生好奇心较强,对于内容丰富且具有较强趣味性的 学习方式十分感兴趣。因此,化学教师应当改变传 统教育模式中单一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元化教学 方式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实现灵活的化学实验教 学模式的构建目标,全面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探 究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索及创新精神奠定 良好基础。

(四)优化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要采取多元化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有意识地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多维度、多元化的 实验教学评价,能鼓励和推动学生更加热情、主动、 积极地探索和实验。 教师要正确认识和诊断学生在 化学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合理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要坚持人文关怀,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评价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评价学生设计 的实验方案,评价学生交流讨论活动中的表现。 教师 要采取点评、提问、鼓励等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让学 生能够有效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 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和求 知欲。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 科学态度与责任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在 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时,应该积极依据新 课标的要求,关注化学材料、资源利用 与环境保护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引导 学生科学参与化学实验学习,帮助学生 科学建立社会责任感,对其社会公德心 进行科学培养与强化,有效落实“立德 树人”教育任务,使学生在未来能够成 为优秀的高素质公民。化学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多样化的调研活动, 充分对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公共意识 等进行有效的培养与激发,凸显出化学 实验教学的教育意义,发挥出化学实验 教学的作用。例如,在“化学肥料”的 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实 地走访,了解化肥的相关知识以及其对 生态环境的具体影响。教师可以鼓励学 生在学校的植物园种植几棵幼苗,然后 给学生发放一些氮、磷、钾复合肥等, 要求学生定期对该植物进行施肥,科学 对化肥展开实验鉴别,比较多种化学肥 料的水溶解性能力,并在其中加入一些 氢氧化钙物质,之后进行实验现象观察。

)优化考核方式,给予学生全面反馈

传统教学评价难以满足新课标要求,化学教师应 对考核方式、机制进行创新与完善,注重日常实验教 学情况记录,包括每位学生化学实验课堂表现、学习 态度、操作技能等,为最终教学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使 评价结果客观、全面。在实验考核时,教师应将重点 放在操作规范度、实验器具使用、整理情况等方面,不 应单纯以实验结果为衡量标准,而是要做到全面评价 与反馈,使考评结果更具公信力。在考核形式上,除 笔试之外,还可将实验报告、辩论大赛等引进来,评价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情况,从中寻找漏洞与 薄弱点,有助于后续教学中改进和补充。在考核主体 上,除教师评价之外,还可引入自主性实验报告,使学 生成为评价主体

)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 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 良好的合作意识,这也是未来学生步入社会所必备 的关键能力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优秀的 人才都应具备与人合作、沟通交流的重要能力,而化 学实验则可以借助实验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 合作探究意识。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引导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大限度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深化教学成果,提升学习成效。而小 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有助于学生深化合作交流 能力和水平,深入探究化学实验知识,加深对化学知 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为此,化学教师 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展开化学实 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和操 作,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和了解。

总结: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中,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 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教师要积极 鼓励学生将所学的化学理论知识运用到 实际生活中,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化学 知识的实用性,丰富自身的化学知识储 备量。

参考文献:

[1]王锋.挖掘化学实验的核心素养培育功能[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3,39(08):81-85.

[2]沈虹.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8):64-66.

[3]许冰玲.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23):96-98.

[4]王晶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3(22):15-17.

[5]肖秀琴.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实验 教学[J].亚太教育,2019(7):1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