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陪伴教育的境界提升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班主任;陪伴教育;意义;提升路径
正文
一、高中班主任提升管理质量的意义
(一)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高中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触不良思想的概率有所提升,若是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那么他们成长的速度将会有所迟滞,这对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班主任作为班级一切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应充分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在充分把握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策略,以规范学生的不当行为,使他们能抵制不良思想的侵扰与诱惑,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空间提供重要的保障。比如,在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时,进行及时全面的告诫,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并积极探索改进自己不足的优化方式。
(二)强化高中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既要关心学生的成绩,使他们能掌握较多的文化知识,从而拥有牢固的文化基础;又要关注学生的行为与心理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营造乐于分享的班风。为了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应充分发挥创新意识,使德育知识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应深入学生中间,倾听不同学生的心声,然后结合他们在学习与心理方面的困惑,制定个性化较强的改善方案;应在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优化管理系统的有效方式。班主任这些创新的举措,可以促使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分析班级管理现状与自身现状,并尝试用较为新颖的方式进行科学的改进,这对于他们创造能力的发展是较为有利的;可以营造积极学习、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为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增强创造良好条件。
二、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平等--学会与学生做朋友
平等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原则。班主任想要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权利,学会与学生做朋友,这样能够让学生信任和接受自己,愿意与自己交流、互动,听取自己的建议,进而在学习、生活中得到指导,实现进步。对于班主任而言,与学生的关系是非常复杂且微妙的,课堂上是师生,而课下是可以平等交流的朋友。目前,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有所欠缺,他们或者过于严厉,或者过于宽松,这些都会影响班级管理效果。因此,让学生在班级中拥有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成为学生的朋友,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
(二)倾听--给学生表达的空间
倾听是人与人交流的关键,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够读懂对方表达的意思,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进而掌握他们的需求。管理是一门学问,班主任想要让班级管理更有效,就必须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中学会倾听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在高中校园生活中,面对青春洋溢的学生,班主任需要先学会倾听,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学生,明白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哪些帮助。在实际工作中,笔者会经常与学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如组织“我想说”“我认为”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对班级生活、学习生活建言献策;或者课下与学生聊天,让他们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或说出自己的心结等,及时予以他们帮助。
(三)信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关系构建的基础,面对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高中生,班主任必须要信任他们,同时也让学生信任自己,由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对学生是绝对信任的,交给他们的事情,既不担心也不怀疑,这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认可,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同样,只要与学生进行了约定,那么笔者一定会严格遵守约定,让学生可以无条件地信任班主任。在这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会变得非常顺利。
三、高中班主任陪伴教育的境界提升路径
(一)爱是陪伴的基础
陪伴是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陪伴缺失会影响班级管理、学生成长和师生关系建构。对于班主任而言,陪伴教育是身体陪伴与精神陪伴的双重付出。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一个认识:爱是陪伴的基础。所谓爱,并不是班主任对学生说一些充满感情的话。事实证明,当下的高中学生对这一类话语具有很强的“免疫力”,难以真正入脑入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重新认识爱与陪伴的关系,并且赋予爱以新的内涵,是当下高中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陪伴之爱,要隐藏在陪伴的行为当中;爱不应当让学生去直接感知,而应当让学生去慢慢感悟;学生一开始所感受到的爱可以淡一些,伴随着学生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认知,让爱的种子慢慢萌芽,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教师在陪伴过程中所付出的深挚的爱。
例如,针对当前留守学生较多、班级寄宿生或在学校外租房学生较多的情形,笔者采用定期与不定期家访相结合、单独家访与共同家访相结合的方式,在家访过程中给学生提出明确且严格的要求。笔者利用学校定期放假的时间,跟事先约好的陈某一起去另外一个学生王某家去家访,后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自制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成绩波动比较大的问题。在家访的过程中,笔者跟王某明确了几个要求:一是定时作息,绝不动摇;二是不碰智能手机或平板,绝不动摇;三是坚持准时完成作业,绝不动摇。笔者为了强调这三个“绝不动摇”的效果,还让同去的学生陈某现身说法,通过列举事例与交换心得的方式,强化该生对笔者观点的认同感。
在学生王某努力坚持的过程中,笔者仔细观察、严格督促。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这一效果得到巩固之后,笔者慢慢地将严格的态度切换为和蔼的态度。后来,这个学生主动找到笔者,一番聊天之后塞给笔者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谢你的爱”。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笔者的陪伴与观察、叮嘱与要求、跟踪与提醒,组成了陪伴教育的合奏曲。无论是面对面交流所表现出来的身体陪伴,还是学习与生活中相交互的一个个眼神与动作,都是陪伴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期间,笔者没有跟学生说那些温情的话,但学生最终说出那句“谢谢你的爱”,恰恰说明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笔者的爱。用爱夯实了陪伴教育的基础,那教育的效果自然也就体现了出来。
(二)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爱是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教育之后的情感认同。班主任所付出的爱要想为学生所感知,还需要加入“智慧”这个催化剂。所谓智慧,实际上就是确保一件事情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心智活动的总和。因此,真正的陪伴是从“爱”出发,并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且帮助学生幸福成长的,是从“心”出发寻找陪伴方式,以拓宽陪伴质量的。例如,前文看似简单的家访,笔者其实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其一,对王某的观察与分析。而分析结果则是王某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其实有着明确的目标,但由于自制力不强而使得学习比较低效,所以这才决定采用家访的方式来实施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而言,家访的好处在于可以跟学生直接进行没有时空限制的交流,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空间里也更容易敞开心扉。因此,笔者判断他能够跟笔者交心,并且更容易接受笔者的观点。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判断,所以笔者才提出了相较于以往更高的要求。
其二,选择请陈某同去是因为笔者在日常的暗自观察中发现这两个人的关系较好,经常能够互相帮助,但因为碍于面子,陈某即使能够发现王某的不足,也很难直接提出来。但是如果与笔者同去,那陈某就可以借助班主任自带的气场而畅谈自己的认识,这可以对王某起到更好的熏陶作用。
其三,在明确提出了要求之后,笔者并没有放弃观察与督促,而是比以往有了更多、更细致的叮嘱。无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都有着显著的陪伴特征。而为了让陪伴教育起到效果,所有的观察与分析,所有的语言教育与行动教育,其实都包含着笔者所付出的情感,也包含着陪伴教育所应有的策略。笔者以为最终取得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爱与智慧的有效结合。
(三)强调学生自主自愿管理是关键
班级柔性管理强调“疏通”,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自愿管理的能力,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潜能。作为班主任务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班级管理角色。班主任要调整心态,明白学生好的品行不是管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内发养成的。就此,班主任做好服务者的角色转变,增强服务意识,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做好咨询者的角色转变,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确保执行决策足够的顺畅。在实施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主题班会为切入点,就柔性管理的需求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在优化班级管理制度方面的措施和建议,在整个过程中展现班主任的服务能力,让学生体验被重视的成就感,进而彰显柔性班级管理卓越的实践价值。
第二,优化班级柔性管理平台。本着学生自主自愿的原则,班主任教师应适当放权,给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比如推行班干部轮班制,提供给每个学生平等锻炼的机会,为学生自主自愿管理班级的创造条件。鼓励每个学生参加校干部竞聘,使学生能面对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优化学生自评机制,完善自评、互评机制,使学生管理由被动变主动,推动学校班级柔性管理向更好更快发展。
(四)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心理辅导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高中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心理辅导平台。班主任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集心理测评、咨询、互动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心理辅导平台。该平台可以包括以下模块。心理测评模块:通过问卷和量表形式,收集学生的心理数据,为心理辅导提供参考。心理咨询模块:班主任可以在该模块中接受学生的在线咨询,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互动交流模块:班主任可以在该模块中发布心理健康文章、视频和活动信息,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应对能力。个性辅导模块: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制订心理辅导计划,并在该模块中实施和监控。
(五)延伸家校柔性共育思维是保障
高中班主任柔性班级管理要想取得预想的效果,除学校因素的影响作用之外,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教师和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陪伴,由此,在推进班级柔性管理模式过程中,班主任务必要掌握学生的生长环境,积极对接家长,延伸柔性管理理念,使柔性管理理念融入到课堂内外学生成长的每一环节,通过班级和家庭的教育合力提升柔性管理应用质量。学生任何的校内不规范行为问题,班主任最应该做的就是联系家长,了解学生近期在家庭生活中遇到的变故、挫折和遭遇,详细分析学生不规范行为问题出现的主要成因,基于柔性管理的理念与家长制定合理的共育方案,最后经教师和家长谈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疏导和教育,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纠正行为上的不恰当之处。
四、结语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是为了让学生在班级中可以更自在、更快乐地享受学习生活。班主任想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要保障班级管理工作围绕学生展开,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难。考虑到高中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多与学生交流,学会倾听,并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让自己的言行更合理,与学生之间搭建起友谊的桥梁,在亦师亦友的状态下共同进步,真正意义上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静.“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高中班主任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2,(09):53-55.
[2]蔺龙飞.高中班主任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J].基础教育论坛,2022,(25):111-112.
[3]黄虹赫.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13):110-112.
[4]吕天顺.浅议在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J].学周刊,2022,(23):174-176.
[5]李林静.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学生管理策略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2,(14):167-169.
[6]薛蕊蕊.如何做好城乡结合部孩子的班级管理工作[J].新课程(下),2014(8):23.
[7]蔺龙飞.高中班主任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J].基础教育论坛,2022(25):13.
[8]黄发.加强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J].考试与评价,2021(2):16.
[9]孙毅.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探索[J].高考,2020(10):11.
[10]王东强.新时期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对策分析[J].读与写,2022(14):193-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