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设计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
正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活动设计的创新也越来越突出。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时期,也是打好基础的时期,在学生成长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开展各种学科教学活动的基础,语文学科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深入界定语文学科的性质,以培养学生语言和文字的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阅读占了很大一部分,这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语用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新方式,语用学习主要以语言为学习线索,以语言和文字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语言理解,经过系统化的课堂学习,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明显提高。
一、论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1.提高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享受到充足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资源、阅读平台资源等,保证了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在课堂中展现的学习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让学生们不再仅仅依靠文字阅读的单一方法来进行学习,他们可以体验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效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以前,学生们在阅读一些比较困难的文章时,会感到难以理解。现在,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们能够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对文章进行思维,这对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更多的阅读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会变得更加强烈,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另外,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大阅读的范围,实现以点带面的阅读,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明显地提高阅读的速度、宽度和深度。
3.提高学生的阅读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太多地依赖于老师,老师需要利用黑板和口头讲述的方法,来展开大量的分析,而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只会被动地聆听,慢慢地失去了自己主动思考的能力,这对学生们的长期阅读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学生的阅读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他们只可以通过默读、朗读和阅读习题来完成阅读。不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的阅读方式也可以逐步丰富起来,如情境阅读、小组合作阅读等,都有了可能。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1.学生主体性的缺失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阅读是一种学生个体化的行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阅读的主体,因此,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起到主导作用,但不能脱离教师的意志。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阅读教学主体不明确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扮演着主要的角色,而学生则成为“听众”。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志机械地接受知识,没有主动且独立地思考,有了疑问也会不了了之,更不能得到及时的回复。学生缺乏主体性,教师对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视而不见,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是低效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还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2.教学方法单一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除了阅读主体的不明确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对于初任教师来说,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还没有被探索出来,对于网上所学的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与完善。比如,有些老师会向学生推荐一些与他们的年龄不相符的书,这些书的内容很好,但是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层次,对这些书的理解还不够正确。对于老教师来说,他们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长时间使用一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会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产生疲劳感。例如:一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将课文分层。再读文章时,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对照着重要语句来讲解……的确,有一些方法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积累出来的,可以让学生解答出阅读题的答案,但这绝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也不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最好方式。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也不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3.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足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更是他们热爱阅读的先决条件。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程度决定着阅读的时间和阅读的质量。从调查结果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都不高。例如,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不能做好阅读示范,不能引导学生阅读,就会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又如,许多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过于狭义,认为阅读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忽视了阅读的乐趣。又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只给学生布置作业,不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气氛枯燥乏味,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不利的。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1.结合学情改进语用教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尽管它相对独立,但在实际教学中更注重知识本身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既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成绩,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等。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大体学情有明确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规划。小学语文学习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教师要帮助每一位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才能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但是,因为学生个体之间的理解能力存在着差异,有时候也会导致学习效果的差异。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因材施教,注意分层教学。例如,在《荷花》中,文章中存在着大量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如果教师只是通过对句式的探究来引导学生的阅读学习,就无法有效地达到语用教学的最终目标,因为学生只能理解句式的形式,却无法掌握具体的用法。教师要对课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并为学生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得到很好的阅读体验,体会到叶圣陶笔下描绘的夏日清晨的莲花,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2.利用信息化手段攻克重点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目标,教师应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往,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语文老师一般都是采用板书、插图或者让学生讨论的方法来解决重难点问题,但是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虽然有的重难点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但是仍会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些问题心存疑虑,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这些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地解决,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学生对阅读这件事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兴趣。
比如,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重点就放在了人和地球之间的关系上,难度就是“地球”这个概念相对抽象。或许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地球就是一个地球仪,如果老师只是一句话,根本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利用信息技术,对 PPT进行策划,并将 PPT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表头上,可以填写特点、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等内容,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来自行填写这张表格。在此表的协助下,学生将会更有目标地阅读,并会更仔细地阅读文章的内容。另外,在学生读完并填好表格后,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地球视频资料,使他们对地球的特征有一个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
3.运用信息技术,充实阅读的内容
在小学这个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的增长和认知视野的拓宽,因此,丰富的阅读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阅读内容,小学语文教师不断的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在基础阅读中引入更加丰富的阅读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既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有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又可以帮助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以此为基础,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丰富的阅读内容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在一个清晰的框架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例如,《慈母情深》的教学,由于该文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因此,学生对该文章有更强的阅读意愿,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指导、鼓励学生建立起该文章的框架,并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该文章的框架展示出来,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将与该文章有关的阅读内容导入到课堂,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对该文章的理解。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视野
初等教育是学生成长的第一阶段,初等教育的基础地位不容置疑。随着中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首要目标。小学语文教材虽然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文章类型很多,写作风格也很丰富,但从学生成长的全面性来看,单纯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成长需要的匹配度不高。所以,教师们在平时的学校语文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累积,更应该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方法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比如,老师在教《草船借箭》的时候,就会利用网络上丰富的资源,给学生们介绍《世说新语》的动画版本,让学生们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的开阔自己的眼界。在基于教材文本的阅读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知识背后的深层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和方法,为学生引入更加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是十分有益的。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搭建一个丰富的阅读平台,“一网打尽”所有适合学生成长阶段的课外读物,以网络图书馆的形式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
5.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让他们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在兴趣的指导下,学习效果最佳。小学生天性爱玩,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采取放任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吸引小学生全程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现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让小学生在逼真的阅读情境中进行学习,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助于快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将阅读资料呈现给小学生,用视听刺激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阅读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要以目前阶段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与能力为基础,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与此同时,还改变了小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让小学生们对语文阅读感兴趣,从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逐步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时,应根据阅读教学主题内容的变化,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在丰富性与多元性的阅读氛围下,一定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质量,从而有效改善了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
参考文献:
[1]桑海燕.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2):35-36.
[2]邱艳红.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学周刊,2020(29):59-60.
[3]牛祥英. 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小学生(上旬刊),2023,(04):94-96.
[4]苏晓慧.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中小学电教(教学),2023,(02):88-90.
[5]马建福.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情感读本,2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