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超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中心小学 223800

摘要

“双减”背景下,更要注重教育以生为本的原则,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综合成长。减少课外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训练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用更少的作业,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一目标指导下,文章提出几个以“双减”政策为背景,改良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正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很多教师开始通过优秀的数学作业设计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不仅是对课程内涵进行的再创造和深化,同时还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一、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一)任务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

由于学习基础、认知能力的差异,学生在接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过程中的表现是不完全相同的,因而他们在作业中所面对的难度也是不同的。但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中,有的教师无视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不同数学作业的要求,采用“一刀切”式的数学作业设计,导致作业目标空洞,缺乏一定的针对性,造成学习基础薄弱、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造成有扎实学习基础、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不能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获得进一步的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不利的。

(二)作业编排不合理,过度依赖教材

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很多教师的数学作业设计都非常注重教材内容,所布置的作业均来源于课堂内容。这导致部分教师对作业的一些传统认识没有及时转变,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往往太过绝对,重课本轻知识,技巧性强,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作业内容机械,设计不够有趣

许多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方面创意不足,设计的数学作业过于老套、死板,缺乏生机和活力,这是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摆脱以往传统的数学作业模式,把数学作业当成了一项严肃的工作,时时对学生进行严格检查。但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会更有动力去做作业,那些枯燥的作业则会让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完成作业,进而造成他们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下降。

(四)作业的设计缺乏创新性与探究性

首先,很多作业内容更强调机械记忆和应用技巧,而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业通常以重复性题目为主,这使得学生只需要简单地照搬书本上的方法来解答问题,而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性的解题,作业的这种设计方式限制了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其次,作业评价体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作业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而很少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题过程。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的“正确答案”成了唯一评价标准,而创新的思维和方法则被忽视。这种评价体系无形中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更倾向于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而不愿意冒险尝试和探索新的方法。此外,作业内容与课堂教学的脱节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更注重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和掌握,而作业内容却比较简单,缺乏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这样的设计方式使得学生在作业中很难体现出创新的思维和能力,局限了他们的学习发展。

二、作业设计理论分析

作业设计是指教师以一定的形式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的一种了解方式。其中教师设计练习和测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作业是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且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综合性的内容。教师通过设计作业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作业与学生日常学习过程具有紧密联系。作业设计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应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练习并分析、归纳所学知识的实践过程。

(一)作业设计的概念解释

作业设计就是根据当前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作业的内容以及完成作业的方法。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时,可以经过认真思考巩固知识基础,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开阔学习视野。作业与学生学习密不可分,如果学生能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下完成作业,对学生数学学习具有积极意义。作业设计主要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设计,具有实践性、探索性、综合性,能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因其学习水平和学习方法有所差异,因此他们所需学习策略、学习方法以及作业内容各有不同。

(二)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实现策略

作业设计是一种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开展方式,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与实施,并且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主要为:一是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和布置作业,二是依据教材教法设计题目,三是依据学生所学内容以及理解程度设计和安排作业,四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习惯设计和布置作业。而进行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④确保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与数学学习活动之间相互协调;⑤科学设计与安排学习任务;⑥保证数学学习活动有较好的质量;⑦保证数学学习活动具有可操作性;⑧保证作业设计内容持续有效。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建构人性化作业形式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一是题型设计多样化。一改以往单调乏味的作业形式,力求创造一种能让学生接受的情境,把作业作为一项以数学为载体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是图案妙用且趣味化。插图是“第二语言”,它能把逻辑性的、抽象性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能用彩色的图案来表现学生的情绪。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可爱的图案来布置和丰富数学作业,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学生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入更多精美的、健康的图案,通过新颖的作业表现形式,把作业完成得超出教师的预期。比如在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时,学生可以借助尺规用圆设计不同的图案。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灵感,促使他们在确定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利用尺规作图,然后利用圆的对称性设计图案,再在图案上涂满不同的颜色,这时一幅幅漂亮且有创意的作品就诞生了。

(二)设计情境类实践作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多次提到“情境”这一关键词,如实际情境、真实情境、现实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具体情境等,且多与主题式学习和问题设计同时出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为学生设计一些情境类作业,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实践和探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立体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进而有效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方向与位置”时,这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常识性问题,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八个方位是比较抽象和陌生的,难以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为此,教师就可以设计情境类实践作业,借助各种具体材料帮助学生深化理解。例题:在中国平面地图上标注出著名的景观或自己喜欢的城市,如鄱阳湖、西湖、北京、广州、哈尔滨、厦门等,用所学的八个方向说一说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借助本省或本市的立体地图,找出自己家周围有哪些建筑,并用所学方向表示出来。借助地图创设情境,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直观且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方位名词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情境类实践作业,可以使学生融入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完成作业,更有效、更轻松地掌握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与方向,从而逐渐培养空间意识,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

(三)根据学生数学能力,对作业难易分层

针对小学生的数学作业难易分层,首先需要考虑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包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等。分层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范围内完成作业,既能够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够挑战自己,提高数学能力。其次,针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可以分别设计不同的作业内容和题目类型。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单的计算题等,以帮助他们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对于中等层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题目,包括应用题、实际问题等,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高等层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和创新性的问题,包括扩展性问题、证明题和思维启发题等,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应该是动态的,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数学能力水平的提高进行调整。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往往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在学习上也非常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应该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比如,学习“认识时间”相关知识之后,可以安排作业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在家中将所知道的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这种实际操作练习,加强了学生对时间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时钟表面有12个数,12个大格子,3个指针,分别是秒针、分针和时针。同时要求学生可在观察完时钟后,按照自己的思路,将所学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路绘制时钟,并按照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在作业本上绘制。这种作业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绘图技能,还可以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拓展思维,培养他们的勇于探索和挑战的精神。

(五)设计游戏性的作业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化,游戏化的作业设计成为一种新的趋势。通过引入游戏元素,将传统的数学作业转化成为有趣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游戏化的数学作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互动和沟通能力。因此,在设置小学数学作业时,设计合适的游戏化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遵循多项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其中,游戏化的作业设计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以扇形统计图为例,探讨如何从教师角度设计一个游戏化的数学作业。扇形统计图属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统计图的一种,它通常被用来表示多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比如一家餐厅的不同菜品的销售占比。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理解和绘制扇形统计图,需要初步了解度量衡、分数和比例等多个知识点。为了更好地教授扇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一道与游戏有关的数学作业。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绘制扇形统计图的练习之后,通过搭建一个游戏场景的方式来自主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首先,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份实际餐厅销售数据的表格,要求他们独立计算每一种菜品的销售占比,并根据占比绘制出扇形统计图。这样,学生就可以初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技巧。接着,教师可以引入游戏环节。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扇形统计图对应到一个实际的“餐厅”场景中。例如,让学生准备一张A3大小的餐厅布置图,并在上面安排好不同种类的餐桌和椅子,用颜色和比例的方式绘制每种菜品所占的位置,并配上菜品文字说明。然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吸引“顾客”(可以是其他学生或老师)前来“用餐”,并根据“顾客”的点餐需求,将所对应的扇形图取出,解释其中的数据含义和计算过程。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互动和游戏化的环节中更好地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计算能力和沟通能力。总之,在当前“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游戏化的作业设计为学生学习带来了新的体验和乐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精心设计出有趣的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作推手,用心设计体现自主性的作业,从而为有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翠翠“.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探究[J].理科爱好者,2023(02):167-169.

2]何国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师博览,2023(12):70-71.

[3]畅志琴“.双减”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2(21):69-70.

[4]王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5):147-149.

[5]丁洪“.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1(2):178-182.

6]林珍“.双减”背景下小学作业优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18):185-187.

7]陈玉堂“.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读写算,2022(27):0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