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背景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实践研究
正文
前言: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许多学校都在努力地减轻学生们的负担,但要想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就必须从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两个角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所需要的知识。作业其实是一种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同时也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进行提高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因此,身为小学的数学教师,必须重视自己作业的设计思路,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通过作业,对数学的内容进行更好地掌握和复习。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及其对作业设计和管理的要求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认真落实“双减”规定,认真落实国家“双减”规定,认真整改。在“双减”的背景下,除对课外辅导进行规范化管理外,还提出了减少学生家庭作业的要求,以减少课外作业造成的额外学习压力。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确,那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不意味着彻底取消学生的作业,而是要对作业设计和管理进行改进和优化,让学生能够愉快地、愉快地、主动地完成作业,在作业练习中吸收、内化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二)“双减”政策对作业设计和管理的要求
(1)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双减”政策对于作业的设计与管理提出了第一个要求,那就是要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一点很重要,也很重要,因为所有的要求,都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基础的。比如,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因为数学在小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目,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让孩子们做很多的数学作业,但是,这些作业经常是重复的、机械的,对孩子们来说是十分无聊的,不仅仅是作业的数量,还有作业的形式、内容,都会对孩子们造成很大的负担和压力。在“双减”的背景下,要尽量减少作业数量,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创新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避免课外作业增加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负担。
(2)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以往的作业设计与管理,通常都是程式化与机械化的,一些老师觉得,让学生通过重复地练习,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强化他们的能力。例如,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会向学生们提供很多的计算题、填空题、应用题,但是这些题目在知识内容和所涉及的能力上,大部分都是重复的,对学生们而言毫无兴趣。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态度比较被动,没有主动地学习兴趣,很多时候都是敷衍了事,最后把时间用在了作业练习上,却很难获得理想的效果。“双减”的背景下,作业的设置和管理应该强调作业的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和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作业的训练,从而使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作业上,并通过精心制作的、有趣的作业训练获得较高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的数学作业方式存在着更多的缺陷。小学数学的日常作业任务很大,学生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完成,他们不仅要完成课本教材上的习题,还要面对各种形式的练习册和模拟试卷。这种相对单调的练习不但会让同学们失去学习的兴致,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作业完成。
其次,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创新;部分教师不从本班级的学情特点出发,为学生布置了不合理、不科学的作业内容与形式,从而使学生难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也不符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除此之外,在作业批改环节中,老师们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些老师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批改学生的作业,还有些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相对单一,这些都会对学生的作业态度和作业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将给他们的自主学习、长期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
最终,这些问题既不能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反而给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以人为本”的有效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主流。教师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应注重对传统作业方式的优化与探索,以提高学生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综合能力。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形式僵化
在小学整体学科之中数学是一个逻辑性比较强的研究领域,它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就是因为它需要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数学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往常老师一直都是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给学生进行作业的布置,总是让学生一直在重复地做需要考试训练的题型,这也导致整体作业布置形式僵化,并且一直采用笔试的方式来让学生完成试卷完成作业,一旦学生没有提交作业或者是不能根据老师的实际要求提交作业,老师就认为学生没有满足要求,进而进行各种处罚,在这种强压之下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出现作业抄袭的现象。
(二)综合考虑,忽略学生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学生的理解力、知识水平都不一样,然而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并未注意到这一点。教师常常把同样的作业分派到整个班级。因此,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后,往往会采用“剽窃”和“捏造”的手段。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作业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教师应客观地理解和分析班级中的同学,摒弃固定的作业安排。
(三)重视对错,忽略评价的创新
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很多作业,这不仅给学生的学业带来了压力,也给教师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一方面,安排作业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审查,从而在课堂上找到并弥补自己的缺点。然而,在实际的批改作业中,即使是通宵达旦,也难以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价。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设计扩展作业
面对“双减”形势,小学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讲授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成为一名真正的“学习者”。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安排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的同时,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能主动思考,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安排:“同学们,关于‘种树’,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两边都种’、‘两边都不种’你们仔细想想,有没有办法,可以同时种植两种,而不添加任何一种?”通过安排延伸作业,使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温习所学,还要在课堂上加强学习,还要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究,从而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精练练习,强化基础巩内
在新课改下,要求小学数学老师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教科书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学情,以小学数学教科书和教辅为中心,以单元为中心,加强对教材的大单元作业资源的挖掘,保证作业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可以选择题目,删去重复的题目,适当地调整、重组题目,设计变化题目和发散性题目,减少作业量,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比如,在对作业量和作业时间进行控制的前提下,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单元内容的编写意图和整体知识架构进行掌握,将大单元知识点、知识二的横向与纵向联系进行串联,对大单元基础作业进行精确的设计,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数学本质。
(三)分层作业设计,体现个性化
从内容上来说,分层作业设计就是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发展兴趣为依据,并要以他们的需求和学习基础为依据进行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中,对作业进行分层,从而提高了作业设计的可操作性,让作业设计与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相适应,从而保证了高质量的教育。在“双减”的背景下,家庭作业的设置已经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同时也是对家庭作业是否能够起到减负、提高效率、提升学生质量的一种检验。在课堂上,教师要紧扣教材,重视数学作业的布置,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分类,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家庭作业中,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基础题目,并增加一些难度更高的题目,以便于更好地学习。该方法不仅可以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适应水平更高的学生,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四)教师要寻求典型,由易到难
有些小学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数学问题的知识结构层次,不去考虑每一道题的教学价值,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有题,就让学生练习,没有体现出作业的层次感,这对于设计小学数学有效的作业是没有帮助的,不但不能达到减负、提高质量、练出好成绩的目的,还会浪费学生的课余时间,所以,老师应该寻找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题目,通过典型的题目来带动学生整体的学习节奏,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考虑好怎样设置由易到难的作业梯度,将一些典型问题纳入作业设计,对于与教学内容无关或关联性不大的问题,可以适当地舍弃。从而实现高效的作业设计。
举个例子,老师在教学《小数乘法》这一章的时候,在讲解一章的时候,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讲解一章的时候,老师会将一些简单的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做一遍,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这一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老师会将一些困难的题目作为作业,让学生做一遍。通过这种作业设计,学生也可以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找到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拓展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数学作业都是以写作业为主,这种作业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比较好做,但时间长了,就会让人觉得无聊。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扩展作业的方式,把作业转变成实际的作业,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提升。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完成“比例”之后,让他们想:“我们可以使用现有的工具和所学到的知识,来衡量操场上的旗杆的高度吗?”请各位多多指教。经过讨论,有些同学觉得,用绳索的长度来出旗杆的高度,是可行的,但很明显,他们忽略了比例的运用,有些同学觉得可以用口影米来构造比例,但没有制定出一个具体的计划。在完成了家庭作业后,老师会组织小组进行交流。首先,同学们把测量资料及计算结果记录在记事簿上,分享小经验。其次,同学们共同观察资料,以了解最后的结论是否为真。最后,老师将有关的知识归纳出来,并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举出比例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实际探索能力。
结语:总之,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既是对学生的一种考验,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更多的解题技巧,更多的数学经验,更多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通过数学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中进行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中领悟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实现学生的高质量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朱玉芳.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6): 77-78.
孔繁晶.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1.
[3]徐迎春.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学周刊, 2022(21):3.
[4]于萍.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 7(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