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丁文娟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213100

摘要

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也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为今后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小学数学学习任务。本文以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为依据,阐述其重要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

幼小衔接;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正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并且在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

一、小学一年级数学幼小衔接视角开展教学的重要性

1、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对于小学数学课程并没有较强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能够将小学数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小学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趣味化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喜爱学习数学知识。

2、可以保障教学内容的完善性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创新,并且要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从而保障教学内容的完善性。但是由于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只会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而对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却并不是十分重视。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是较为薄弱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和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所以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对小学一年级数学以幼小衔接为视角开展教学,从而有效保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可以逐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改变,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时更加轻松,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学数学教育中来。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以幼小衔接为视角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渐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能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小学数学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教材内容、调整授课方式等方法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目前我国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1、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从而不利于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一年级数学课程。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得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就应该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教学效果。但是在现实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导致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应用教学结合存在问题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学结合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应用能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结合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就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首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学结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是因为小学一年级数学学科和中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有一定的区别,并且在小学阶段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中学阶段则是以抽象思维为主,所以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结合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同时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应用教学结合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应用能力了解不够,从而导致教师无法制定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方法。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学习意识较弱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加上教师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3、教学氛围过于沉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变得过于沉重,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这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并且在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通常会采用一些比较枯燥无味的讲解方式,使课堂变得过于单调,这也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一些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这些都会对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必须要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但是在传统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变得过于枯燥无味。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通常会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也会影响到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所以在新课改要求下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必须要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4、没有结合学生实情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学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所以在对小学一年级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结合学生实情,因此使得教学计划与学生实情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效果不佳。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1、激发学生兴趣,做好创新导入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学数学学习任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就应该在教学中创新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任务。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方式进行导入教学。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导入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红灯停绿灯行这一交通安全宣传视频,并向学生讲解其中的数学知识,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交通安全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完成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任务

2、依托教材知识,深化应用教学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例如,在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基础测试,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来进行教学设计。例如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三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四位数加两位数等。如7+3=8+3+2=9+2+1=10+135+72=75+72=9873+60=74+61=76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两个数相加的方法,还加深了学生对两个数字相加的理解,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还要与日常生活实际相互结合,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展示和说明。例如在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三角形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和特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知识也就更容易掌握了。

3、实现趣味教学,建立优质环境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有没有钟表?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钟表来确定时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来设置问题:你认为时钟上的数字是什么?为什么?由于小学生没有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他们可能会回答指针分针时针等。这时候教师可以提问:指针代表什么?学生回答:指针代表时间。分针是指分针,时针是指时针。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讨论时间的含义。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已经对时间有了基本的认知,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来回答问题。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对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并不了解,如果教师直接让回答问题,那么可能会使学生产生排斥心理。为了缓解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来找到答案。当教师问:指针指向什么位置?学生回答:指着时针和分针时,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分针指向哪一点?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指着时针和分针之间的位置。然后教师再问:时针指向几点?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指着12点。这样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就能找到答案了,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生对时间的认知水平。总之,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注重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效率。

4、结合学生实情,夯实理论基础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例如,在教学百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地进行练习。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等数位数字和一些简单的数字组合,然后将这些简单数字进行连加、连减等运算练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总结出一些简单实用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幼小衔接阶段,由于年龄较小,面对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下降。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小学教师应从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通过有针对性教学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一年级教学中,需要以幼小衔接为视角开展教学,让其教学体系符合学生学习需求,满足学生欲望,激发学生兴趣,避免学生对数学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后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柳理.基于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16):156-158.

[2]张晓勋.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08):81.

[3]黄露.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7.

[4]王舒嘉.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法浅谈[J].时代教育,2017(06):20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