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莫海曰

荔波县人民医院,贵州 荔波 558400

摘要

目的:探究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诊治的4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进行常规诊断的CT影像学技术诊断,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诊出率、影像学结果等。结果:CT诊断结果为,诊出患者47例,1例漏诊,无误诊,诊出率为97.9%;常规诊断中,诊出患者35例,7例误诊,6例漏诊,诊出率为72.9%;两种诊断方式的诊出率差异显著(P<0.05);并且在CT扫描诊断下,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血容量、血流量、表面渗透系数等,准确分析患者病情。结论:对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结合使用CT影像技术进行诊断分析,诊出率高,可以及时观察到患者的股骨头健康状况,了解血流动力学等信息,可以作为诊断和分析患者病情的重要参考信息,值得推广。


关键词

CT影像技术;股骨头坏死;诊断价值

正文

几年来,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关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治也受到关注。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疾病,股骨头坏死会对患者日常出行、肢体活动、身心健康均产生较大影响,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诊治,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股骨头坏死的的危害非常大,患者往往会受到疼痛影响,出行困难,并且患者还可能存在行动功能障碍的情况,导致患者的身心健康受损。研究发现,如果患者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可能引发多种骨骼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要及时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分析,尽早发现病情。加强股骨头坏死的诊断非常重要,本次研究就抽取48例股骨头坏死和48例健康者进行观察分析,探究CT影像技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64~2019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检查诊治的48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45岁至82岁,平均年龄(64.56±5.86)岁。纳入标准:观察组均经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股骨头坏死且发作时症状明显;对照组无股骨头疾病所有观察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感染、肿瘤或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合并出血性疾病、未治愈溃疡患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途停止接受观察者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诊断和CT扫描。常规诊断为询问病史、了解身体症状、触诊等方式。CT扫描检查,检查方法:仪器选择为GE64排螺旋CT机;参数设置:层厚为0.625mm,管电流为200mA,管电压为120KV。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先进行平扫,再进行灌注扫描,对比剂选择320mg/mL的碘醇,经患者肘静脉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入,注入速率为4mL/s,采集数据的时间为40s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诊出率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系统选用SPSS20.0,根据1.3”中观察指标的表述形式将其分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其中计数资料检测以卡方值(进行,计量资料检测以T进行。两者均以P值评价,当且仅当P0.05时,有差异性。

2.结果

CT诊断结果为,诊出患者47例,1例漏诊,无误诊,诊出率为97.9%;常规诊断中,诊出患者35例,7例误诊,6例漏诊,诊出率为72.9%;两种诊断方式的诊出率差异显著(P0.05;并且在CT扫描诊断下,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血容量、血流量表面渗透系数等,准确分析患者病情

3.讨论

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的负重区的骨小梁坏死,导致了股骨头结构的改变,从而引起骨头变形塌陷,引起无菌性的炎症,导致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股骨头坏死会导致髋关节的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第一是之前发生过股骨颈骨折,这个是比较常见的。骨折股骨颈骨折做了手术,手术愈合之后,逐渐的正常的下地负重行走,可能过了半年、一年、两年,拍片子复查出现了股骨头坏死,也出现了疼痛的症状。这个坏死的几率跟病人的年龄,股骨头、股骨颈骨折的类型,包括手术方式,从骨颈骨折到复位固定手术,这之间的时间间隔,还有复位位置的好坏,都有一些相关性。第二点是酒精的原因,长期大量饮酒的,特别是每天喝几两白酒的病人,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几率会高一些。第三点是激素,因为一些别的疾病,比如得过类风湿用过药,或者因为别的病,比如非典的时候,有的人得了重度的肺炎,用了大量的激素,有激素应用,使得这些病人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几率也会增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用CT影像学进行检查分析,通过对比剂注射以及连续性扫描的手段获取信息,从而计算病灶血流参数,分析、评价灌注状态患者的病灶内部及周围血管与正常血管在结构、功能方面均有着明显差异,通过CT增强扫描观察,可通过扫描参数将此种差异反映出来。CT诊断结果为,诊出患者47例,1例漏诊,无误诊,诊出率为97.9%;常规诊断中,诊出患者35例,7例误诊,6例漏诊,诊出率为72.9%;两种诊断方式的诊出率差异显著(P0.05;并且在CT扫描诊断下,可以观察到患者的血容量、血流量表面渗透系数等,准确分析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对股骨头坏死的患者结合使用CT影像技术进行诊断分析,可以及时观察到患者的股骨头健康状况,了解血流动力学等信息,可以作为诊断和分析患者病情的重要参考信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南, 肖云龙, 李丽. MRICT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和分期的应用价值[J]. 井冈山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11(002):46-48.

[2] 齐云秋, 刘东伟. 比较MRICT在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 2011, 38(6):3-4.

[3] 许为勇. 基于三维CT诊断分析系统的股骨头坏死分型及坏死塌陷预测的前瞻性研究[D].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3.

[4] 靳勇.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12(003):564-566.

[5] 高艳辉. 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探析[J]. 中国实用医刊, 2016,008(004):456-4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