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金敏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乌江小学 邮编:331619

摘要

近几年,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培育核心素质,已然成了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一个主要的指导思想。以“核心素质”为导向的各类课程的创新,日益突显。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十分基本的、也是一个知识积累的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任何一门课程的设计和教育的改革,都会对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产生影响。小学数学是一门能够激发和指导学生抽象思维的课程。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师坚持创新理念,贯彻核心素养的各项要求,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利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一个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学习课堂,这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

正文

前言在基础教育系统中,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对于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就必须要对核心素养的组成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有句老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是对一个学生最大的激励。只有当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地进行学习,从而为自己的核心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真正地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看着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就变得简单、有趣了起来,也就不会感到陌生和疲惫了,学习的兴趣也就随之提高了。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生活”的教学方法。由于人民币是一种对学生来说很熟悉的东西,因此,运用人民币进行教学,可以带给他们不同的感受,使他们迅速地集中精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授课时,老师可以通过不同数量的人民币来引导学生计算。例如:我到一家超级市场购买笔记本和钢笔,一本3元,一支钢笔2元。付款时,我付了老板10美元。你猜,他要拿多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的教学情境。学习后,学生可以在许多生活场景中,有意识地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此时,数学教学的意义就凸显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真正萌发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需要。教师要重视这一点,打通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自生活,又能应用于生活。

从转变教育观念出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长期以来,大部分的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是以自己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相关的教学,因此,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能被动地听从老师的“吩咐”,这就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缺乏参与性,也就不愿意主动地参加到课堂上来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因此,要想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育中首先要摒弃过去单调乏味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按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要领导者,使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新颖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并带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师只需要站在旁边,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权更好地回到他们自己的身上,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更全面地进行。

引导学生从实际的情况中思考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们主要是根据课本的内容来讲授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极易造成学生对数学思维的认识不足。而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进行数学教学,是在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把学生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思考,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讲解与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与现代核心素质教育多样化的需要更加契合,它也解决了传统教育中为解决问题而创设问题的问题,这样不仅便于数学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教《三角形的认识》这一课中,大部分的学生实际上都有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但他们所说的知识比较笼统。在他们看来,三角只是一个三边形。为了让小学生清楚地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与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通过实践、操作以及观察,了解三角形具有的概念和特性。例如,老师可以提问,请学生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三角形的影子在哪里?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特点是什么?在学生的观察中,很容易发现在自行车、屋顶、桥梁等地方都存在着三角形,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发现三角形所具有的稳定性。这种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理论和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同,教师可以从实际的情况出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多地吸收三角形的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问题导入教学,促使学生展开思考

在小学生日常上课过程中,课堂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种合理的引入方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整节课中始终能够保持较高的集中力。在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和意志力。要注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或者智力发展水平出发,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匹配,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比如,在“认识图形”这节课中,教师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对事物有一种直观的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在课堂开始之前,我对这门课进行了仔细的备课,并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好了与之有关的立体图形模具。在课堂上,我用提问的方法将教学引入,“同学们,老师在课前让你们准备了一些物品,有些同学准备了盒子,有些同学准备了积木,请大家互相看一看,自己准备的东西跟其他同学有什么区别。”(同学们都在热烈的讨论和对比中,我又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大家想一想,这些东西有什么用?)现在,让我们比赛一下,看看谁的手艺最好,谁的作品最漂亮。(学生积极拼搭)”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进行巡视指导,然后找几个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展示搭建物品,并给予点评和表扬。接下来,作者利用这些物体,帮助学生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模型,帮助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寻找,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东西是这些图形,比赛谁找到的最多、最准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结束语中,作者着重强调了这一节课的重点,并赞扬了这一节课的同学们。就这样,利用一系列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在作者的预设下,一步一步地走进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优化训练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数学核心素养中,探究能力是最基础的一部分。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要想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思维培训活动中来,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学生培养成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学习速度,从而提升自己的探索能力。比如,在教长方形和长方形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同学们去搜集与本课中主要图形和长方形有关的素材,比如长方形桌子,方形魔方,方形粉笔盒等等。其次,在上课时,先请同学们举例,再提出问题,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例如:请同学们把黑板的正方形与粉笔的正方形进行对比,再把教室的门表面积与教室的门框尺寸进行对比,以此来启发同学们的思考。老师可要求同学们用专门的仪器量一量一尺,再按课本上给出的公式计算,最后再比较其大小。在此基础上,老师会引导同学们对本课程的学习进行反思与总结。比如,在学习完这一节的内容之后,你掌握了哪些知识,知道了哪些生活常识,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等。在核心素养的视野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寻找合适的机会,从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数学的特质,让学生挖掘出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有更多的收获。

注重思维导图的引导

思维导图是一种模拟人脑思维模式的图形,它与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思维发展特点比较匹配,对指导小学生将各个知识点进行压缩和汇集,形成一个概念名称,从而有效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并自发地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就拿六年级上册的《圆》来说,在开设这门课之前,学生们对平面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这门课的开设,能够让学生们进入到曲线图的学习阶段,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几何知识储备。在课堂之前,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先准备好圆的实物图,然后自己再利用视窗21来绘制思考导图。在正规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演示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圆的有关知识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我们周围有什么东西是圆的?通过演示思维导图中的“圆”和圆物,使学生对圆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②我们已了解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构成方法,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圆形是怎么构成的?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圆”概念,引导学生对“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形状的理解;③把一个圆形多次对折后再展开,其折痕总是在圆形的哪个位置相遇?引导学生运用事先准备好的实物图形进行活动,并将“圆心”的概念和表达在思维导图上进行表达。然后,依次将“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和表达一一展现出来,构成一幅完整的思想导图。

优化教学设计,渗透核心素养

要想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要渗透教学核心素养,要进行持续的创新,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比如,在“混合运算”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会设计一个实例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找出错误,这样既可以引入教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新知识的讲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教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去。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制作图示资料,将图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分数的概念;其次,介绍了图形中的加减运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学生的数理意识与几何直觉素质。在习题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习题,对习题进行开放性的习题,而不限于已有的习题。

总结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迈入了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而新的工作方式也在不断地出现。所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个学生都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提高自己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在初级教育阶段,对一个人将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萍,陈六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程教学研究, 2016(4):42-45.
  [2]何金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教师, 2017(15):87-87.
  [3]赵盛朝.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2):150-150.
  [4]吴明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7(9):19-20.

[5]骆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56-57.

[6]王春刚.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有效策略[J].中华少年,2018(36):80-80.

[7]后丽丽.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 管理),2020(05): 03.

[8]李倩.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及其实践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5):92-9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