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正文
[课题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福建省宁德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新高中英语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立项编号:2022JJK036)的阶段研究成果。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1]。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特别强调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并且具有流利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有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优化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2021年福建高中英语使用人教版2019新教材,新修订人教版教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对教材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修订教材力图体现新课标的英语活动观理念和要求,重视活动设计,提高活动质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看的能力。同时对学生和老师又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挑战。高中阅读教学实践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要通过阅读的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结构、文章大意等的表层理解,还应当引导其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了解文章的信息的同时,掌握信息蕴含的人文价值。在此基础上培养其文化鉴赏、语言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此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使得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地位突显出来。
高中英语教师面临着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顺利实施的挑战。因此,在新教材,新课标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面对教学现状,深入研究学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策略,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我们展开了以英语活动观为主,读思言深层阅读教学模式及读写整合阅读教学模式为辅的阅读教学策略有效性研究。自从开展研究之后,我们的研究成员和其他英语教师都积极地在课堂中实践活动观。因而,该项研究对于推广新的阅读教学策略,改进山区校阅读教学氛围,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时间安排不充分
部分教师陷入追求教学“完整性”的误区,强行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一个语篇的活动观完整教学循环,导致每一类活动的开展都缺乏必要的学习时间的支持,学习活动有探究之名,无探究之实,教学过程流于形式,不能为理解、内化和表达结构化新知提供真实学习发生的机会。
2.教学主体不准确
很多教师只关注以活动观的活动类型和形式为参考设计教学活动,但是在组织和实施活动时,也因为课堂时间不充足,追求完整性,没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只将自己研读语篇的结果以讲授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而非促进学生与语篇开展互动,未能真正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逻辑不清晰
部分教师只简单套用三种类别以及下属九种形式的活动名称,并未真正理解不同类别和形式的活动的内涵和关键,导致设计出的教学活动不能形成能力阶梯,活动之间缺乏逻辑关联,没有形成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必要前提,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必然发展的递进活动链。
4.教学活动过程缺乏情境
部分教师教学活动缺乏情境,教学过程习题化、程式化。活动过程习题化是指课堂讲授的环节表现为学生当堂做题刷题,教师当堂讲题,课堂上缺乏学生的真实生成。此活动设计并非基于问题情境解决的素养性活动,设计缺乏内在逻辑关联,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5.教学活动的目的指向不明确
部分教师不能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主线设计任务或问题,任务或问题未能按照层次的进阶兼顾对学生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很多活动徒有指令,不能激发学生与文本互动进而探究主题意义,活动变成了缺乏核心素养培养指向的“空探究”。
6.教学评价落实不到位
很多教师尚未建立“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思维和评价意识,在设计和实施活动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时,只注意设计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和学,即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和发展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活动,未能同步设计学习效果评价活动。
三、优化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教学的解决对策
1.紧扣学生兴趣
兴趣是活动建构的起点,教师要善于挖掘语言项目操练方式、学习活动组织方式以及师生、生生之间互动方式的兴趣点,提高活动的兴趣度。下面以新人教版必修一Unit5 Reading and Thinking“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为例来说明。
活动1:Enjoy a video and answer the question:What is the video mainly about?
活动2:Show students some pictographic characters and ask them to guess the characters.
课例中教师播放了一个视频,激活学生原有对汉字的认知,通过呈现冲击力强的图片,设计guessing game活动。此活动抓住学生兴趣点,掀起讨论热潮,得出本篇阅读的标题“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Connecting the Past and the Present”,为下个活动做好铺垫。
2.紧扣“班级学情公约区”
班级学情公约区是不同层次学生潜力区之间灵活的公约数。活动应面向“学情公约区”,深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所能接受。通过独特的教学活动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活动内容和进度符合学情公约区兼顾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既保证同舟共济,又满足个性需求[2]。
例如,在必修一Unit 5教学中,通过之前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学生对汉字的历史较为了解,这是学情的公约区,但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汉字的重要性较为陌生,这是活动设计的公约区。因此教学活动设计是design a brochure in English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ort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the students who want to be the members of your club。此活动由3个小的进阶活动构成:(1)Find the sentences that show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summarize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group work);(2)Show the pictures and video of Uncle Han Zi and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at can we do to preserve or spread Chinese characters ?(3)Make a speech about the history and import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welcome the new members of your club.
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进行讨论、判断;然后通过视频引导,进而改善思维,再借助团队口头输出进行评价,最后通过付之笔端巩固对汉字重要性的认识并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深入研读教学语篇
教师要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语篇传递的意义,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把握教学主线。
课例体现了基于语篇研读的、以活动观为指导的阅读教学设计,其语篇研读围绕development和important二个维度。第一条是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汉字书写体系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这是文本叙述的明线。在这条明线的叙述中,文本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历史。第二条是呼应标题中的题眼“连接”(connecting)的一条暗线,说明汉字书写体系对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所起到的四个重要作用:(1)连接时间上的过去与现在;(2)连接空间上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们;(3)连接语言与艺术;(4)连接中国与世界。此外,教师还呈现了内容知识思维导图,以体现语篇的结构化知识。
4.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和任务
情境和任务真实、直接、简洁、有效,课堂教学就自然成为课外生活的缩影,语言教学也才能真正做到返璞归真,回归生活[3]。下面以必修三Unit 3 Diverse Cultures Reading and Thinking中“Diverse cultures”和选择性必修二Unit 2 Reading and thinking Bridging Cultures为例来说明。
例如,在必修三Unit 3教学中设计活动:Record a vlog to speak up for cultural diversity and voice for people who are biased.在选择性必修二Unit 2教学中设计活动:Suppose one of you is the reporter for your school newspaper and the other is Xie Lei. The reporter needs to interview Xie Lei about her life in the UK. Xie Lei could give more information than what is written in the text if necessary.
以上活动设计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切实提高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从输入到输出水到渠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迁移运用了所建构的结构化知识,而且运用了所学的技能和策略,培养了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5.注重课堂教学活动的逻辑关联性
教师要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出一系列围绕主题意义探究、逻辑递进、循环上升、符合认知规律的活动,使上一个活动为下一个活动铺垫,下一个活动对上一个活动进行拓展和深化,体现情境性、结构性和层次性。
例如,在必修一Unit 5教学中设计如下活动:
活动1:Divide the passage into three parts 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This text is mainly about the ___development___ and ______important____ of Chinese ____character______.
活动2: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gain and make a detailed mind map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
活动3:Find the sentences that show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summarize the import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group work)
活动4:Suppose you are a student from an international school. You have set up a Chinese calligraphy club. Make a speech about the history and import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welcome the new members of your club.
活动5:Design a brochure in English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ortance of Chinese characters to the students who want to be the members of your club.
这些活动课例中教师围绕历史和重要性两大主线,组织逻辑关联、循环递进的系列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化和运用结构化知识,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6.开展基于证据的课堂教学评价
学生发言时,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的观点并直击问题本质,借助反馈及时与学生开展意义协商;学生参与伙伴或小组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判断学生的投入程度、已有收获和存在困难;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可以设计可视化的学习活动或学习任务(如建构信息结构图、制作学习项目作品等),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和诊断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
四、结语
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重视引导学生从基于语篇的整合式学习,感知语言知识,到深入语篇的探究式学习,内化语言知识和技能,再到超越语篇的语境式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实现学生从学科知识的学习到能力素养的提升。全面理解和把握英语学习活动观,课堂将留给教师更多的探究空间,有效探求活动观的落地也将成为基础英语课堂塑造完满人教育的一个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5.
[2]李涛涛,田建荣.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的困境与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5):96-102.
[3]蒋京丽.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价值、问题与建议[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2,45(08):1-6.
作者简介:谢秀姜(1982.06-),女,汉族,福建屏南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法。
作者通讯信息:谢秀姜,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树兜巷40号,邮编352300,手机1805933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