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孔令伟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实验小学 331409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中也明确指出,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在正确的氛围中不断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学习美术知识,理解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不光学习美术知识同时还能对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进行提升。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后续的小学美术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美术;融合策略

正文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已经成为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类宝贵的思想精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每位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教师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能够丰富课堂内容,推进美术育人目标的达成。小学美术教师要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传统文化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以宝贵的传统文化力量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将小学生培养成为有担当的接班人。

一、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作用

(一)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在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因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希望,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感受中华独有的魅力,无形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自觉地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二)提升审美水平,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给学生展示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征的经典作品,恰当地引导学生欣赏经典作品中的精髓,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据调研结果显示,在众多小学课程中,美术课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但是部分教学内容对于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在欣赏西方美术作品时,这些作品包含了大量的地域性因素,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理解作品的内在,从而出现学习兴趣短缺的情况。而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可以将我国的经典艺术作为融入的起点。在小学这一美术的启蒙教育阶段,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教学内容,也给学生展示了审美思想,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开展。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美术创作形式,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三)丰富教学资源

美术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必须要经历大量优秀作品的欣赏与创作,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参考教材,还需要选择适当的课外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局限在教材内,没有意识发掘课外美术资源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影响美术教学的效果。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数量丰富,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在资源库中广泛地选择恰当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这些都是学生能够欣赏的优质学习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见识,在欣赏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学习经验,多元化打造风格迥异的美术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深入应用于小学校园中,教学氛围也日渐浓厚,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并期望借助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质量。但是,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部分小学在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知并不到位。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文化中存在应付心理,认为仅需要在特定的节假日、文化月等组织学生开展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即可,例如,教师组织的常见活动有端午节画粽子、元旦做灯笼等,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依旧以教材为核心开展教学,较少关注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内容,此种状况并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难以确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教学的系统性、持久性,也难以有效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二是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有所欠缺。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极为感兴趣,好奇心理相对较强,但是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学习经验、动手能力等相对较弱,由此,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需要充分考虑内容的适用性,即并非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均适合引入小学美术课堂。但是在实际调研中可以发现,现阶段有许多的小学或教育部门并没有对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做出清晰、明确的要求,也尚未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因此,教师通常会根据自身的经验、阅历、喜好等进行选择。如此一来,如果引入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等不相符时,将会出现教学效果下降等问题。

三、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

(一)开展美术趣味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含有我国历朝历代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和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以及社会所构建的独特的艺术审美喜好。相较于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材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内容、颜色、形态、制作等方面拥有特色化、个性化特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思维、视觉等产生创新性变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组织开展趣味性教学。例如,在拓展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调研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入手展开教学。教师首先可以问学生:“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玩具?”由于该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极为贴切,学生将会积极回答,此时教师可以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并进一步提问:“谁能告诉我,在你们热爱的玩具中蕴藏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呢?”学生经过思考,将会陆续回答一些内容,如风筝、毽子等。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图片,如布老虎、空竹、糖人、布老虎、不倒翁、泥人等等,这些传统玩具中含有大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挑选若干进行详细讲解,并鼓励学生借助彩笔、橡皮泥、彩纸、剪刀等工具制作一些易手工操作的玩具,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二)以传统文化扩充课堂教学容量

当前,培养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焦点,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设计中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教师需要借助丰富的美术素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样,学生才能在触及内心情感的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当前小学美术教材中的素材非常精简,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传统文化是智慧的结晶,具有美学价值的传统文化能够触动学生的灵魂,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意义。以人教版小学美术课程“美丽的花”为例,花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各种各样的花不断出现在文学、绘画、服装、艺术等领域。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花的文化不胜枚举。课堂上,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关于花的优秀作品扩充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播放《茉莉花》作为优美的课堂背景音乐来烘托艺术氛围。教师可以展示梅、兰、菊、竹的图片及视频给学生讲述“四君子”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在展示关于花的美术作品时给学生朗诵相关的古诗,让学生体会到我国诗画结合的意境美。教师以传统文化扩充课堂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掌握传统美术的创作技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

在教育大纲中强调了开设小学美术课程的目的,旨在教授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每一个时代都会创造出当时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观察美、感受美而演变成的一种表达形式。不同时期、地区的人们所表达和创作的手法上各有特点,凝结了当地人的智慧,这些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对于小学美术的教学来说,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外,还需要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从而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通过美术的形式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欣赏传统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学习其中蕴含的创作手法,让学生自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古典美术的创作技能,从而实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目标。在小学的美术教材中,有一课是“彩墨游戏”,重点让学生欣赏水墨画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用彩墨动画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认识彩墨画的特点,从而自觉感受这一艺术的魅力。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讲解彩墨画是如何创作的,不同力度的执笔映射在宣纸中能够呈现不同的效果,教授学生彩墨画的创作技巧。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以后,让学生拿出手中的绘画工具,亲自动笔感受彩墨画的魅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绘画技巧,体验不同笔锋所能呈现出的差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只是局限在绘画之中,除了这些,剪纸、泥塑以及建筑等都属于美术的范围,教师还可以根据大纲的课程安排,融入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作技能,提高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开展项目探究,丰富学生感知

“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开展项目探究是美术课程教学的新方向。教师应该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项目探究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并且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开展主题性的学习,帮助他们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丰富他们的感知,让他们获得良好的美术学习体验,以此提升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以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的“快乐的节日”一课为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节日,说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并且能够讲述自己在节日期间经历的有趣的事,随后通过绘画等方式来展现节日的内涵,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想要探究的节日,开展项目探究。如有的小组将“端午节”作为项目探究的主题,所确定的操作内容为制作香囊。于是,教师就让该小组去寻找制作香囊的材料,设计香囊上的图案并进行制作,将美好的心愿寄托在自己制作的香囊中。又如,有的小组将“春节”作为项目探究的主题,以此进行了画年兽、画门神等美术创作活动,进而完成了项目探究任务,在具体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春节的认知。可见,教师在将美术课程与中国传统节日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开展项目探究,进行一系列的项目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传统节日内涵的挖掘和分析的过程,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获得深刻的感知和体会,培养审美情趣,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小学的美术教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载体,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的美术理论知识中,而是应该积极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合适的课外美术资源,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美术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培养美术素养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在课堂中不断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在新时期背景下,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实现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这是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1]韦玉珊.探索核心素养背景下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J].教育前沿,2022(12):158—160.

[2]程仓花.习美术之法,承文化之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校园,2022(11):65—67+77.

[3]张玲.基于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对策分析——以阜南县柳编技艺为例[J].新课程,2022(12):10.

[4]魏俊青.笔墨书香浸润心田,领略传统文化魅力——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融入优秀传统文化[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109—110.

[5]漆宇晶.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9(33).

[6]任丽沙.浅议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青年,2020(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