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数学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措施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邓琳

湖北省荆门德艺学校南校(碧桂园) 邮编:448000

摘要

与其他科目相比,数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门很有难度的课程,它不但要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要强化数学基础知识、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等相关知识。从老师的角度来讲,既要对小学生进行分析和解决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也要强化他们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在提高他们在提高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时候,还为他们今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章着重讨论了在小学数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代表,它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一些数学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和考核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数学本身对我们的重要意义。这种课堂教学形式对我们的身体心理发展并不十分有利,与我们的初衷相悖。因此,在国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中,数学教师们要自觉地进行课堂教学观念的改革,并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课堂教学方案,指导每一位同学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进而改进和提升每一位同学的数学解题思维,为每位同学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现状

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如上所述,问题解决教学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和培养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不符,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比如数学中,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是四则运算,而几何图形等内容基本上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或特殊行业中使用。过程程式化和传统化。我国的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强化训练等。在解决问题教学法中也有同样的问题出现,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会产生一种厌烦感,使其的兴趣度下降,对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不主动的积极的进行思考,使得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的策略比较匮乏,是的学生的解题思路也比较狭隘。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学科,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所以,教师的教学策略缺乏,使得学生的解题思路也比较窄,变相的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发展被局限了。在我国的教育改革的要求中,明确的提出了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解题思路的范围这块,要着重的注意一下。

、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成

(一)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

在日常教学数学中,只有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数学基础,才可以更方便、更准确的解决数学问题。由于数学教师的疏忽,觉得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没有必要再去巩固那些数学基础。这样就会导致小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那么明确和熟练。所以在数学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传输时,要细心的讲解数学基础理论,同时通过对学生的仔细观察来进一步发现学生是否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理论。

(二)数学题阅读的理解能力

在实际的学习数学过程当中,部分同龄学生往往会因为阅读课文题目不仔细、不认真等各种原因,造成一些解题错误。由于部分同龄学生的逻辑思维太过混乱,没有自己独立解题方法和思路等各种原因,进一步造成了对问题的判断和错误。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引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培养自己的学生阅读解答问题的水平与解决方法和思想,让自己的学生建立起正确的阅读解题方法和思路,逐渐地优化自己的阅读解题方法和思想,这为自己的学生日后奠定了良好的阅读教育基础[1]

、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分析

转化教育理念

新课改明确强调,数学教师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切实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贯彻多元化、多维度策略,以满足学生直观体验,加强学生数学思维,推动其积极自主参与教学内容,激发数学学习兴趣。但据笔者不完整统计,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诸多数学教师依然秉承传统教育理念,基于理论立足课堂,用以主导形式实施知识灌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同时,导致学生数学思维存在一定局限性,往往只会跟随教师的节奏前行,缺乏一定自主性、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且我国新课改提出,不仅要加强课堂理论知识培育,也要着重培养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这一举措不仅为我国数学教师指明教学方向,同时也为培养小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奠定良好契机。鉴于此,数学教师应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模式,了解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制定相应课程计划,以满足学生直观体验为准则,学生自主学习为侧重点,渗透多元化、多维度因素,加强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得以提升。

(二)加强思想转化,助力发展小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是核心因素,数学思想培养与理论存在一定差异,且小学阶段受教者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思维方式处于形象化阶段,主要表现为他们依托固化思想模型延展后续思维活动,基于理论提升无法达到理想效果。鉴于此,数学教师应用于引导、案例、情境等具象化描绘,促使学生发现数学教学内容与多元化因素存在吻合,进而实施类比、推理等思维方式进行论证,推动其理性思维、客观评判能力不断提升,进而升华学生数学学习观念,实现培养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数学问题理解更为透彻。其中,生活因素具有一定的类比性、包容性,用以生活因素渗透,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元素关联,利用情境推开数学知识大门,徘徊在数学知识海洋中,肆意畅快地享受数学知识联想,拓展学生思维发散的同时,加强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三)基于小组合作模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小组合作近年来被广大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集分层式、任务式、互动式教学策略为一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交互性、合作性,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已然处于主体地位,根据数学教师布置的任务、问题,从独立思考探究走向问题论证组内交互,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也是改善学生数学能力差异化的有效措施。小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同,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吸收知识内化程度也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导致了学生数学能力形成差异化。这一现象让数学教师较为困扰,如针对能力较为良好的学生构建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会让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在理解、认知上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导致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如针对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培养其数学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会导致能力较为良好的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学习积极性,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数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课前预习模式,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力较为良好的学生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帮助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梳理、认知数学内容,进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模式加强数学知识内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培养小学生数学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同时,推动其核心素养加快形成。

)融入生活,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在实际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将生活融入到课程当中去,利用生活多方面来教导学生,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和医学生活情境开引导出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到解决问题当中去,调动学生想学数学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所要讲的内容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寻找是三角形的实物物体,让学生先了解下什么是三角形,然后老师可以上课时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中去,最后逐渐引导出想要传输关于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知识,然后再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二倍的關系,引导学生从多方位进行思考。最后在进行学生自主讨论,进一步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

)激发提问兴趣,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课程中,学生会面临许多问题,对于这样现状,是学生和教师不可避免的,在这种现状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现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要是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会影响学生进行自主思考的水平,也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而教师要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出发看待问题,并协助学生筛选出问题中有效信息和问题意义,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聆听其他学生发现的信息,并结合自己找到的有效信息进行解题,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通过这种积极引导,可以自主的解决问题,并且学会在以后答题的过程中掌握好题目的重点。其次老师可以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老师在传授完新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本次课堂的知识点进行延伸,不管学生解答的对与错,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这样的方法,更能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分数乘除法课程学习时,首先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是分数。分数的加减法等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巩固的以前学习的内容,用学习了新的知识,在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时,教师可以说出:谁运算的更准确、更简便的方法等评价,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老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小学阶段,培养和提升学生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首要就是要不断地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才能够自如地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之,如果学生的基础不牢固,在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时,经常会出现无处下手的现象,无法正确运用知识进行问题解答,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思维,将打牢基础作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和根基,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做好准备。比如,在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比较时,就运用到了基础知识进行问题解答。首先学生要分析问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大小比较。就是考察如何计算面积,而这部分就运用到了面积计算的相关基础知识,因此,基础牢固的学生就会很轻松地进行解答。

加强开放性试题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必要。开放性试题比较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要在解题时做好认真分析、全面思考、准确解答,要在审题过程中认真思考、发散思维,合理借助所学知识,搭建解题思路,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比如,针对问题:现有五块积木,要对其进行包装,有几种包装方式?哪一种包装方式最节省包装纸?这就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考察的知识点是体积问题,因此在进行分析和解答时,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问题的分析和解答[2]

结语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学校里的学生逐步地会增强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的数学成绩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老师在讲授的时候要注意对他们的数学兴趣的培养,让他们能够主动地融入到数学的学习气氛中去。同时,老师还应适时扩展课本的内容,以发展和扩展学生的资料思考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在其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的数学分析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真.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解析[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5):42-43.

[2]罗柳香.小学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组成及培养策略——以小学五年级为例分析[J].新课程,2020(16):1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