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护理工作中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早期预警护理服务;重症监护室;降低感染率
正文
ICU护理工作的内容很繁杂,重症监护室中的病人通常都是危险性很高的,致使护理人员长久在高度紧绷的状况下,还伴有很大的工作量以及很多的繁琐规定[1]。伴随近几年医疗手段的持续革新,人们健康意识持续增长,致使临床中对于ICU护理需求逐步提升。传统护理方法在ICU护理期间有一定的约束性,效率和品质还有待提高,因而选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具备很重要的意义[2]。本次研究探究早期预警护理服务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降低感染率的作用,且取得较好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中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间接收的8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为试验对象,运用计算机排列法进行分组,组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各有40例患者。实验组共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介于33-72岁之间,平均年龄(53.8±3.4)岁,对照组中共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介于32-70岁之间,平均年龄(52.2±3.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未发现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传统重症监护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早期预警护理服务,内容如下。
(1)首先在接到患者后,护理人员需要以医院中的评分表对其进行评估,确认患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呼吸等各种状况,按照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好患者的分类,使医务人员能够详细掌握患者的临床病情,患者前4项得分评估结果为0~3分,总分为14分,得分在9分以上,患者症状越严重而低于4分,则患者的病情控制良好。
(2)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评分结果给予不同的监管护理,重度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体征检测,护理人员需要为其准备好急救药品,并且每15分钟对患者进行一次血糖记录,需要尽可能应用心电图对患者的临床状况进行记录,并将记录表放置于患者的病床床头;病情轻度患者在接受护理是护理记录时间控制在一小时一次,并且患者的个体状况如果恢复良好,则可以准备患者进入普通病房接受治疗。
1.3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记录所有患者出现的意外事故,分析组间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本次研究的结果统计检查时,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 22.0 for windows,医务人员对数据进行全面记录,并根据最终结果作出相应的统计学判断,确认X2与T值和P值对比性,借此判断统计学可信度。
2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但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生命品质数据对比(x±s,分)
组别 | 心脏骤停 | 突发晕厥 | 意外心血管事故 | 总发生率 |
实验组(n=40) | 1 | 1 | 0 | 5.00% |
对照组(n=40) | 2 | 3 | 4 | 17.50% |
3讨论
早期预警评分的风险工作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了解患者的个体状况,能够使后续的治疗工作更为顺利的进行。早期预警评分在开展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生理和心理评估,这样能够了解患者的风险事故[3]。患者在接受护理时,医务人员可以在患者出现意外事故前就能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体征观察,确认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分析其中的异常,这样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出现意外事故的可能性,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4]。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早期预警护理服务可以提升患者生命品质,其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实践应用。
参考文献
[1]陈静,孟慧.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病情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研究[J]. 中国医刊,2021,56(01):88-90.
[2]李平,马美丽,庄美丽,薛丽,李乐红,毕维美. 观察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与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5):130-131.
[3]邵小燕,陆玉梅,张必争,沈方. 早期预警评分联合综合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23):123-125.
[4]黄少泳,赖海燕,曹少英,韦颖. 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SBAR模式在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研究[J]. 全科护理,2020,18(28):3860-38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