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少年儿童劳动教育与少先队教育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时代;少先队;劳动教育
正文
前言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是对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论述,是一项有针对性的工作。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少年组织,它从创建之初,就坚持“教育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原则,坚持把少先队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小做起,从小做大做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好,做好新时代的建设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才能增强他们的体魄,才能磨砺他们的意志,才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少先队中培养出有能力担当起国家复兴重任的新一代人才。
一、 主抓学校教育主阵地
(一)课堂教学是重要形式
1.学科渗透劳动教育
学校以少先队员的年龄特征为基础,将教材中关于劳动教育的内容进行充分挖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实现对学生进行普遍渗透,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增强队员们对劳动的热爱,让他们学会感恩。
2.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开发出校本课程。其中,手工艺、厨艺、茶艺、泥瓦工等是与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直接相关的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培养出少先队员们对劳动的兴趣,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在劳动中收获感恩,感受到快乐,受到鼓舞。
3. 开展粮油特色课程
学校还要积极借助外力,经常邀请志愿者,在每个星期的校本课上,给队员们做一些关于粮油的专题讲座。粮食特色课程主要包括粮食食品的基本知识、粮食加工工艺、粮食加工技术、粮食食品的健康与安全保障等几个方面。让队员们在认识到食用油的神奇的生成过程中,感受到食用油的来之不易,理解劳动卫生和劳动安全的重要意义,做到珍惜劳动,热爱劳动。
(二) 开展常规主题活动
小学少先队教育以养成教育为主,队员良好的思想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堂课中,经过长时间的熏陶,才能最终形成。大队部把日常工作作为展示劳动技能、提升思想品德的载体。
1.结合重大节庆和周年纪念,开展劳动教育。在“雷锋月”中,我们将在“三月份植树”、“社区卫生”等方面,为学生们提供“三月份的校园卫生”教育;在建队节,要举办戴上红领巾,敬队礼的竞赛;在元旦期间,对学生进行了班级卫生责任区、护绿区、教室和校园环境的美化。
2.以“五大节”为载体,在校园文化中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科技节上的小发明、读书节上的书签、感恩节上的实践活动、节日上的才艺展示、体育节上的劳动和健美活动等等。3.培养班内植物文化。开辟中队楼道里的花草角落,每个同学带来一株花草,根据花草的特性,轮流给花草浇水、除草。
4.开展“日行一善”、“洒扫应对”等主题实践。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将学校的卫生状况进行了一次大的改善;大队部组织队员到空巢老人及社区进行义工公益活动。
(三) 开展特色劳动节
感恩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而劳动则是开启快乐大门的关键,它深深扎根于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在学校中,“感恩节”既是一种“感恩”的教育,又是一种“劳动”的体现。动与感恩同时进行,会使幸福的大门敞开。在感恩劳动节的开幕仪式上,老师将会以“百善孝为先”为主题,进行感恩劳动的演讲,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美术作品展览等方式,开展劳动节的宣传,通过“家务周”、“诵读经典”、“寻找最美学生”、“劳动班会”、“劳动拉歌”、“跳蚤市场”、“劳动图片展览”等方式,在学校中进行“劳动之星”、“劳动教育先进班”的评选。学生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参加“感恩劳动节”,让他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劳动,并在学习中培养了奋斗的劳动精神。
二、 联合家庭劳动教育
父母是劳动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团队成员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庭劳动是学生实践的重要“基地”。利用现代网络媒介,如家长会,校园网站,微信等,对学生进行家庭劳动教育。父母应珍惜和提供学生参与感恩家庭操练的机会。例如:元宵做彩灯;端午做粽子做香囊;清明上坟祭祖;中秋节做电脑小报;过年贴春联、扫灰尘。在学校五大节中,有一项是“感恩劳动节”亲子家务劳动周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可以在劳动过程中对家人表示感谢,同时还可以提升队员们的综合素质。
三、 巧借社会共建拓宽视野
(一) 培养队员劳动意识
要养成“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态度,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大队部展开爱粮节粮主题宣传周系列活动,宣传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可贵,让学生们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对学生们形成对学校、家庭乃至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感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带领团队成员参观科学技术馆,不仅让学生们大开眼界,也让学生们了解到了人民的劳动精神,更让学生们了解到了劳动才是幸福生活的源泉,领会了中华民族劳动美德的源远流长,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二) 提升队员劳动能力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孩子到乡下、实践基地等地方去,这可比只靠说教要有效得多。1.学校可以与乡村小学联合开展“五个一”的手拉手劳动实践活动,如“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向小伙伴学一门新技能”。2.与消防队、派出所手拉手走进营区。在活动中,队员们走出了学校,在参观了画廊、学习了打扫卫生等实践经验后,感受到了劳动的高尚。此外,还要对学生们进行消防知识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并组织了学生们的应急疏散演练等活动,扩大了学生们的劳动接触范围,培养了学生们崇高的劳动情操。3.构建与劳动实践基地的“桥梁”。每年,校方都可以安排学生到该基地去体验一下工作。在训练营的指导员和辅导员的带领下,学生们接受了六大类的训练,分别是:道德教育,科技实践,体育锻炼,生活技能,劳动实践,拓展训练。劳动和生活的经历,让队员们真正的亲身经历,养成了独立生活,自主劳动的好品质。
结语
总之,劳动实践是少先队活动的一种资源,它既是少先队教育的鲜活素材,也是德育教育的活力源泉。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资源作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实践活动,这是在新形势下,少先队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提升劳动教育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傅红.家长资源——综合实践课“隐形的翅膀”[J].学生之友,2019(12).
[2]夏鹏翔,崔露涵,侯捷菲.论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方向[J].中国德育,2019(13):29-33.
[3]颜晓程,吕立杰.劳动教育的身体意蕴及其省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63-67.
[4]崔露涵,夏鹏翔.论苏联集体主义教育与中国少先队组织建设[J].中国德育,2020(23):1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