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李珍

万载县白水乡中心小学 邮编:336100

摘要

在“双减”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提高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效果,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业可以有效地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同时,作业也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进而对教学管理进行完善的手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相关知识,本文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

“双减”;减负增效;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正文


前言

“双减”的出台给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小学语文教育也顺应了“双减”的要求,进行了教学改革。作业安排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巩固教学效果,为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可以通过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既能降低作业量,又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在减轻了学生家庭作业所带来的压力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做好当天的作业来强化当天的教学。文章重点探讨了在“双减”形势下,小学生的家庭作业的设计。

一、“双减”政策的提出背景

(一)当前教育现状

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关系国家兴亡沉浮的大事,只有培育出适应未来时代变化需要的创新人才,我们才能以更为主动的态度应对全球发展的冲击,在日益严峻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各级学校都在采用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思想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某一部分的知识,但是其显著的死记硬背,使学生思维在紧张的学习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知识的机械记忆会极大地抑制学生的创造性。

(二)回溯变革经历

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教育问题,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小学生个体发展,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为了解决当前教育现状所呈现的弊端,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提出了相应对策。就像毛主席在50年代向教育部一再重申的那样,学校必须把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60年代,由于学业压力过大,对学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此,我国的教学要从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变革,要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娱乐、体育和阅读的自由。70年代邓小平也谈到了教学问题,认为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是有害的,必须要采取有力的手段来预防和改正这种现象。江泽民在90年代早期为推动我国的教学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三)“双减”政策落地

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同,对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也不同。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为了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套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负担的政策和体制,最后把降低工作的数量列为主要的举措。

2021年7月,全国各有关单位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在上述文件中,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全国各个层面,都应大力执行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各项措施。我们要坚决地纠正以往教学方式的缺陷,克服教学中的困难,广泛宣传成功经验。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

(一)作业形式较单一

在小学,语文基础作业主要有朗读、背诵、听写等。形式千篇一律的作业占用了学生的闲暇时间,增加了学习负担,给学生制造了无形的压力。很多学生在反复抄写的过程中逐渐机械化,这降低了学习效率,也增加了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这些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缺乏独立思考,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是收效甚微。

(二)作业层次感不强

部分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来设计作业,严重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差异,因此,基础较好的学生不觉得做作业太简单,而基础薄弱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做。学生难以独立完成作业,就会出现不做作业或者抄袭作业的现象,这样的作业设计就明显无效了。

(三)作业开放性不足

传统的作业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小学生没有动力完成作业,在做作业时只是机械化的完成任务。为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教师直接选择课后练习册,花心思自主设计的内容很少,很多作业设计的开放性不足,只有固定答案,学生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提升。这就使得教师不能从学生的作业中,真实了解学生的能力状况,也难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观察作业

学生的作业常常是出于动机,他们的态度是被动的,他们的行动是被动的,所以,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重视不同学生的爱好、知识和技巧观察类作业的设计,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

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这篇课文后,我布置了两个层次的任务:一是根据课文小学到的方法观察一株花草,从色彩、香气、形态、气节等多个方面做记录,试着欣赏、领悟、谈论二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通过收集词汇、摘句,把观察到的事物描述出来,完成小练笔学生可自行挑选,完成其中一项。通过亲身观察去了解新事物,学生兴趣浓厚,而那些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又能通过观察后的练笔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汇报交流,我发现学生们观察作业完成得非常好,而且还带给我许多惊喜。这种观察类作业,提高了同学的自我发展,杜绝了机械式的复制,每一份作业都是一件艺术作品,让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满足

阅读作业

在语学习中,阅读的主要功能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能力。在小学阶段,掌握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培养自觉的阅读习惯能够显著地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大大地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并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根基。

在每个学期初,我都会对同学们的阅读问题进行提问,并在课堂上进行问答比赛和定期的故事分享。课前的知识竞赛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写下自己的阅读笔记但是,必须要“得”,在上一节课之前,要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经验与大家共享,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美文,也可以是情感,这样才能保证读书的真实。通过定期的故事交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能用一个人的声音来表达,还可以多个人一起演绎故事情节,在讲述的时候,这些故事会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会让自己的思考变得更强,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趣味性作业

小学生天生就有一种活泼好动的性格,所以兴趣型的家庭作业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在有趣的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会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作业不能只看量,而应该重视内容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主动学习。

老师在教授二年级上《望庐山瀑布》后,根据课本的内容,要求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关于古代诗词的创作。这样的家庭作业,既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兴趣,又可以使他们更深入地领会古代诗词的意境,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作业的具体内容来判断学生对所讲的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评估。

现行的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中,虽然对生字的强化不容忽视,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单调、有趣的作业纳入到教学中来,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利用“生字风车”来强化部首,利用“词语宝塔”来扩展英语的使用等,运用这种教学型的作业,既能减轻学习压力,又能减轻学习负担,同时也能在课堂活动中激发同学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

探究类作业

1.基础巩固作业

语文教学中,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必不可少,老师应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安排此类作业。学习了生字新词,可以简单练写,初步学习方法,一旦掌握了它们,就可以随时复制它们以增强记忆。教师可以教授一些记忆方法,如:联想记忆、趣味记忆等,为完成基础作业搭好“学习支架”。

2.自主积累作业

通过设计课后作业,使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亲身体验语文,激发好奇心,增加学生对语文的热情。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我设计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语文。比如,指导学生识记部分生字新词时,我留给学生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在生活中找一找,哪里见到过这些词语,是怎么出现的,记录下来。学生通过这样的作业,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语文学习意识,学会自主积累。

3.实践探究作业

在学习阶段,让孩子感受到语文的快乐,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所以,在安排作业的时候,要顺应新的语文教学观念,选择合适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落实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注意实际的探索,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达到情绪的共振,提高整体能力。

在六年级上册的《竹节人》一节课之后,我就开始进行分层的家庭作业:第一个任务是制作节杖人的向导;第二个任务是让有兴趣的学生做一些其它的东西,并且告诉他们生产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制作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竹子人,在教室里向同学们表演,而在教室里,他们仍在热烈地与竹子人搏斗。尤其是《竹节人指引》的编撰,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掌握了精练的文字和准确的表达方式。让我惊讶的是,许多同学还拿出了自己做的其它的玩具,例如:翻花绳、弹弓、折纸、飞竹蜻蜓等。由于有了亲身经历,学生们在用语言和文字描述自己的过程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表达出自己对玩具的热爱,感情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有趣。由此可见,实践性研究型的作业,不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所学的教学方法,而且能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借鉴,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五)创新类作业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推广下,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传统的、重复的、一成不变的作业形式,已无法适应新的课程需求和观念。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状况,根据当前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能级要求,对作业进行创新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创新类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不仅如此,语文作业的设计也可以融通其他的科目,让学生能在作业上进行综合思考和探究。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内外的勾连,为巩固强化方法和策略的迁移应用创造情景。在作业设计中,尤其关注“交流平台”中提炼的语文要素,关注单元导语、课前阅读引导、文本中的“泡泡”、课后思考练习等,将这些要求过程化、具体化,从而有效进行作业设计。

(六)立足双减要求,凸显针对性

不同的同学在教室里的学习状况是有差别的,有时差别会非常大,但是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通常都是为同学们设计一套一成不变的作业,这就造成了作业设计没有很好的针对性,限制了作业应用效益的提高。教师要主动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作业应用的需求,帮助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比如,在讲授《暮江吟》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掌握学生的特征,并不断改进布置的家庭作业,比如,老师可以将基本生字词学习的基本类型作业任务、将阅读提升的提高性作业题目、将实践探究的扩展类型题目进行设置,让不同的学生与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结合,来选择相应层次的教学内容,从而可以有效地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作业利用效率。

结语

当前我国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已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基于国家发布双减政策,如果想要减少学生压力负担的同时保持或优化教学效果,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减负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创设大情景,整合系统任务加强个性化作业设计,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提供参考的方向,促进“减负增效”教学目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美香.落实核心素养,助力语文课堂——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培养[J].基础教育论坛,2019(23).

[2]孙婧婧.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03).

[3]叶娜.浅谈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J].语文学刊,2010(14):173—174.

[4]杜慧文.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中华少年,2016(23).

[5]宋秋前.有效作业的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9):54—57.

[6]何金林.浅谈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性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下),2013(12).

[7]薛云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0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