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解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魏显峡

甘肃省临夏回族州永靖县三塬镇塬中小学 731605

摘要

本文详细分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若干关键策略。首先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其次提出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价值体现,最后从多个角度、方面探究出有效的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措施,皆为进一步丰富和优化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做出参考。


关键词

核心素养;群文阅读;小学语文

正文


引言: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正逐步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强调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群文阅读教学作为可全方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模式,已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几个关键实践领域,包括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综合创造能力的提升、思维训练中逻辑判断能力的强化以及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生阅读体验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1、群文阅读概述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群文阅读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是指将一组相关的文本集合在一起,如根据主题或作者将其链接在一起,以便学生能够进行综合阅读和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思维品质、情意态度和价值观。在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解读和体验文本,从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同时教师也需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明确核心素养在其中的重要作用,由此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教育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

2、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

2.1开阔学生视野,激发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知识接触与认知拓展的关键期,而群文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知识和文化视野。通过细致地安排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群,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多种层次去认识和理解主题或者现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和深刻的认知。同时,群文阅读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文本和阅读材料,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文本时,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和兴奋。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具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文本,用以引导学生进入更为深刻和丰富的文学世界。

2.2拓展学生思维,提升阅读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接触到多元化的文本和信息,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更为独立和创新的思考方式。

其次,基于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也强调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批判性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和分析,从而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再次,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比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如何从多方面进行文本分析等,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力。最后,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措施

3.1在合理的议题设计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出合理的议题,在该议题设计下,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其分析能力。在实施阶段,教师可从“角色—情节—情感”为基本架构,开启对特定文本的深度剖析。以《少年闰土》为例,首先引导学生洞察该故事背后的社会环境和背景,然后在独立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剖析“闰土”这一核心角色,包括其身份特点、性格特质和与“我”之间的故事联系,这样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初步的文本认识基础。

其次,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紧抓“童年伙伴”的线索,深化对闰土这个主人公的理解。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少年时期的闰土形象和中年时期的转变,还可以让学生深度感受作者传递的情感和细腻的笔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加生动和真切地感知作者和闰土之间纯真而又短暂的友谊,从而找到文本与自己生活经历之间的联系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基于群文阅读概念,设计出一系列的群文阅读活动,帮助学生从情节层面提升到更深层次的文本理解。在这一环节,可将教材中的《祖父的园子》、《小英雄雨来》和《父爱之舟》这几篇文章整合为一个群文单位,引导学生利用前一篇文章中学到的解读技巧来分析这几篇文章。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明确每篇文章的主人公,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共通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些文章都是从一种回忆的角度来叙述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够快速总结出作者们共同运用的写作技巧。当学生具备了明确的议题学习方向后,学生可自然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以及其分析能力,并且会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阅读学习中。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在掌握情节的基础上,学生还可更深刻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立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不同文本间的联系点,还可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在专题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

首先,在教师专题中,教师可将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类文本的兴趣和好奇心上。通过设计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和了解神话故事中包含的丰富元素和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将教材内的《盘古开天地》与其他相关的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结合起来,构建出多元且互补的阅读体系。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可以在互动和探讨中深化对这一类文本特点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其次,教师需促进学生深入分析和研究神话故事的写作技巧和特征,其中包括对人物描绘、情境塑造及故事情节设计的剖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效地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文本的结构和创作技巧上来。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寻找和整理与本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由此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开阔其阅读视野[1]

例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神话故事的研究和分析。在初步了解各个故事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这类文本的写作特点,例如人物塑造、场景描述和故事情节的设计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文本探究和研究。

在完成基本的阅读任务后,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小组的基础上,探索和收集更多与课程主题相关的神话故事。如,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山海经》中的文本,进行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导学生合作创作个性化的神话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

通过这样的专题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3.3 在思维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

首先,为了加强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要素,以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为核心,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哲学理论。这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动机来实现,同时也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可独立、清晰、逻辑地分析和评估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跨文本的阅读和比较分析。这涉及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其他相关文本,比如《田忌赛马》、《三顾茅庐》、《庖丁解牛》和《指鹿为马》等,来加深学生对《自相矛盾》一课的理解。教师应指导学生找到各个文本之间的关联点和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开展对这一系列文本本质和内涵的深入探讨。

例如,在教学《自相矛盾》一课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指导学生逐层深化的完成阅读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中的《田忌赛马》进行自主阅读,探索文本之间的联系。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研究《三顾茅庐》、《庖丁解牛》和《指鹿为马》等故事,深化对该类文本本质和内涵的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炼出“言之有逻辑,避免自相矛盾”,“切换思维角度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持续学习和积累知识以避免在学术交流中出现尴尬”等主题,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这些主题。此外,教师还应确保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辩论和讨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评价和论证这些观点,并保证其观点有理有据[2]

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活动,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语文素养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发现阅读学习的趣味性。借助多元化的思维训练活动,学生可进入更高层次的阅读理解,从而稳步提升其逻辑判断能力。

3.4 结合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需积极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探究主题或者故事片段的基础上延伸到更深入、更系统的阅读。这不仅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特定文本和角色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此外,这种方式还能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出合理的阅读计划,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3]

其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节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指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到相关的课外活动中。这包括撰写读后感,积累好词佳句,和其他同学分享阅读体验等。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整本书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在完成小学语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一课的教学后,鼓励学生基于所学片段继续探索整本书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规划他们的阅读计划,每天抽出固定时间来完成阅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化对鲁滨逊这个角色的认知,更好地把握小说的写作特色。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拓展知识视野和增加知识量,例如撰写读后感和积累好词佳句[4]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平台,还可让学生结合课内外资源来搜集阅读素材,逐步优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提升独立阅读能力。长期来看,这种方式能够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享受阅读的乐趣的同时,也可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3.5结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阅读体验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电子书籍、多媒体教材和在线资源库等,来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和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丰富和多元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提升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结合信息技术的创新性阅读活动,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中的场景和情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感知能力[5]。例如,在教学某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来构建出多媒体阅读平台,该平台需提供包含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材料。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该平台进行线上合作和交流,共同探讨和分析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一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和辅导。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系统,教师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进度和需求,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支持。

结束语: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是一项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和独立阅读能力。通过结合课外活动和信息技术,不仅可提供更丰富和多元的阅读材料,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文素养,在此可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为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芳芳,火焱. 基于阅读力培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 情感读本,2023(18):151-153.

[2]线改生.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对单元主题的优化作用分析[J]. 科普童话,2023(5):100-102.

[3]陈新卫.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J]. 情感读本,2023(9):144-146.

[4]徐林珍. 运用群文阅读教学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设计策略研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1):149-151.

[5]黄木美. 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 教师,2023(1):24-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