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应用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劳动教育;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用策略
正文
引言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师要正确对待劳动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劳动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教师可针对这一特点设计符合初中生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劳动的内在含义。学校也可以家庭、社区合作体现出劳动教育的真正价值。生产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则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一。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充分融入和应用劳动教育理念,强化培养和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与价值观念,能够使初中生具备良好的劳动素养与综合实践能力。其间,积极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与品质素养,不断激发学生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热爱,能够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与充实的学习活动中,收获以劳动为荣的精神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综合素养与品格。
一、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应用的必要性
初中时期劳动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再加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其中的融入,更能使二者在兼顾彼此的同时,共同得以发展,并达到良好教育的效果。其中,整个课程在融合设计阶段,所具有的必要性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阶段劳动教育工作,在整体发展阶段与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联系,是整个教育体系得以完善的需求和内在表现。新课改教育工作价值得以发挥的过程中,劳动教育拥有全新的实施方向和结果,所以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更是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活动,真正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包含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在能够清楚地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掌握的情况下,更是需要把理论知识和劳动技能二者相互结合,了解其中所具有的关键点,在突破这一关键点的过程中,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构建和升华,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弱势,并且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不断改进和完善。也能以综合实践课程为核心,丰富劳动教育的整体内容,保证整个教学工作向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能够最大限度地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进行有效落实。针对初中生开展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加明确劳动所具有的意义和其中的精髓。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关注学生当前发展的情况,通过劳动和德育之间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也需要使其能真正成为有担当、有素质,新社会需要的新人才。因此,在把握德育的价值过程中,劳动与实践课程的融合更加具有价值和意义。
最后,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教师需要主动积极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工作所具有的价值,并且真正把这一价值得以发挥,使学生能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劳动,也能明确劳动的光荣和伟大。随后在综合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这些都能培养中学生乐业、敬业的各方面良好的精神,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应用的有效举措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应立足相关要求,设计考察、服务、手工、体验等活动,充实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下面从课程理念、专题教育、资源建设、激励机制四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有关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科学建议,以期促进综合实践课程地位提升,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实践观,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一)更新课程理念,提升综合实践课程地位
在众多教师眼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学生的学习进步与身心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认同该课程的价值。造成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效果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是初中生将全部精力用于学习基础学科知识,二是有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未能做到与时俱进。两种原因导致综合实践课程地位在当前教学环境中下降。所以,教师应当积极更新自我课程理念,灵活运用指导方法驱动学生进行实践,不断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其实践水平提高,进而提升综合实践课程地位。以“身边环境污染问题研究”活动为例,教师要更新传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理念,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考察探究活动,带领学生了解环境知识、积累环保经验、提高环保责任意识,进而提升综合实践课程在初中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首先,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环境调查实践活动,从校园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对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校园内:乱扔纸屑、大声喧哗对校内环境和师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校园外:汽车尾气、玻璃反光对大气环境和人眼的影响。在调查活动中,教师应避免“包办代替”,可以要求学生收集校内不环保的行为信息,利用图文资料生动呈现环境污染数据。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以校内实践的方式,张贴环保标语,利用废旧纸张制作纸屑收集篮,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主义。
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了解国家“限号”等一系列交通政策,明白国家对大气环保的重视。也要探访玻璃生产厂家,了解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源头,分析生产厂家研制出“AG玻璃”中的环保理念,使之懂得玻璃的反光表面变成了哑光漫反射表面,也了解防止“光污染”的一系列手段,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与环保责任意识。
最后,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切实可行的“治理大气污染、光污染”环保计划,从“限号”政策、“AG玻璃”获取灵感,运用教师所讲的知识完善环保计划。在综合实践中,学生能提升个体经验,实现知识建构,由此促进综合实践课程地位提升,深化学生的主题探究和体验,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
(二)劳动专题教育,培养正确思想价值观念
劳动专题教育可以为社会服务活动的开展创造契机,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劳动技能,使之体会劳动不易,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勤与勤劳,从而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初中生正处于关键的学习时期,在劳动专题教育中能产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良好情感,进一步开阔自我学习视野,形成乐于劳动、劳动光荣的观念。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劳动专题教育这一渠道,结合学生经验,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使之通过参与劳动,产生热爱劳动以及劳动人民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以“走进敬老院、福利院”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专题实践活动,使之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社会服务活动的主题多种多样,教师选择能引发学生劳动兴趣的校外实践,可以落实劳动专题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本课主题是敬老、爱幼,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尊敬老人、爱护儿童”的看法,引导学生理解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后,教师可以围绕“重阳节”“儿童节”两个主题,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探访敬老院、福利院,进行志愿劳动,由此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时期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的内涵和形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敬老院中为老人表演节目、筹备爱心午饭,了解长者在年轻时的奋斗历史,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信心。最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福利院中做义工,主动走进儿童内心,利用不同的玩具与儿童进行互动。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团队游戏,在福利院营造积极的氛围,让学生与福利院中的儿童度过美好时光,既能优化学生的劳动情感体验,又可以激发学生善良、仁爱之心,使之尽其所能去弥补福利院儿童的心理缺陷,获得劳动成就感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三)加强资源建设,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加强教育资源建设,能保障综合实践课程发展,丰富课程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丰富、内容新颖、形式多变,加强教育资源建设,需要从师资、安全、课程三个角度入手,充实教师队伍,充分优化课程形式,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使之通过实践,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以《纲要》为指导,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与现场体验的机会,杜绝“包办代替”,从而推进课程资源建设,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以“立体纸艺的设计与制作”活动为例,教师要加强设计制作活动资源建设,利用与纸文化、艺术相关的资料,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厚度,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综合实践教育。教师可以从立体纸艺的制作入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由此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首先,教师要列举“窗花、油纸伞、春联、灯笼、纸扇”等立体纸艺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探索欲望。然后,教师围绕生活中常见的立体纸艺,讲解相关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其民族文化自信心。随即,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彩纸、剪刀、胶水制作自己喜欢的手工纸艺,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巧妙制作,培养学生优秀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之通过动手实践,体会纸艺魅力。为了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参观社区文化中心,向专业文艺工作者请教春联的书写方法,探讨立体窗花的制作技巧,了解纸灯笼、油纸伞的广泛应用,由此拓展课堂教学,将综合实践课程由校内延续至校外,使学生能够接触不同的专业人士,更为深刻地了解纸艺历史,积累丰富的动手实践经验。
(四)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实践参与热情
综合实践课程具有特殊性,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健全激励机制,在实践活动中表扬学生的积极行为,设计多样性荣誉称号,驱动学生主动投身于实践,由此深化学生的实践体验。
以“职业调查与体验”活动为例,教师要设计与调查、体验相关的两个荣誉称号“最佳调查员”“职业体验官”,让职业体验活动更加饱满,以调动学生实践参与热情。同时,教师要运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点评学生的实践,经常鼓励学生,以维持学生的实践参与热情。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将来想从事的职业”进行探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则总结学生说出的职业“军人、警察、医生、航天员、教师、舞蹈家、歌手”,引导学生思考对应职业的社会价值,将生活内容与实践活动教学联系起来,降低实践难度,使学生产生实践兴趣。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访相关职业的从业人员,或通过搜索采访资料,调查不同职业工作内容。教师应当选择表现优秀的学生授予“最佳调查员”“职业体验官”荣誉称号,鼓励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实践经验与职业规划,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当前,以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建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目标为主的课程教学策略与劳动育人手段,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束缚,完善素质育人形式与课程教学策略措施。融合劳动教育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是学生不可或缺的课程体系,综合实践课程使学生的课程体系更加科学,更加能适应今后踏入社会的生活。学校将家庭和社区的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通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学习基础的劳动技能,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红军.当前劳动教育实施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管理,2022(01):53-55.
[2]杨志平,辛继湘.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的三重反思[J].教育科学研究,2020(10):25-30.
[3]郭洪,朱德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团队合作的反思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09):94-97
[4]刘中华,隋桂凤.培养行动力:走向“新劳动教育”的“立新”实践[J].中小学管理,2019(05):17-20.
[5]冯新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优势[J].教育科学研究,2021(02):64-67,96.
[6]蔡敏.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1):18-20.
[7]陈丽丽.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1,(1).16-17.
[8]程伟,于冬冬.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三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0,(4).82-85.
[9]董战东.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践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6):9-10.
[10]娄杲滢.厚植劳动教育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J].新课程.2020,(10).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