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超声检查技术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超声检查技术;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能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
正文
在我院高职影像技术专业教学中,将“超声检查技术”作为一门岗位能力主干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这门课程的改革和探索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知识能力、职业能力和品质能力的培养,并对超声岗位工作过程展开了整理和总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展开了教学改革。目的是使学员能够较好地了解超声技术及初级诊断的基本理论,并为其进入临床实践及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为什么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
通过对实习生、毕业生、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的采访,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在超声检查技术岗位工作的情况展开了采访,结果表明,所培养的学生在超声检查技术与诊断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经过对传统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与缺陷进行了剖析,发现在课程设计上,主要以项目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操作为主要内容,因此,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理论与实训教学都是分开的,因此,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都比较薄弱,这就造成了学生在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上比较薄弱。通过对上述调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归纳,得出结论:本专业的教学改革是必然的,需要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现理实相融合,加强工作流程。
2、如何在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
2.1依据工作岗位的需要,制定本专业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用人单位以乡镇或县医院为主,因此,在知识上,需要具备对常见器官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诊断。从技能上看,需要能够使用超声波仪器,能够进行普通器官的超声波扫描,能够对一些常见病进行声像分析;在品质上,需要培养出优良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2.2以工作流程体系为基础重新构建课程,以达到就业零衔接。“工作流程体系”是一种以不同的知识序列为基础的方法,即依据工作流程体系选取超声检查技术的课程,并将其排序,以工作流程为基础,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根据高职生的职业能力等问题,以超声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为指导,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选择了“四个工作内容”和“六个典型工作步骤”。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时,能够不断地重复工作过程,从而对临床工作流程更加的了解和掌握。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相结合,使教学情景与工作情景相统一;在“理”与“实”相结合的课堂上,实现“学”“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各类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形象和直观;充分发挥开放式实践教室的作用,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做到“线”与“点”的结合;在学校的课程结束后,可以不定时地到附属医院进行实践,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了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从重新组织、改进教学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学”与“用”的“零接触”。
以这“四+六+六”为主要内容,将不同部位或器官的超声检查与诊断作为主要的载体,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来进行课程的设计。
四项工作:因为在基层医院中,超声的工作主要是超声检查和诊断,因此,我们把它分成了四大部分,分别是:腹腔器官超声检查和诊断、浅表器官超声检查和诊断、妇产科超声检查和诊断、心脏血管超声检查和诊断,这些都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的,在对应的情况下,还会有肝脏超声,胆囊和胆道系统超声,脾脏超声,胰腺超声,以及其他相关的子场景。
六项标准工作程序:也就是按照我们的工作程序,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标准的工作程序,在临床上,超声检查和诊断的工作程序包括以下六个标准的工作程序:第一次接受超声检查申请单,确定要检查的器官,制定扫查方案,实施扫查,评估扫查的正确性,以及给出扫查的结果。
六化教学法:“六化”教学法,是指教学内容情境化,教与做相结合,教学手段多样化,技能训练强化,线上线下同步,附院实践成为常态。
在教学中,确保每个情景(包括子情景)都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信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这六个典型工作环节来进行教学,每个情景在检查前的准备、体位的摆放、扫查的途径和方法、观察的内容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从而加强这六个典型的工作环节,既加强了超声检查与诊断的工作流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超声技术工作人员的六项典型工作程序,进行了详细的教学。第一步骤引入病历,进行个案的剖析;第二个步骤是:明确考核对象,并进行考核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三步骤:老师解释了做超声扫查计划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第四步,老师演示了扫查方法的操作,学生小组依据个案,制定了自己的扫查计划,并进行了扫查;第五步骤:对所做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第六步骤:让同学们口头说出超声扫查的结果,老师给他们评分。
以次级情景下,两课时的肝病影像学及诊断学为例。在课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要在雨课堂平台上,将教学 PPT、教学及实训操作视频、问题等资料上传,并将教学PPT、实训操作视频作为任务点展开学习,学生在经过预习之后,会对相应的问题展开预检测。二是课堂上的有序性的执行,以作业流程为连接,根据情景来进行整体的设计。首先,将某个肝病患者的病例引入课堂,让同学们对病例进行初步的剖析;接着,老师通过对个案材料的分析,并通过对学生前期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加以说明;经过对个案的研究,明确了本个案的诊断对象是肝,接着说明了在进行肝切除之前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老师们将重点介绍肝部超声扫查方案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重点是如何选择探头,如何调整超声诊断仪器,如何选择体位,如何选择扫查的方式和方法);在课堂上,老师演示了肝部超声扫描的方法;同学们根据个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展出各自的超声诊断方法;在确定好之后,会展开超声检查工作,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扮演角色,展开超声扫查工作(最好是一名担任医生,一名模拟患者,一名讲述操作内容与观察到的操作情况),在操作结束之后,学生小组会对实训情况进行总结,主要是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各小组的自我评估,小组内各小组成员撰写一份超声训练的报告,并由老师进行小结和评估。两学时的时间安排是由学生进行的,老师的讲解是在学生进行了足够的预习的前提下进行的,老师的讲解以问题为中心,突出了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学生的实际操作上,加强了工作的进程,并在实际操作中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提高了在实际操作中找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理论对实际操作的引导。三是课堂总结,同学们把自己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上传到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同学们就可以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拿出来,然后互相交流,互相解答,从而对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在课堂结束后,将各小组在课堂上记录下来的扫描图像放入“学习”系统,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在此次培训之后,学校中的专职老师和附属医院的兼职老师保持良好的联系,在完成了肝超声的培训之后,让学生进入到临床中去参加肝超声的见习,从而加强对肝超声工作的了解,从而提高对该行业的认识。
2.4对考试方法进行了改进,按照职位的要求,选择了符合职位需求的理论知识,并通过手机进行了考试,考试结果在考试中所占分数的40%;在雨课堂中,完成任务点学习、讨论、实践报告、回答问题等占总分的20%;在每个次情境学习结束之后,以典型工作任务的操作流程为依据,将操作视频录制下来,并将其上传到雨课堂,再由附属医院和学校老师一起进行操作考核评价,并将其作为总分的40%。
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取得明显效果
3.1使课程有条理,以提升其对工作岗位的支持能力,使其更好地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经过这一次的变革,按照职位的四个主要工作任务,对理论、实践等方面的时间进行了合理的分配,理论上能够实现理实一体的,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随时进行临床实践。因为教学内容的差异,对教学地点的要求也有差异,因此,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等场所,可以分别进行教学。针对课程内容的差异,采用“六化”的授课方式,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3.2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层次,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与此同时,学生们还可以利用线上学习来弥补线下的缺陷,还可以进行重复的学习,这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方便,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讨论中得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可以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通过互联网,使得课堂上的学习变得更为三维,从而拉近了学生和学生的距离,从而达到了“相互学习”的目的。
3.3 “课堂就是就业”,培养了学员的就业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终,已经构成了“四+六+六”课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已经初步构成了“互联网+超声”线上+线下混合型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实践证明,“开课就是工作”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能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就业”。
3.3实施“教做”合一的教育模式,对培养“双师型”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在医疗机构对医学影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不断需要下,“教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在医疗机构中的应用也日趋普遍,老师要全面地引导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老师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搞好“教做一体”的教育,就要把老师培养成“双师型”的老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强化和健全"双师型"师资力量,促进师资力量的增强,促进师资力量的提升。
3.4 “教学做结合”的一些问题。通过研究还可以看出,仍然有一部分同学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持有消极的看法,这一类同学已经适应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在心理方面,他们不太乐意接受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教做合一”的教学方法。高等医学院校以“技术、能力”为教学目的,在教学中应强化“技术”教学。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1 -11.
[2]姜大源. 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1 -11.
[3]姜琴.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 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30):121-122.
[4]卢玉仙,高薇,孙静.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实践JI.护理学杂志, 2010, 25(2);13-14.
[5]梁惠萍.王立民,覃涛,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 2014, 36(9):1354-1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