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三年级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艳秋

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213100

摘要

当前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教师在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对课后作业的设计。课后作业一直以来都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学习,又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在一定程度上,作业还承担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思考量的功能,因此,小学数学作业如何设计,如何有效的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以及需要的数学作业则是当前数学教师应当思考的教学任务之一。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数学;作业;性化设计

正文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专家及教师们逐渐认识到了作业对于学科学习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数学作为主要学科,课后作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教师素质的发展,小学数学作业也应有相应的提升设计。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对于学生来讲就较为复杂、枯燥,不太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小学数学作业大多还停留在较为单调的重复性作业上,因此学生容易对小学数学作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逃避数学作业或将其留到最后。因此,如何顺应当下教育发展要求,如何满足学生需要,如何调动学生兴趣,是当下数学作业设计急需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数学作业设计时加入个性化、趣味性元素是当前解决作业枯燥、死板问题的最好办法。丰富作业形式、与素质教育目标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这些都可以提升数学作业的质量、彰显作业设计的特色,从而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 称《标准(2022)》,这是在我国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对比2011 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标准(2022)》明确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通过数学的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的社会和个人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还提出:数学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通过数学推理思考现实世界,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根据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除了要学习、巩固基础的数学学科知识之外,还要培养创新、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思考意识。

同时,还建议要注意教学的结构化联系,数学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之上,更要注重课后数学能力的学习与培养,课堂内外要形成一个整体,统一进行设计,从而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作业作为课堂外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一环,必须顺应当下发展的要求与学生成长的需要,不能再仅作为巩固知识的形式,应本着整合性的理念将作业设计落到实处。优化作业内容、丰富作业形式、提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究度才是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注意的,这样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二、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需求

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推进,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教师从教学的主体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占据主导地位,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这对教师教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目的也从一味的注重分数转变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数学作业设计中,也应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从灌输性、强制性、机械性的作业设计转变为引导性、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从重复填鸭式作业布置,转变为引领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个性化作业设计。

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然不适合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仍然存在着诸多缺点,教师们往往将重点放在了课堂上,忽略了作业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作业形式固化、功能单一、内容乏味、重复性作业占主要等问题。这些带有“缺点”的作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的成绩,巩固当天的知识点,但长此以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质量的作业设计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是每位教师都应斟酌研究的课题。

三、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置存在盲目性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也是数语外三门主科其中之一。数学学习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学生的整体成绩,更是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关联。数学作为主要学科,其作业量也一直比其他学科要多。当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作业的布置目的还是停留在巩固课堂知识,重复学习课堂内容上,尤其是计算类题目,占到数学作业的大部分。但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逻辑性、思维性并存的学科,其学习不能仅仅靠作业量取胜,而大部分教师只注重试卷分数,大量机械性的作业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得分,但长久的布置缺乏针对性、趣味性、机械性的作业不但会降低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该班师生的数学水平一直处在较低水平。

2.作业设计的教条性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教条性主要体现在作业布置方面,即教师的作业布置完全以教学大纲为主导,所有的作业内容、形式都是根据课本以及配套练习册而进行。此类的作业设计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考虑学生层次差异、不考虑学生学习情况、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一味的布置教条性的作业虽然不会出错,但却会忽略学生的感受。一个班级中一定有层次不同的学生,作业内容千篇一律看似公平,实则忽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较好的学生无法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长此以往导致只有班级少部分学生能够适应教师的作业部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布置不太公平,不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

四.小学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原则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以及数学学科素养要求,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应当符合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要设计分层次、个性化、弹性作业。

1.典型性原则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主要的课业负担。造成其成为负担的原因,主要是多数的数学教师以题海战术为主要方法,企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刷题掌握试卷“高分密码”。然而,作业不仅仅是巩固知识的手段,更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牢记典型性原则,作业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知识点的巩固,并非刷题的渠道,教师要通过学生作业情况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而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从而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典型的有效的作业不仅能避免毫无意义的重复式、机械式练习,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层次性原则

即使是相同的教师、相同的课程仍然会产生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其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学习喜好息息相关。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他们的学习情况不可能完全相同。在进行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谨记层次性原则,要根据学生差异进行有层次的作业布置。要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得到知识,让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学的透知识,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学得会知识。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有基础性的作业,也要有延伸性作业,同时,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做更困难的作业,达到全班同学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共同进步发展。

3.趣味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作业的趣味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发育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同样适用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应设计多种作业形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在题目设计上也可以加入小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最重要的是,作业设计要与生活情景相关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只局限于本学科的学科范围内,内容也较为重复、机械,这种作业形式往往带给学生负面的学习情绪,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放性原则下的作业设计应当是较为放松的、有层次的、可自主探究的作业形式。同时教师应该抛弃以往的书面式作业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将学生放在开放的环境中,给予他们更多选择。这种作业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方法

1.丰富作业内容,注意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是如此。新课标提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中,要充分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元素等,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一步引导他们学习与思考。首先教师应考虑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与日常喜好,并将作业与生活相关联,将课堂知识点融入生活当中,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例如,在三年级第一课《时、分、秒》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布置:大家日常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时间呀?学生会作答手机、手表或其他数码产品上,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请列举同学们每天上学的时间、吃饭的时间等,以时、分、秒为表现方式。以此来检验学生课堂学习。

其次,小学生作业内容设置可以充满童趣。比如:猪猪侠每天晚上7:30往家走,十分钟后到家,请问猪猪侠到家是几点?以学生熟识的形象带入数学题,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

2.创新作业形式,强化实践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作业来说,创新形式确实较为困难。因此,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例如:让学生每天记录一下今天发现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此类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次,教师可以布置日记类作业。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力相对较为薄弱,以日记的方式将今日所学简单记录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除此之外,操作类的作业也是新形式作业的一种,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立体模型。动手的同时,也会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的实践作业为例实践活动一:“我的精彩称称秀”本周我们学习了《千克和克》,国庆期间,请大家逛逛超市、菜场,找一找,称一称、掂一掂感受一些蔬菜、水果、零食等物品的质量,填写下列表格。备注:请拍摄学生称物品质量的照片,将这些照片拼图分享上传至小讲师群。

称一称、掂一掂:

1)一枚鸡蛋大约重(   ),(    )枚鸡蛋大约重1千克。

2)—袋盐重(     )。一袋大米重(    )。

此类作业设计可以融入生活情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加深他们对于该门课的印象。

3.注重作业层次性,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由于其成长过程不同、学习观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导致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切忌千篇一律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只用巩固加深课堂内容即可,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彻底理解本节课知识点,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开展拓展延伸训练。布置适合学生层次的作业更有助于他们学习该学科。

4.以学生为主体,丰富作业类型

由于学生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不同导致学生的认知、思维习惯都有所不同,丰富作业类型的意义就在于尊重每个学生的性格喜好,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传统的数学作业只停留在作业本或是书本上,而在个性化作业设计的要求下,教师应当丰富作业类型,学生可以自主式选择作业,与传统作业的教师出题、学生做题模式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作业超市”自选作业,增强作业的适宜性。例如:

1)、有两堆煤,一堆 560 吨,另一堆 286 吨,一辆汽车每次能装运 9 吨。这辆车一共用多少次才能拉完这两堆煤?

2)、有一堆煤 120 吨,一辆大货车能载重 8 吨,一辆小货车能载重 5 吨,请问:

①、用 2 辆小货车来运,多少次能把煤全部运完?

②、先用一辆大货车运 5 次,余下的用一辆小货车来运,还需要多少次才能运完?

教师可以将第一问设置为必做题,目的是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点,第二小问为选做,既能巩固内容,又能拓展思考,同时也可以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束语: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再仅仅停留在重复课堂内容上,而应有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个性化作业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首先要体现小学数学特色,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最后要避免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并且要把学生的情感融入 到解题过程中,为小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将完成作业转化为一种乐趣, 进而实现和落实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崔慧娟.小学数学三年级《位置与方向》作业设计[J].读写算,2023(13):17-19.

[2]李杨柳.小学数学三年级作业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2(13):162-164.

[3]吴棕园.小学中年级数学个性化作业设计技巧[J].考试周刊,2016(49):82.

[4]脱中菲,赵艳辉.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单元设计的实践研究——以三年级“面积”单元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01):67-71+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