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学生物理兴趣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物理;思维;语言;实验;兴趣;发展
正文
研究表明:在校青少年逻辑思维从13岁左右开始发展,大约18岁左右趋于成熟。抓住这个关键期就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学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优秀的学科从初二开始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不仅是老师、学生还是社会都要从心理上予以足够的重视。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事情,学生刚接触到物理时很好奇,听了老师的头几节课,了解到物理知识很有用,发现一些物理现象很有趣,满怀热情和信心要学好物理。这时,他能积极动脑跟着老师讲的去想,此时师生互动,效果很好,但随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增多和加深、接触面的扩大,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就理不清了,就好像一个人走进了陌生的城市迷失了前行的方向,有的也下了一番功夫,但仍旧清理不出头绪,于是就有很多学生觉得物理很难学,甚至感到自己与该科无缘,从而渐渐地放弃对它的学习热情,不愿再去努力,这时老师也感到物理难教。这曾是一个令我感觉十分困惑的问题,但仔细一比较就能发现问题还出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如何去做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二学生虽然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渐渐发展,但判断、推理和综合能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起到示范、向导的作用。作为一门新学科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学会记笔记用笔记,注意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小结等,这一些对于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板书方面注意清晰简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结构联系清楚地用一“树”的形式列出,整理出知识的头绪使学生一目了然,不至于迷失在众多的物理知识概念的迷宫内,使学生能够轻松应对,这样也就会使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不减。
二、学会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新课改强调学生为主体的体验式探究性学习,其起点就是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也一直非常强调“学”与“问”之间辨证统一,但真正去做却不是件易事,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不会或不想质疑,问题在哪里?我认为关键是教师的“讲”,教师讲课时要有意识地先针对所要“讲”的知识内容,提出有趣的问题、疑点,促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急于寻求答案的欲望,诱惑学生带着疑问去“想”。因为人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求解的欲望,有了欲望,学起来也才会有兴趣和动力、才主动学,教师的“讲”和学生的“想”才会相互呼应,课堂上师生思维才会一致达到互动,这样获得知识过程才会变地有趣而不会枯燥,学生才会觉得原来物理也不难!
三、语言严谨少而精,减少学生思维混杂
每一门学科都是有它独特的语言的——物理同样也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语言中领略物理语言的精妙,我们同样也要向文学家们一样锤炼我们的语言。教师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苦口婆心地讲了书本上的内容还不够,还要不时地扩大知识范围,讲的内容远离书本要求,学生听了很久也还没听出眉目,这样太多无用的东西充塞了学生脑袋混淆了学生的思维,你再讲,学生听得没有兴趣,也就不再听下去了。教师讲课应忌讳这一点。
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不好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在初二年级就开始的物理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是重要的,但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更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内容学生似乎很清楚,但学生自己一碰到新问题却又无从入手的现象,这使得学生常常十分苦恼。我个人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而要忽视学生们的物理思维方法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在一个个物理问题轻松解决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确立灵活的评价体系,加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物理是一门实验的科学,但在实际物理教学中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和能言善辩的口才,若再能结合丰富多彩的实验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给予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引起直观感受,就能更便于加深对抽象的物理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要改变单一的物理教学评价体系,物理教学的目不仅仅是考试的分数,而应该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全面发展,那么实验在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应提升到新的高度,教师在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适时给予每一个学生参与、体验实验所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从而达到师生预期的共同目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并非一朝一昔的事,要使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减,教师上课应有诱惑力和感染力,时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果缺乏诱惑力和感染力,枯燥的“讲”和权威式的“灌”,那只会给学生带来被动以至消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师上课要有诱惑力和感染力,每堂课都应使学生有新鲜感。要做到这一点,那就必须在自己平时的生活、生产中善于留心观察分析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物理原理,随时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和最新的科学发展成果,只有这样在讲课时才会联系所讲内容信手拈来,口若悬河,使小小课堂变得天宽地广,这样就会使学生听的头头是道,着迷入神,记忆深刻,这样才会使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不减,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