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探究
摘要
关键词
红色文化教育;小学生;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家庭教育
正文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是育人的前提。以“德”育人,以“德”治教,是党的教育工作之鲜明特征和成功经验。用什么来立德,这是一个根本问题。“红色”彰显信仰与忠诚,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用红色文化为立德树人铸魂,帮助青年学子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新时代思政一体化工作的头等大事。
红色文化可以让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从何处来”,从而锚定“我们是谁”的价值坐标,激发我们“向何方去”的理想灯塔。用红色文化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伟大时代的使命召唤和高等教育的题中之义。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红色文化教育在其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代替。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路径探究,以期推动小学生将红色文化资源内化为个体的外在品质,凝聚红色文化教育之魂,促进小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研究
1.学科红色资源挖掘实施研究
学科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学校主要以语文、道德法治学科作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科目,同时利用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渗透。将爱国爱党教育融入课程,把理想信念融入课堂,把好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总开关“。红色文化教育,需要整合各科力量,需要学校从科研上发力。为此,学校提出 “多科共育”理念,让各年级不同科室不同学科共同挖掘红色资源,共同探讨红色资源的使用。“多科共育”,在广度和宽度上提升了育人内涵,提升了育人效果。譬如在数学老师在讲授《红旗比例》一课时中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关于国旗的知识,讲授《奥运会奖牌》一课时,让学生观察近几年来中国获得奖牌的数量变化,这些都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情怀的渗透。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统计图的形式观察国家疫情的防控等形式,这些都是对红色文化的一种落实。体育课中以锻炼学生的体魄为目的加强意志和锻炼,美术中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等。在音乐课上教红歌的时候,向学生讲述创作的背景、歌词的内容等,让学生感受当时红军的不容易。以此整体推进学科德育和德育学堂,挖掘红色文化教育元素,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有关有效关联,着力建设学生终身受益的红色课堂,加强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班级红色文化活动开展研究
①班级开展“童心向党颂党恩 红色精神驻心间”教育宣讲活动。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了一系列以“童心向党”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邀请学校书记为队员讲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少先队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同时请家委会的党员妈妈走进校园给队员讲党史,参与童心向党教育宣讲活动。班干部也跟大家共享了他们对建党102年来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方面的变化,他们用慷慨激昂的话语讲述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队员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开展“童心向党颂党恩 红色精神驻心间”活动,学生们了解了革命先辈投身革命、奋勇战斗、不畏牺牲的事迹,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学习和传承革命精神,在学生们心中深埋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帮他们把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好。
②为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特色为出发点,组织开展了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活动。
在课红色本剧的排演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能力,将课本剧的内容有感情、生动地表现出来,并借助场景的切换让正常演出更加流畅。在观看过程中所有的队员也被现场的氛围所感染,仿佛身临其境,切实能感受到角色当时的内心独白。通过课本剧表演的形 式呈现,也可以向小学生传输积极的正能量。
为了激励队员们铭记革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热情及爱党精神, 在学校“同音同韵”艺术节班级推荐的三句半“红色精神代代传”获得好评。队员们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唱响新时代”班级合唱比赛,通过传唱红色经典,用激昂嘹亮的歌声,表达爱党爱国之情。同时队员们了解红色经典背后蕴含的故事与历史内涵,有助于传播主流价值观,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学生情感共鸣中悄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化。
③班级开展“童心向党·共绘未来”绘画比赛要求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中的画笔尽情地在衍纸上描绘一幅幅形象生动、主题鲜明的美丽画卷。通过观察小学生们的作品发现,孩子们主要结合了祖国秀美的壮丽山河、传统文化、童心向党、英雄人物等红色元素,表达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信仰以及对文化的追求。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孩子们深刻的学习了红色文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从小学习创造、从小学习立志,努力成为担当民族。通过绘画、形式,充分展现青少年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时代新人的精神面貌,引导青少年通过手抄报创作和文学作品阅读中理解历史、铭记历史、激发爱党爱国热情,珍惜幸福生活。
④开展“闪闪红星,照耀中国”主题班队会,辅导员老师将红色影视《红星闪闪》融入课堂教育,从潘冬子的成长和品质形成两个线索入手。让学生明白一人个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学生明白了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
二、社会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研究
1.红色场馆参观实践研究
增强红色文化阵地育人功能。青岛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存在于学生生活周围,是独一无二的鲜活德育教育素材。巍巍丰碑,英烈不朽。为引导队员们铭记历史、崇尚英雄、继承红色事业,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带领学生去当地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地去参观。活动中学生们通过阅览大量的革命文物、历史图片以及文字资料,让学生们更深切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辉煌历史。
同学们通过丰富多彩的研学实践活动,对于少年儿童的教育有助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直扣学生心灵深处,从而引起情感共鸣。对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学习落实到行动中,从革命先辈的手中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坚定信仰跟党走,做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小志愿者服务实践研究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团结、教育、引领少年儿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形成青少年志愿者行动氛围,助力创建最美城市。学区同学们在家委会的带领下,纷纷走进社区担当起“红领巾小小志愿者”的责任。
他们有的清理小区垃圾桶,有的捡地上的烟头,有的清理楼道,还有的负责清理草丛里“躲猫猫”的杂物。社区的左邻右舍,看到孩子在劳动,都称赞不已,竖起大拇指,社区领导还为同学们写了一封感谢信,社区领导表示,看到孩子的志愿服务热情和奉献热情,真的值得表扬和夸赞,也给小区注入一抹青春活力。
为了引导同学们积极参与文明创城活动,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文明交通意识,协助交警、社区共同营造文明、畅通、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小小志愿者们在交通支队指导员的带领下,走上街头执勤。同学们站在路口进行文明引导,倡导市民文明出行。志愿者热心帮老人过马路、耐心解答路人问路咨询,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者服务理念,努力创造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
在家委会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雨花斋素食餐厅,体验义工活动。
洗菜、切菜、洗碗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陌生而又新奇的体验,孩子们自己动手,发现原来不是那么简单,爸爸妈妈做饭很辛苦,通过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了一食一餐的来之不易。更加理解了父母为他们做饭的辛苦,更加珍惜碗中的饭菜。
队员们还参加了新华书店小小志愿者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参与中享受劳动和帮助别人的乐趣;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正确的劳动观,体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艰辛;孩子们与不同的读者沟通,增强了自信心……
志愿始于心,奉献在于行,能用自己的双手和力量去建设更美丽的家乡,对每一个少先队员来说都是非常光荣和自豪的事情,每位少先队员能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三、家庭辅助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1.家庭红色文化意识渗透研究
家庭也是育人的重要阵地,如何将红色精神融入家庭教育,用红色基因筑牢少年之志,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家长学校在线课堂第十六讲开展“筑牢家庭根基,红色文化传承”专题活动——在家庭中该如何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教育滋润孩子心灵、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引导广大家长带领孩子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成为“明大德、有理想、志存高远”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
此次“红色百年-立德树人”家长学校给我们生动地讲解了如何用红色文化去教育好我们的孩子。比如避免让孩子去追那些娱乐圈的明星,而是去追红色明星。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红色纪念馆,观看红色电影,红色书籍等对孩子进行红色思想灌输,让孩子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家长助力红色文化传承,把红色种子埋在孩子的心中,润物无声地让它长成参天大树。
2.家庭红色教育活动支持研究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进家庭,学校举办了全家庭行动日之家庭心向党——“红色家训”作品展示活动,来自组家庭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不论是“修身齐家”的家庭梦,还是“治国平天下”的爱国情,都是一代代人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家宝”。每一个家都有不同的幸福,每一个家也都有不同的家风。现场,每组家庭展示了各自的作品,并阐述了作品的意义。孩子和家长一同晒、诵、书、画、写家风家训,弘扬家庭美德、培育良好家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活动中,在座家庭还通过观看视频、集体诵读,分别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不同层面学习了钱氏千年家风家训。钱氏族人遵循《钱氏家训》,自唐末以来开枝散叶,历代英才辈出,载入史册。近代以后更是出现人才井喷现象,钱学森、钱伟长等众多文坛硕儒、科技巨擎、国学大师,都出自这个“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在观看完纪录片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爱国报国感人事迹后,各个家庭分享了家庭教育心得和经验。日常通过带领孩子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参加各种爱国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在孩子心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针对小学红色文化教育实践问题,我们分别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三个层面开展探究。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是促进新时代繁荣发展的主力军。拓宽小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路径,帮助青少年融入时代元素,丰富红色基因传承内容,有利于将浓烈的家国情,浓厚的乡土情凝结起来,提升内在的灵魂力量,为新时代的发展助力前进前行。
参考文献
[1]巩宁.红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黄琴.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新时代好少年——余庆县松烟小学红色教育侧记[J].贵州教育,2018(14):12-13.
[3] 赵万奎,董付进.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红色教育” 实践——以沂南县马牧池乡中心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 2018(02):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