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动手操作能力
正文
引言:新课标教学标准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各学科都有必要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助力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比较有限,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实践类课程较少、课程教学与生活联系性不强等方面。受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影响,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和对数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比较有限。为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数学教师正在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推进课堂教学工作的改革。
一、动手操作能力对初中生的重要性
(一)动手操作能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调动初中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灵活应用数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深刻领悟到数学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其次,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首先,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指引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现实生活问题,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1]。其次,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指引学生展开高效的团队合作,团队合作精神的提升同样属于学生综合素养的范畴。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存在的不足
(一)课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方式比较单一。首先,课堂教学工作以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教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时间比较有限,影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其次,教师缺少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的意识,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体验感比较差,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然受限。
(二)实践类数学课程不丰富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的实践类教学内容并不丰富。首先,教师设置的实践类课程局限于课堂中,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感悟和体验受限,影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2]。其次,教师所设计的实践类教学课程可行度有待考量,部分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并不高,容易限制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三)数学课程与生活联系弱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比较弱。首先,数学课堂对生活化教学素材的挖掘不够深入,导致优秀的生活教学素材未能被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其次,学生缺少将数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机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浅薄,学生缺少对数学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能力。当面临生活问题时,学生难以提取对应的数学知识。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首先,数学教师可以采用游戏作为课堂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分式的运算”这一部分内容时,本章节内容的阅读与思考环节提出一个话题“容器中的水能倒玩吧”,教师可以对这一话题进行变型并制作成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多个容器、计时器、水等道具,并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倒水游戏”,同学们每次需要倒出1/2的水,并在游戏中体验连续倒水多少次能够把容器中的水倒完。在趣味游戏活动的作用下,学生能够系统化消化相关知识,并提升个人动手操作能力。其次,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工具作为课堂教学方式、开发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轴对称”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具有科技感的轴对称图形,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丰富数学课程实践类活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类活动补充数学课程教学体系、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户外实践活动[3]。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前往校园内的操场,观察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几何图形,并将自己的观察结果画在纸张上。在学生亲身观察和展开实践活动之后,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积极性将明显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可以在画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其次,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型的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利用废旧材料设计长方形的包装盒。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更加了解长方体的结构、可以肆意在长方形包装盒中绘画,从而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数学课堂的实践类活动。
(三)鼓励学生将数学应用生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数学学科知识灵活应用在现实生活中,锻炼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并使得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数学知识的意义和重要性。首先,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相关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习题中设置生活中的情境,鼓励学生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列出一元二次函数式子、运用一元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其次,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实践作业。比如,在学习“数据的分析”这一部分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学生可以选择班级同学的数学成绩、家庭每月的电费支出、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作为数据分析的素材,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锻炼自身动手操作能力。
结束语:
综合对以上论述内容展开分析可以得出,初中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对数学实践类的活动进行丰富,并鼓励学生将数学学科知识灵活应用在现实生活中。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意识之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知识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对知识点的应用将更加灵活,有助于学生取得长远和综合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世宏.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12):2.
[2] 李欣欣.基于"探究性学习"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以探索勾股定理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21, 000(020):P.54-55.
[3] 尹媛.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