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历史;信息技术;结合策略
正文
信息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活动,通过不断实践研究,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让学生与历史文化产生共鸣。因此,初中教师需要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使初中历史教学课堂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下迸发新的生命力。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需要从自身出发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使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成为拓展教学内容以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进而使初中历史教学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学习课堂。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优化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教师需要贯彻的基本原则之一,只有坚持科学性原则,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合理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开展历史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但是,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要按照真实的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夹杂个人喜好和意见。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合理性,选择经过考证并且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教学内容,不能向学生讲述民间野史或者是人为杜撰的内容。例如,相传汉高祖刘邦出生时曾有异象,周围的人断言此子生来不凡,必成大器。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内容很不真实,只是当时的统治阶级获取民心、稳定政权的一种手段。对于这类内容,教师要秉持客观真实的态度进行分析,不能盲目地讲述给学生,以免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师要科学地选择使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要注意分寸,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之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设备,否则,就会起到反作用。具体来说,历史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讲解历史小故事、历史真实史料等,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放性原则
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而且正处于认知发展的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喜好开展针对性教学,为学生预留自由开放的学习空间,确保学生可以有效地吸收历史知识。一方面,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和探究问题的开放性。教师可以打破教材内容的局限,将教材内容和课外知识结合在一起,必要时也可以开展跨学科教学,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此外,教师还要保证探究问题的开放性。教师设计探究问题时,可以选择开放性课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得到不同的答案。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及,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更多的学习资料,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以便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信息化教学资源和手段
传统教学理念在一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心中根深蒂固,尽管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但通常将以往的教学经验作为根据,单纯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并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或者脱离实际学情,生搬硬套地为学生提供现成的教学资料,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更谈不上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再者,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具备方便、快捷等优势,个别初中历史教师对其产生过度的依赖,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时,通常不会考虑自身引导作用,因此对教学效果造成严重影响。
(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
尽管个别青年教师本身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技术及实践能力,但现实应用水平有限,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7]。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已经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资源,但因为没有深入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含义,因此在教学监督、教学评价以及考核中并未达标,将信息化教学单纯地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化媒介、资源以及工具。现阶段,PPT课件成为大部分历史教师的主要教学工具,他们通过网络收集教学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播放,但类型较为单一,无法使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尽管当前阶段国内大部分学校已经普及信息化教学,并且具备相应的基础设施,但教师自身水平有限,无法熟练应用教学设备,因此不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只是在课堂中简单的作为演示工具,不了解其他功能。
三、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一)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初中历史知识,提升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学习历史内容,教师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征及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初中历史课堂的高效发展。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学生要学习的历史知识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在为学生输出历史知识时创设相对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历史课程,进而达到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教师需要在开展历史课程教学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其创设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较强的体验感,进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带着学习的动力学习历史,最终确保学生在教师构建的高效历史教学课堂中提升历史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古代两河流域”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将这部分内容分解转化,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在课堂上播放中国甲骨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及两河流域中的楔形文字。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在教学课件上为学生展示一段图文资料,让他们借助图文资料充分认识不同地域文明产生的不同文字,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认识到我国当代汉字是由甲骨文逐渐演变而来的,此时学生可以意识到中华文明从远古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未中断过,这在人类文明史上是唯一的。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件中展示的知识点探究两河流域中地理环境及文明成就。教师在此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古代两河流域的地图,为学生详细讲解两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并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发他们思考:为什么在大部分呈现出亚热带沙漠气候的西亚地区能够诞生令人叹为观止的两河流域文明?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深入探究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在教学代表了两河流域文明的古巴比伦时期内容时,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与古巴比伦有关的视频形成时空观念,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历史课程。总之,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时需要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情境中激发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并获得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最终在教师构建的高效历史学习课堂中形成历史学科素养。
(二)应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
近期发生的社会焦点新闻又可称之为时事热点,而历史知识通常包含发生时间较为久远的历史事件和具有典型价值的历史人物,历史学科教学能够使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中的关联进行开发,同时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作为根据,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历史价值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分辨能力,从而准确判断历史史实。信息时代背景下,手机和电脑等媒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途径,了解更多的时事热点,从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基于此,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对当前发生的社会事件进行分析,继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例如,教师针对“科技文化成就”这一环节进行讲解时,可将“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成功”这一热点话题作为主体,为学生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中讲解北斗系统的强大功能,让学生了解此项技术对于国家发展的价值,我国借助此项技术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独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彰显了科技实力。之后可以引入本章节课程内容,让学生将以上时事热点作为引导,讨论科技兴国的内涵,进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起到的关键作用,让学生通过课堂分析形成良好的使命感及自豪感,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价值观,提升学生历史学习的质量及效率。
(三)应用微课教学,推进历史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微课进行教学的模式因为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现碎片化教学而受到喜爱。在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由于班级中的学生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因此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统一的知识讲解,并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课堂高效开展教学,因此,教师需要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巧妙地运用微课辅助的方式开展历史课程教学。例如,在教学初中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内容时,由于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知识点范围较广,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教材中出现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内容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制作时长为5~8分钟的微课视频,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需要引入与课本知识点有关的趣味性图片或动画,并在微课视频中加入其他与之相关的史实资料,以此有效扩展历史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借助教师制作的趣味性微课视频学习该部分重难点知识。具体来讲,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利用播放微课短视频的方式导入该部分知识内容,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短视频对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形成初步的印象,并提升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探索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在为学生详细讲解教材中出现的“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知识点时,在相应的地方为学生播放微课短视频,在教师的讲解与微课短视频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下,使学生学习与理解知识。总之,借助信息技术中为学生播放微课短视频以及结合教师讲述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与掌握历史知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作用,进而促进初中历史课堂的高效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使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优化得到了新的机会,也为教师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同时,为学生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可以从课堂教学活动中拓展知识面、完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养成历史学科素养和历史思维。
参考文献:
[1]王丝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2,32(4):61-62.
[2]王慧.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策略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9):84-85.
[3]张炯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初中历史精准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2(7):58-61.
[4]王荣娟.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融合实践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1):183-184.
[5]邱新琴.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探究[J].新课程,2022(30):185-187.
[6]巢慧敏.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优化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J].中国新通信.2021,(16).DOI:10.3969/j.issn.1673-4866.2021.16.105.
[7]常俊红.网络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学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3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