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郭卫

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中心小学 223824

摘要

美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审美素质和艺术知识的课程,它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促进他们对美的理解,对美术作品的美、对自然之美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单元教学是当前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落实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关键举措。基于此,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创新,将不同课程紧密连接,进而提升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让小学生在今后的美术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正文


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学科,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大单元教学,顾名思义是通过主题单元整合进行知识的教学,通过鲜明的主题将知识串联成体系,记忆更加深刻。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对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有很大的作用。如何在小学美术课中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该改革落后的教育观念,建立大单元教学模式、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

一、大单元教学的内涵

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的提出为美术学科教学指明了更加清晰的方向,将核心素养放置在了美术学科教学的主导位置上。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将教材内容、活动等按照完整的单元、主题等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与一般的单元教学不同的是,大单元教学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章节的学习内容,而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本质上分析,大单元教学的立足点在于“破”,破除传统教学思路的局限性以及教学内容安排的“局限性”,将学科知识按照教学实际进行重新规划与整合,然后再根据新整合的内容进行综合设计,有序落实,最终达到高效教学、灵活迁移、熟练应用的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综合素养。

二、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深度的学习

传统的单节美术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对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讲解,对小学生进行填鸭式的、被动的灌输。对于理解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将这些内容完全理解和消化。所以,教师要开展大单元教学,可以先确定教学主题,再结合生活化的素材开展教学活动,让艺术教学不再呆板和抽象化,提升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帮助学生串联分散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科整体性理解

在小学阶段,通过开展大单元教学,将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统整,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科整体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小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他们的视野。小学美术教师通过确立大单元教学的目标,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欣赏艺术作品、了解创作者的情感,同时提高了审美能力,培养了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意义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确定研究的美术项目,收集、整理、分析、综合美术信息,最终将美术学习与实际美术问题相结合,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与综合素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也要把全面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主旨。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

三、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的小学美术单课课堂教学环境欠佳,只能让学生学习到单课的新知识,无法为学生构建整体的美术思维,就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整体目标不深化,单课教学局限于传授学生美术技能知识,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目标。同时,某些小学美术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不强,课题间的层次性不明显。此外,单课教学授课时间有限、教学目标多而杂,教学片面化、孤立化。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作能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确定单元主题,并且找出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联性来促进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深入理解新课标,找准大单元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指出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应当包含欣赏与述评,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综合与探索等几大方面,并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学情给出不同学段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比如,通过欣赏与述评,学生能够学会解读美术,同时理解美术与其发展概况;通过造型与表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思维、技能以及思维方式,同时能够围绕题材提炼主题,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通过设计与应用,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活动情境,通过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对艺术设计以及工艺知识进行传承与创造;最后通过综合与探索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美术知识、技能以及思维方式与自然、社会、科技、人文相结合,从而进一步落实学习与迁移,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合理选择主题,明确大单元目标

单元主题的选择是决定大单元教学质量的基础。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的是教材中原本的内容,教学也呈现出碎片化的状态,因此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在后续的应用与实施过程中,也影响学生美术综合素养与探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基于此,在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基础上,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单元教学主题,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实现目标的多元化。单元主题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的教材内容,从教材内容的侧重点入手,将教材中原本的课程资料进行有序地融合与衔接,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比如,在《有生命的石头》主题活动中,从课程标准的内容分析,此部分属于“欣赏与述评”学习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以及文化理解素养。石头、石材等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材料,无论是生活建筑、交通建筑还是艺术演奏乐器,甚至古代的神像、雕像等,都与石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见,石头等素材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单元教材内容涵盖的信息量也是非常大的,比如新石器时代、东西方石雕等,包含了多个维度的内容,每一部分内容都能延伸出一堂内涵丰富的课程,因此以“石头”为大单元教学主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更多与历史发展相关的内容,而且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建筑材料、艺术创作材料,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经历了长久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大部分学生的美术知识、技能积累量逐渐增加,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更多美术知识的内涵。因此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入手,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此单元教学的综合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通过欣赏乐山大佛、非洲石雕等图片形式,了解东西方石雕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在过程与方法上,教师通过对石雕艺术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引导学生欣赏石雕艺术的特征,以及独特的创作形式;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师要在石雕等艺术品欣赏、创作表现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石雕文化艺术形式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结合新课标,在具体的单元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在具体内容的安排过程中,从探秘文化入手,借助文化内容的导入,将历史知识等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实现知识的拓展,比如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形式、工具形式等。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引入一些名著中的石雕文化,比如乐山大佛、非洲雕像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石雕等艺术形式,提高自身的艺术欣赏能力,通过不同时段的艺术风格,体会不同的文化内涵。

(三)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欣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学段,其中每个学段的学习任务各不相同,六年级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是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传递我们的创意、营造学习的环境、传承传统工艺、创设校园微电影等几方面内容,那么结合这些方面的学习任务,以及六年级学生的美术学科具体学情,教师可以通过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场景,从而在合作与探究中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结合课程标准对六年级美术学习任务的要求以及设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在课堂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整个大单元教学的内容串联起来。同样以《有生命的石头》为例,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从不同维度入手,设计层次化的问题。思考问题一:奇石——什么样的石头是奇石呢?以此问题为基础,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导入更多“奇石”的类型,比如中国四大奇石之“东坡肉形石”“岁月”“中华神鹰”“小鸡出壳”等,此外还可以带动学生欣赏形式多样、各种质地的石头;在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形状、色彩、花纹、意境等多角度入手,欣赏奇石,感受奇石的“奇”。思考问题二:这些奇石有生命吗?在这一层次的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同样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各种类型的石雕作品引入到探究学习过程中,然后再从作品的创作年代,创作背景等入手,使学生了解石雕本身的特征以及石雕展示的意义所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顺势引出了“因石想象”,为后续学生的创作活动奠定基础。思考问题三:它的生命是谁赋予的呢?通过这一问题的引导,教师将雕刻的步骤隐藏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石头艺术作品的观察以及尝试创作,总结提炼出雕刻艺术品的具体步骤——构思、画出廓线、雕出具体轮廓、雕刻细致部分、整理完成等。通过上述三个环节的学习,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通过雕刻文化、石雕艺术品等将古今中外的石雕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从而使其更近一步了解石雕文化、了解艺术的表现形式,同时在大单元主题背景下,从美术教材入手,将美术学科以及其他学科中与石雕文化相关的知识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进一步推动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

(四)落实多元活动,生成学习成果

大单元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成果应用于具体的场景之中,从而实现知识的灵活学习、迁移与应用等,那么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多元活动,成为大单元主题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质量提升的必要途径之一。“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学生的课后活动时间明显增加,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时间也大大增加,多样化的美术作业以及社团活动都为美术大单元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提供了非常明确的方向。基于大单元教学的美术作业设计要从传统的美术作业设计思路中脱离出来,从单元教学的主题、目标以及不同板块的内容和侧重点入手,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与内容,满足学生的美术学习与应用需求。再者,社团活动也是促进大单元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渠道,比如,结合《有生命的石头》主题活动,教师设计了“石头变形记”社团活动,大家从各种渠道搜集各种各样的石头,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因石想象”以及自己的创新理解等,借助各种形状的石头进行作品的创作,比如石头彩绘、石头创意(衣服、图画)等形式。以石头彩绘为例,学生借助各种绘画工具、颜料等,或仿照课堂学习制作石头艺术品,或是结合自己的想法,对各种形状、各种材质的石头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创作,还可以阐述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以及作品的内涵。如此,通过多元化的社团活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潜力,充分提升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为学生美术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要认识到优化小学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与美术鉴赏能力。同时,教师使用专业的美术素质和亲切的语言态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艺术创作,让小学生主动地探索美术的魅力,提高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顾雯.美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以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J].教师,2022(2):57-59.

[2]谢飘.基于深度学习的美术教学探索——以小学“青花瓷”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J].教师,2022(25):66-68.

[3]罗先云.构建大单元教学路径,完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2(8):50-52.

[4]罗先云.构建大单元教学路径,完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2(8):50—52.

[5]刘立军.基于主题统整的小学美术教学单元开发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2):73—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