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翠红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西湖路校区 223800

摘要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师生共同的不懈追求。积极心理学注重人的积极情绪、全情投入、人际关系、学习意义和成就感等要素调控,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有力引领,提供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课堂氛围,调动学生良好情绪,构建融洽的课堂主体关系,助力学生高效学习。文章首先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然后对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地探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积极心理学;应用策略

正文


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是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的。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的积极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就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不仅保持思维的活跃性,还增强学习热情,创造性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小学语文学习旨在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基,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及其内涵

积极心理学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关注人类和社会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有三大支柱,分别是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个人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一)积极的情绪体验

塞利格曼根据时间状态的不同,将积极情绪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阶段。例如,对过去的积极体验主要有满意、骄傲、平静等,对现在的积极体验有欢乐、喜悦、心流体验等,对未来的积极体验主要有希望、期望、信心等。简言之,积极的情绪包括一切能让人产生幸福感的情绪。

(二)积极的个人特质

积极的个人特质即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人格特质。目前已经归纳出24种积极人格特质,包括“创造力”“好奇心”“勇敢”“毅力”等,这24种人格特质最终形成6种美德:智慧、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超越。因此,积极心理学旨在塑造一个人积极的人格品质,提升自身标志性优势。

(三)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社会组织系统即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积极的组织系统有助于形成积极的个人特质,也是个人积极情绪体验产生的源泉。社会组织系统包括多个方面,如国家、社区、学校、家庭等。当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能提供积极的支持时,个体很容易获得积极的心态,反之则容易引发个体不良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

二、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小学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渗透与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三观。并且,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品质、美德的塑造,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舒缓学生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理,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极为有利1。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人物案例的渗透,强化情感教学,使学生在更加真实的情境中获得认同感;为学生做好表率,陶冶思想情操、净化心灵,树立远大抱负,能够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举动。除此以外,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对和谐师生关系的营造也有着极大的帮助。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其实指的就是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优势,扬长避短,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可能地运用赏识教育,多鼓励学生,而非一味地责怪、批评,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育的关心、关爱,给教师积极的反馈,推动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以上种种,都说明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十分重要、必要。

三、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一)创建积极的课堂气氛

要想营造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氛围,最主要的就是要以教师为中心,只有教师积极的组织和主动的去创造,才能营造基础阶段的课堂氛围。也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完善或者更正,教师并不是站在讲台上授课的机械,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并不是只给学生布置任务和批改作业。由于受到传统的授课方式,部分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都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接受后能完成的成果。当前已经看到有大部分各级语文小学教师都在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怎么开放语文课堂,创建积极的语文课堂气氛,最主要的就是研究要如何让语文老师和每个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互动,让语文老师在和每个学生进行互动中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接受教育情况,进而一步一步的朝着他们预期的语文学习成绩目标方向前进2

单一的课堂讲解是有局限的,要创建积极的课堂气氛,就必须拓展教学形式。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实践拓展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古诗词接龙、成语接龙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古诗词和成语的记忆,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和成语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读书摘录大比拼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拓展知识,熏陶情感,升华思想。

(二)结合学习目标增强正向引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和心理倾向,恰当设计教学任务,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有效开展教学措施,建立在学习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课堂互动学习热情。一般来讲,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差异以及智力水平等方面,会产生一定的学习阻碍,只是自己进行学习任务的完善。这种脱离课堂主体的学习形式,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同时语文教师也无法明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不能给予有效的教学改善,无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完善的教育提升。这时候,就需要建立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的基础上,明确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根据问题寻找解决策略,旨在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的与其他同学建立学习联系,恰当完善自身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形式,明确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及时改善自身的学习问题3

例如,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首先,在为学生设计这一个教学目标时,教师可以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学们,大家有没有观看过演讲比赛呢?在演讲比赛中,演讲者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诵,仿佛能够带领我们看到具体的画面。那么接下来,大家尝试练习一下这一首古诗的朗诵,争取也成为一个优秀的小小‘演讲者’……”通过这种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就结合了积极心理学内容,为学生树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又对学生形成了正向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考虑到,学生应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感受到古诗中所描写的意境,实现对这首古诗的背诵。此时,教师就可以这样来进行语言表达:“同学们,通过朗读,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一首古诗,那么大家觉得这首古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情景呢?这一情景美不美呢?接下来我们就尝试背诵这首诗,真正以‘演讲者’的姿态来演绎一下这首古诗,好不好呢?”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对学生带来了鼓舞,推动了学生的进步与提升。结合本首古诗的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正向引导,让学生们在目标的带领之下,展开积极的学习4

(三)以形象化的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心理学方面的分析,可以指导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形象化的内容往往更加容易接受,同时也更加感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一点,组织形象化的内容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效率。在这方面信息技术能够提供非常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形象化知识的呈现以及解析,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接触语文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于发展学生的语文学习爱好也大有裨益5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时,首先,教师在互联网上收集与《精卫填海》相关的动画和影视片段,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理解能力与认知发展规律,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分类.整理,制作相应的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对大海的无情和精卫的反抗精神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为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其次,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果你是精卫,你会怎样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回答问题,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将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提出探究性问题:“在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中有‘精卫衔微木'和‘刑天舞干戚'这两句话,陶渊明为什么会把刑天和精卫放在一起?他们之间有哪些共通之处?"这种问题为学生拓展了其他神话故事传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神话这一独特文学体裁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规划课堂环节

小学生有着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持久,容易被环境影响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重这方面心理学方法的运用,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多将精力放在学习之上。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人特点,将其分为探究小组,必要时可融人游戏活动、小组比赛等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此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如,教师在讲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时,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慢性子和急性子人物的不同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有序分成扮演小组,组内成员轮流扮演裁缝、顾客和旁白,以此让学生深入体会故事的人物特点及蕴含的道理。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顾客和裁缝转换性格会发生怎样的趣味故事?学生带着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大胆假设,课堂氛围达到高潮,从学生的欢声笑语中不难看出角色扮演法具有一定成效,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更好地体会到每一个角色的情绪,加深了对该课的印象。

(五)重视赏识评价突出积极心理品质

每一个学生的认知优势都是不同的,通过针对性的过程性赏识评价活动去激励学生、彰显学生的个性,将直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且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尊重,使得师生双方的关系变得日益和谐。这时,教师的赏识评价将发挥更大的功效。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人品质实现赏识评价,重视课堂观察与针对性指导,突出学生的个人品质,肯定学生的独立人格,由此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如一名学生非常喜爱古诗词作品,在古诗词教学中,这个学生往往能展现出良好的文化素养,不仅会尽力感受古诗词本身的语言特点与情感线索,而且还会主动调查古诗词作品的写作背景,尝试关联各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情境去剖析古诗词的隐性内涵。这个学生对古诗词的解释往往与教材用书出示的标准答案并不一致,但是却彰显了学生的个性,且学生总是能有理有据地阐述个人观点。面对这个学生的文学修养、高超的古诗词阅读与鉴赏能力,教师就应该真实地表扬学生,肯定学生的批判性想法。

另外,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赏识学生的个体进步。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习记录册”的实践应用培训活动,要求学生准备装订册、学习本,将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生成的学习材料记录下来。这就像是制作了一个学生个体成长册,按照时间线索呈现学生的语文学习失败、学习进步,便于学生自主评价个人学习力、语文学科素养。

通过学生个人“学习记录册”,教师据此开展阶段性的赏识评价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收获,以学生的个体成长激励学生,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完美地结合起来。在这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促使下,很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成绩也有所提高,这就能证明积极心理学的正面教育价值。

四、结语

总之,教师依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要特别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借助灵活多样的语文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运用正面鼓励性的评价引领小学生的学习行为,激发学生内心良好的情感体验,可以形成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地开展语文学习。教师作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需要对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精准把握,并且能够联系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有利的心理环境,使学生获得深刻且美好的学习体验,从而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洁.积极心理学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智力,2020(11):180-181.

2]吴克淑.浅谈积极心理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1):60.

[3] 吕秋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培养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08):60-61.

[4] 孙静.浅谈心理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J].汉字文化,2022(03):123-124.

[5] 杨文斌.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品位经典,2020(8):168—1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