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域下日语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路径探索----以中级日语课程为例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谭菊仙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8

摘要

实践教学不仅包括宏观概念上诸如专业见习、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等内容,它也包括微观上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各个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微观上的实践教学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着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乃至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中级日语开设的本科二年级阶段是日语专业学生开展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实践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大量接触相关语言社会文化知识,开始用外语学习、思考、思辨、表达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趋向稳定的关键时期。中级日语课程应该贯穿两位一体的全过程实践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以及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达成的两位一体全过程中贯穿实践教学是提高新国标要求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级日语课程 实践教学 两位一体

正文


一、时代背景及相关研究

   时代的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继刚指出:外语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人才培养要坚持走专业化、人文化、复合化的发展道路。同时,在新文科背景下,新国标提出“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

   在新文科背景之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学者们从重构教学目标,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了提高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丁海燕指出,实践育人是推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指出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王娜、孙阳从跨文化交际视野下,从观念革新,新媒体引入、文化教育融入三个方面解决外语实践教学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曲夏瑾提出通过创新创业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国际交流活动的开展加强外语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也有学者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途径。

    本文拟以日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中级日语课程为例子,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参照新国标提出的培养目标,结合中级日语课程的特点来探索日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途径。希望以此来总结并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探索更加有效的日语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路径。

二、日语专业目标及中级日语课程特点:

中级日语课程是开设在本科二年级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基础日语之后开设的精读课程,是日语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根据新国标的要求,日语专业中级日语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综合一体化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为: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以及本国及对象国社会文化的相关知识。能力目标为:培养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培养思辨、文化鉴赏、国际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素质目标就包括: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人文要素,培养学生语言服务意识,提升学生国际合作与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科二年级阶段是日语专业学生开展听等语言实践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大量接触相关语言社会文化知识,开始用外语学习、思考、思辨、表达的重要时期;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趋向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作为课时最多,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专业课程,中级日语课程承担起了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因此,此课程的实践教学也日益受到重视。

三、中级日语课程中两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路径

    本文所论及的实践教学指的是微观上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在以往的实践教学研究中,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实践教学等研究是从某一视角对实践教学进行的探索。本文尝试采取更加全面的两位一体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式实践教学路径。“两位”中的第一位是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的实践教学,第二位是以知识、能力、素质目标达成为导向的实践教学。

1、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实践教学。

中级日语课程在课前、课中、课后贯穿实践教学首先应该采取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教材内容为依托,设计贯穿整个课前、课中、课后的实践环节来支撑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中级日语(一)的“生日”这一课为例,课前实践环节:结合课文主题,用日语录制3分钟视频描述一个难忘的生日并在课前展播代表作品。通过此实践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启发学生表达新内容的欲望。课中实践环节:结合本课表示建议这条句法的使用,在讲完接续、意义的基础上,设计使用所学日语句型为学校建设建言献策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身边环境、社会,思考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课后实践环节:结合本课主题,学习“铃木老师的生日会”这篇阅读文章,以宿舍为单位,讨论并策划为生日将近的一位社员策划生日会,并合作写成短文汇报。再次过程中,学生再一次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在应用中提高了说、写的语言技能。同时,也引导学生互相尊重、关心他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上是中级日语课程中的教学案例之一,要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实践教学还需要因材施教,考虑学生水平、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设计合适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提高对课堂的把控以求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

2、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为导向的实践教学。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三个目标导向之下的实践教学。首先,知识目标下应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中级日语课程的知识目标如下:掌握中级阶段的相关日语知识,包括日语词汇、基础语法基本句型部分惯用等;掌握相关的中日语言及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以中级日语(一)为例,此课程共十六篇课文,以日本社会文化等内容为主,包含了忘年会、关照意识、气候与住宅、环保、地理、历史、人物、科学、语言、社会等各方面的文本。 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局限在文本话题之下,主要学习对象国的饮食文化相关词汇、语法、篇章以及知识。同时在教学手段上,往往多以教师讲解文字、词汇、语法以及社会文化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内容上,我们主张在学习对象国饮食文化相关内容之外,加入对应话题的中国饮食文化相关词汇和知识学习。在教学手段上,在课前环节中,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搜集自己国家以及家乡的饮食特色文化知识,整理出相关的文化关键词进行分享和学习。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使得学生在学习对象国文化的同时,关注相关主题的自身文化,在学习两个相关文化内容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对比两国不同的文化,最终达到让学生从低阶的知识掌握学习进一步发展到思考、对比、思辨、创造的高阶学习。具体实践过程如下:阅读教材文本选取相关内容查询、总结相关知识及背景、整理关键词分享和学习。在此过程中,对象国及本国相关主题的文化、词汇、语法知识得到梳理。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了文化对比、思考的习惯。

其次,能力目标下,创新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中级日语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实践能力以及思辨、文化鉴赏、国际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例如,中级日语(一)的第二课是留学生高恩贞的演讲发表内容,其以留学生活体验中“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日本式关照出发,从在交通工具上打电话和吃饭时结账的方式两个角度阐述了日本和韩国的区别,最后总结出两国不同的人际关系构筑类型。最后提出,两国文化没有文化谁优谁劣的区分,尊重彼此的文化才是最重要的观点,表达自己将致力于传达不同文化,做两国文化沟通的桥梁的愿望。在学习了课文核心词汇、语法、篇章等语言知识的基础之上,此课文可以作为一个以文化理解分析的典型案例来对学生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怎样描述不同的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正确看到文化的差异,了解自己作为外语人的使命。教学设计上,其实践教学的过程可以做如下尝试: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中日文化差异现象用日语对现象进行描述用日语分析产生差异的背景和原因讨论对异文化交流、文化发展等相关启发。在此过程中,中日文化差异的现象以及描述和分析这几个环节,可以用海报、PPT发表、趣味小绘本等形式进行呈现并在班级所有成员中进行共享,最后再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自己以及共享的内容,发表自己关于异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观点。最后,对自己整个学期的各种发表进行整理和提炼,选择最感兴趣的制作文化讲解、宣传的小视频作为实践教学的成果。

第三,素质目标下,以人为本,在实践中提升人文素养。中级日语课程的素养目标包括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培养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审美等方面的人文要素,培养学生语言服务意识,提升学生国际合作与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中级日语二的“和服这一课为例子,本课的基本内容有:1、初步学会如何介绍自己的某种经历。2、初步掌握描述人的衣着、服饰的表达方式。3、初步学会某种情况下如何给出适当的建议。4、了解和服。首先,在完成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之后,以读解文“和服为切入点,通过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解文的学习了解和服的基本知识以及其演变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我国汉服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学习,同时,对照读解文,仿写我国汉服基本情况的简介并搭配PPT进行发表介绍。除此之外,缘于地域关系,还可以请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民族服饰或请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的民族服饰进行相关的外语介绍。也可以作为一个专项,让学生以56种民族服饰为对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民族服饰外语介绍的小绘本制作并在对外学习交流的过程中使用。通过以上环节的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两国相关文化渊源的了解,增强文化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同时,还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主题的创作,一方面强化学生对语言、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思辨能力,审美意识等方面的人文素养。

五、结语

本文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新文科背景之下新国标的培养目标,以中级日语课程为例子探讨了日语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路径。两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尝试能更全面地解决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教学的评价,实践教学设计等需要再进一步研究,另外,除以上方法和路径之外,我们在外语实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摸索、创新,寻求更加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路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全继刚.新文科建设促进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3

[2].陈蓓.论课程思政理念下《基础日语》教学设计[J].现代商贸工业201834

[3].林晓婷.课程思政视域下基础日语教学模式探究[J].品味·经典20215

[4].丁海燕.新文科背景下外语实践教学中思政融入路经研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

2023(03)

[5].王娜、孙阳.跨文化交际视野下高校外语语言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2(49)

[6].曲夏瑾.《国标》背景下外语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索[J].海外英语,2019(18)

 

 

 

项目来源: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校级百门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中级日语(二)  项目编号:2021XJBM0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