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康秋香 陈绍恋 陈颖芹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

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已成为提升高等院校育人实效的关键点,课程思政这一理念也逐渐成为高中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2 “Morals and Virtues”为例,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以制定教学目标和探究主题意义,有意识地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元素并将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有机融入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中,充分运用活动观倡导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进行教学设计,真正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中英语;阅读课程;英语学习活动观

正文


1. 引言

在当前“大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成为了研究热点。笔者以“课程思政”“英语”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搜索相关文献,检索得知英语课程思政文章5000多篇,现有外语课程思政研究文献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大学外语、外语专业、高职公共外语等不同类别的外语类课程建设的不同维度,而高中英语结合课程思政的研究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202211月教育部引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强调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同时,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1]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值价值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探索如何将思政育人元素有机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大部分教师更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文化通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语教学内容中思想文化元素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审视英语教材中的思想文化内涵。由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阅读教学,以“润物细无声”形式浸润学生心灵,并希望以小见大,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教学启示。

2. 文献综述

2.1 课程思政

2.1.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概念于2014年在《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首次提出,指出要把德育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评判依据,这促进了思政课程建设向课程思政的转变。20205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通过在全国所有高校学科专业全面推进,促使课程思政的意识形成广泛共识[3]

近年来,这一种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教师和学者对其进行探讨。高德毅,宗爱东根据“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指出应当强化显性课程(即思想政治课),细化隐性课程(即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4]。有的学者认为课程思政是通过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育人的活动,并且指出不能只是把课程思政看成课程或者一种教育理念,而是把课程思政看作方法去实施[5]。殷世东,余萍指出中小学课程思政旨在坚持立修树人,遵循德育规律,将各门课程与德育课同向同行[6]

结合本研究主题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课程目标,本文将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视角,以英语阅读课程为载体,以思政内容为德育目标,在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要在开展教学前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理念。

2.1.2 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

笔者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自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呈现增长趋势。学界对于外语课程思政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依据、价值等理论探讨。第二是大学英语、外语专业、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索。第三是外语教师、高校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育人能力、教学策略等提升的必要性以及对策第四是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教材分析

现有外语课程思政研究文献研究主题主要涉及大学外语、外语专业、高职公共外语这几个维度,关于中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思政研究较匮乏,并且在结合现有教材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教学方面的实践方案也较少。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拔节孕穗期”,此时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三观”正在打底塑形,因此最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7]。而外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价值观的引领十分重要[8]现行新教材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功能)这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势在必得。

 

3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课程思政融入高中英语阅读案例

外语课程要有思政育人教学目标,同时有课程思政内容,使课程思政建设更具有系统性。本文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以课程思政为理念,以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必修三第二单元 “Morals and Virtues”中的“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课当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3.1语篇研读

what “Mother of Ten Thousand Babies”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林巧稚的一生,从她的人生信念、面临的艰难选择和这些抉择所带来的结果、取得的卓越贡献等方面展开叙述。林巧稚所做出的的抉择反映她勤奋进取、忘我奉献的一生。

why】通过描述林巧稚在关键时刻做出的人生选择,让学生懂得在面对人生道路上的道德困境时,应向林巧稚学习,作出正确的选择,更好地选择和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启发学生领悟生活中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人与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提升文化自信。

how】该语篇是一篇人物小传,文章有六个段落。第一段通过引用林巧稚的原话导入,从而拉进与读者的距离。在第二段至第六段,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描写林巧稚的生平经历、生活细节、个人成就和贡献以反映其个人品质和精神方面。作者使用了表示时间顺序的词汇,如as a five-year-old girl, at age 18, eight years later, in 1983;以及在细节描述中多出引用人物原画,真实生动,如“I’ d rather stay single to study all my life!”“As doctors, we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patients and treat them as our sisters.”这体现了林巧稚的高贵品质。

3.2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语篇研读,根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级以及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来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林巧稚在不同阶段做出的重要抉择及理解其选择带来的结果,锻炼学生的Scanning技能;

2)熟悉人物传记的特征和语言特点;

3)结合文中的细节信息,分析林巧稚具备的高贵品质和精神。

4)反思个人过往重要的选择及原因,并思考自己以后的专业和工作上的选择。

以上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来呈现,具有可操作性。前两个目标属于学习理解层次的活动,第三个目标属于应用实践的活动,最后一个目标涉及迁移创新

5)思政目标:增进学生对林巧稚的积极情感,学习其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并鼓励学生反思自我,针对人生抉择发表自己的看法。

3.3教学设计

3.3.1 指向感知注意的理解类活动

【活动1】本文主题是“学习作出人生抉择”。在听说板块已经初步学习到林巧稚曾面临的道德困境,因此贯穿其中的线索就是本单元的核心人物——林巧稚。导入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听力课中有关林巧稚的核心信息,并且让学生探讨自己人生曾经做过的的重要抉择,同时教师也分享自己的一些人生中关键的选择,并讲述这些选择对自己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上节课内容(林巧稚在高考考场上的选择),激活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引出主题。围绕主题语境创设情境,高中生对于人生选择话题基本上还没有太深层的理解,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激活学生经历过的人生选择,并思考:“该如何作出更好的人生选择?”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逐步引出思政教育主题。教师讲述自己个人经历引导学生从中发掘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判断事物标准和价值追求。

【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标题,观察语篇的插图以及课文中活动2的问题,预测文章内容,并谈论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设计意图: 根据图片、标题和问题,预测文章主要内容和语篇类型,引出本节课主要探寻的问题,形成阅读期待。

3.3.2指向概括、梳理、整合文本信息的学习理解类活动

【活动3】第一遍阅读,学生在快速阅读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体裁和文本特征。

设计意图 :关注文章体裁,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在结构方面为提取和梳理基本信息做好准备。

【活动4】第二遍阅读,获取事实信息,沿着时间线索进行阅读,梳理林巧稚生平主要事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这些抉择的不易之处。教师设计表格,帮助学生整合零散信息,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可视化信息,加深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

设计意图:提取事实信息,梳理林巧稚生平的主要时间以及重大抉择在此基础上,找到本课思政突破口,即使学生理解林巧稚牺牲自我投身医学事业,奉献社会的精神,进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反思自我如何成为对社会有价值之人。

3.3.3应用实践,深入语篇

【活动5】开展“阅读圈”教学活动,采用分组形式,在小组内分派讨论组长,访谈者、词句大师和总结者四种任务角色。讨论组长主要负责根据文章内容提出3个问题,问题可以分别涉及细节、主题以及文章、标题的隐含意义小组成员讨论完问题后再对其进行完善;第二是访谈者的角色,小组成员围绕If you had a chance to interview Linwhat questions would you askIf you were Linhow would you answer the questions进行头脑风暴,以“Good morning, Dr. LinI’m a journalist from... May I ask you some questions为框架进行角色扮演,小组成员互相采访。第三为词句大师者,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林巧稚的言行、性格特点、意志品格的词。教师同时引导总结林巧稚的人生原则和人格特征。第四位总结者,主要负责对阅读材料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挑选其中两个小组向全班同学呈现他们的任务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与反馈,同时要求学生作出同伴互评。

设计意图:实施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注重让学生思考意义、思考价值。此环节下教师的作用是带领学生讨论和探索该语篇背后的深层含义,给学生以反思和启迪,帮助学生在收获书本知识之外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3.3.4迁移创新,超越语篇

【活动6】从林巧稚的人生故事中反思自我,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

1. 四人一组,与小组成员讨论从林巧稚身上可以学到什么以及分享人生做过的重要选择的理由。

2. 教师引用威廉·华兹华斯的名人名言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体会其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塑立正确的三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分享生活经验,拓展对语篇主题的认识,懂得反思自我。并且兼顾英语的人文性,引用名人名言,加深他们对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课程思政理念设计高中英语阅读课程,通过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教学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在学习活动中深入分析文章中背后的精神内涵,使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 求是, 2020(17): 4-16

[2] 柳华妮, 於银梅, 陈安澜. 立德树人目标下英语教材思政育人价值融入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022(05):18-24+1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OL]. http:// 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访问时间:2023-03-31.

[4] 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01):31-34.

[5] 何玉海.关于“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与实现路径的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10):130-134.

[6] 殷世东,余萍.中小学课程思政的内涵、逻辑依据和实践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22, ,42(08):85-91.

[7] 陆道坤,王婧.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课程思政实施的依据、机理与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 2023(02):72-78.

[8] 李晶. 共创外语课程思政新局面[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3-01-06(002).

[9] 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 中国外语, 2020, 17(05):15-20+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