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探元凶——《变色龙》情景化教学
摘要
关键词
情景化;变色龙
正文
学习活动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一处安静萧条的广场上发生了一桩悬案:一条狗咬了首饰匠赫留金的手指。对于这桩案件,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摇摆不定,请同学们今天担任警官的角色,帮助奥楚蔑洛夫审理此案。
【设计意图】初中生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分散,而情景教学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具体的多元化内容,给学生带来代入感和参与度,能有效的减少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1]。设计警官探案的教学情景,充分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习活动二:了解案件
(一)梳理案件
1.阅读课文,了解案件前因后果(要求学生口述案件)
预设:首饰匠赫留金声称被狗咬伤重要的手指,希望警官奥楚蔑洛夫为他主持公道。
(二)分析人物
过渡语:想要公正的判决案件,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我们可以通过提审案件相关知情者来搜集证据
1.请警官们分小组合作审理案件相关知情者
预设1:奥楚蔑洛夫
奥楚蔑洛夫对于案件地态度和裁决随着狗主人身份的改变而改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填写语文课本《变色龙》一课的思考探究一图表,并找出最能表现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变化的语言填写在图表相应的位置。
预设:
2.在审理奥楚蔑洛夫时,老师发现奥楚蔑洛夫多次穿脱他的军大衣,请警官们分析他这一行为。
预设:(1)交代人物身份。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说明他的身份是警官。
(2)揭露人物丑态。狗主人身份的不同造成了奥楚蔑洛夫第二、三次穿脱军大衣。他是借穿脱军大衣的间隙来拖延时间,思考如何变幻言辞。
(3)前后对比呼应。最后一次奥楚蔑洛夫裹紧军大衣离开是落荒而逃,与第一次穿着军大衣的装腔作势形成对比。
教师总结:奥楚蔑洛夫是统治阶级的爪牙和代表,在统治阶级面前,他奴颜婢膝,在普通民众面前,他作威作福,对于这样的小人,他的口供不可完全相信。
预设2:首饰匠赫留金
赫留金被咬伤后,他没有立即处理伤口,而是一直伸出那根被狗咬伤的手指头,想要得到赔偿。被小狗咬伤后,他一直对小狗骂骂咧咧,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当遇到警官奥楚蔑洛夫时却低声下气地跟他们哭诉自己被咬的经历。
教师总结:赫留金这种迎合强者、欺压弱者的行为,与奥楚蔑洛夫的行为在本质上沒有什么不同,他的口供烨不可完全相信。
预设3:围观群众
群众认出了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家的厨师认出这条狗是将军哥哥的狗,赫留金是故意用手指逗狗而被咬伤的。
【设计意图】通过审理案件相关人员的情景代替枯燥的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掌握人物分析的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学习活动三:深入案情
过渡语:案件审理结束,请各位警官对奥楚蔑洛夫的表现给予评价,并通过以下问题讨论分析奥楚蔑洛夫表现背后的成因。
(一)把握主旨
1.联系奥楚蔑洛夫人物形象特点,思考:小说以变色龙为题有何妙处?
预设:比喻,变色龙喻指像奥楚蔑洛夫那样有善变技能,善于根据自身处境见风使舵的人。以“变色龙”为题刻画出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本质。
2.变色龙变色是为了什么?
预设: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3.那奥楚蔑洛夫如此善变也是如此,当时的社会环境如何,为何能催生出这样的警官?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关于环境描写的部分进行分析。
预设:“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一片沉静”“一个人也没有”体现萧条败落的景象。“无精打采”运用拟人修辞,“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写出萧条压抑,死气沉沉的社会氛围。
4.为何当时的社会给人萧条压抑,死气沉沉地感觉?联系社会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预设: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皇走狗的形象,揭露讽刺了沙皇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和沙皇统治的黑暗。
教师总结:奥楚蔑洛夫作为一名警官,他的判决朝令夕改的背后成因就是沙皇专制统治下媚上欺下的社会风气所导致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最后的答案,能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把握的能力,集思广益,能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
总结:
本课《变色龙》通过创设警官审案的情景,吸引学生整体把握小说内容,分析小说重要人物,抓住中心人物奥楚蔑洛夫的细节变化来深入探究社会环境及文章主旨,通过此课,希望学生能够懂得从情节中抓住人物,由人物形象体会小说背后的社会含义的阅读理解小说的方法。在现代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如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老师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新课改中提出的情景化教学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方向,相信老师们能在不断的探索中灵活运用情景化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谢兰芳.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4):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