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设以学生为主的高中物理课堂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新课程改革 以学生为主 物理课堂 自主学习
正文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既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观念,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在难度相对较高的物理知识面前,同样能够保持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更有助于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有效地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建设以生为本的高中物理教育特点
1.教学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课堂上,老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授者,而以生为本的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是以学生为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进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角色,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工作是依托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物理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能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评价,从而最终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2. 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生为本理念下,学生需要由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探究。但由于受应试教育与传统观念影响,有的学生惰性较大,通常依赖于教师,与自己动手查资料解决问题相比,他们宁愿在教师讲解中享受安逸。所以在以生为本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自学意识。这就需要消除学生畏难情绪,让学生愿学物理,爱学物理。如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使学生体会物理的实用性,明白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热情,自主探究,克服学习惰性。如教学《摩擦力》一课时,教师可适当穿插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善于观察、发现。
3.教学考核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高中物理考核是封闭的考核方式,考核的方式无外乎是试卷、实验和平时成绩。教师在进行学生管理时要遵循人性的发展,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遵循认知规律,考核学生时要尊重生命发展。在以生为本教育的课堂,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研讨、交流等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高中物理教学考核方式的转变是最终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建设以学生为主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策略
1、科学设计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纵观物理的发展史,绝大多数物理知识点的发现都是在提出问题后经过不断地思考和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在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入到知识的探究当中,从问题中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帮助学生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将物理知识加深自己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高中物理的“楞次定律”知识时,这一知识对于学生的理解而言有着一定的难度。楞次定律的概念是“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个概念直接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会感觉到非常绕口,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来帮助学生简化概念的理解。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能力,让学生可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部分。
2、 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
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大部分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紧密联系。 由此出发,教师在基于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深度教学活动时,还可以选择适当创设生活化情境,依托现实生活引导同学们探究课程知识。 从学生角度来说,由于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在生活情境支持下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解决物理问题的真实经验,他们也更容易理解课程知识、深度教学与学习目标得以轻松实现。 而回顾传统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笔者也可以发现,教与学之所以会出现差强人意的表现,在极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忽视了生活元素与学科信息的有机结合。 教师没有积极带领同学们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课程知识之间的关系,学生无法在日常生活与知识学习之间建立起联系、难以借助以往经验达成深度的迁移与思考。所以说,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深度教学背景,高中物理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应重视生活与课程之间的联系,积极创设生活化情境,主动利用与教材知识相关的生活元素构建情境,同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问题、从生活角度出发探究知识。
3、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有效学习方式,是新时期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围绕着教师的教学而开展进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是很难区分的,一律由教师统一授课解决。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当学生刚进入高中的时候.由于习惯了那种长期的“就范”式的教学,一下子要过渡到没有“拐杖”的独立思考,感到很不适应。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4、合理使用纠错本,提高学生自主纠错能力
物理题由于难度过高使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都非常低,这是因为学生在做物理题时缺少自己的做题思维,物理知识概念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背景下,教师在对学生的做题能力进行培养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利用纠错本,将做过的错题整理到纠错本中,通过学生每天的复习和练习,这样就能够让学生重新对难度相对较大的知识和问题进行梳理和学习久而久之,让学生也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5、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反思,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高中物理深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还应该引导同学们进行自主评价和反思。 在高中物理自主学习模式下,学生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一些错误或不足。 若教师直接将其出现了哪些问题告诉给他们,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促进学生调整”的作用,但作用发挥效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那样理想。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况展开自主评价,让他们说一说自身在课程学习活动中出现了哪些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通过不断的自主评价和自我反思,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加深对自身基础素养的认识,提高发现不足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综上所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已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这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学习帮助是非常有利的,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主体地位以及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当中,更好地感受到物理知识学习的乐趣以及学科魅力。这样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缓解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学习当中的压力,促进学生知识吸收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学文.以生为本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的转变研究[J].2015.
[2]丁新法.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J].2017.
[3]王学明.开展物理以生为本教育,关注学生个体成长[J].2018.
...